VIP 專屬文章 李忠謙專欄:美中貿易戰停火,全世界都看在眼裡—面對川普的威脅,無需急著讓步

2025年5月5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佈2027年NFL選秀將在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舉行。(AP)

美中兩國12日宣布大幅調降關稅,並且預計在90天之內談出一個新版貿易協議。在這場「膽小鬼賽局」中,到底是川普或者習近平先眨眼,或者說是誰贏了貿易戰的第一回合,成為市場歡呼美中休戰的熱門話題。不過在輸贏之外,這場兩強相鬥看在所有正在跟川普談判的國家眼裡,似乎大家都看出了一點門道。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經濟學項目主任菲利普・勒克 (Philip Luck) 指出,雖然減稅措施有助緩解美國的通膨壓力、降低了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堪稱「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美國降低後的關稅依舊過高,依賴進口的美國公司依舊被迫吸收成本、推遲採購、或者提高物價,為物價上漲、商品短缺、以及長期的經濟問題埋下伏筆。

勒克指出,川普對所有國家的對等關稅並非永久調降,而是只同意暫停90天,企業在制定長期採購和投資決策時仍處於不確定狀態。考量到關稅政策不可預測的波動性,企業恐怕不太願意在美國或中國繼續投入資本。尤其關稅當中的6成,都是針對美國製造業所需的原材料與零組件課徵,這傷害的是美國國內的供應鏈,也不會帶來任何策略優勢。

除了經濟層面的衝擊,勒克認為美國的信用正在逐漸流失,更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發展。因為川普政府曾經警告各國「採取報復措施必將帶來後果」,問題是中國堅定反擊之後,得到的關稅稅率卻比「解放日」那天川普所宣判的34%還要低。川普對世界各國的威脅與恐嚇被證明是空包彈,美國的信譽也因此減弱。勒克也警告:「缺乏一致性和後續行動的威脅性貿易政策,不僅是無效的、而且適得其反。」

由於中國面對美國威脅採取強硬立場收到了不錯的成果,導致許多國家都挑整了自己的應對策略政治,甚至開始認為他們應當在談判中更強硬一些,不用急著對川普表忠、急著大幅讓步。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劉宗媛(Zongyuan Zoe Liu)就指出,美中談判暴露了川普政府的弱點:他們無法忽視美國企業施加的壓力,畢竟美國的供應鏈依舊依賴中國,即便川普政府的官員將貿易談判包裝「戰略脫鉤」的手段,但從結果來看,他們現在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曾任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目前在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 (ISEAS)擔任客座研究員的奧爾森(Stephen Olson)認為,在美中休戰之後,與川普的談判態勢已經改變,大家都有些看破川普的手腳。加拿大投資研究公司的首席策略師帕匹克(Marko Papic)也說,許多國家可能會以中國爲師,認為與川普談判的正確方式是「堅定堅定、保持冷靜,迫使他屈服」。 (相關報導: 駐韓美軍宣稱「韓國就是中國門口的航空母艦」!韓媒擔憂「台灣有事、韓國也有事」,要求總統候選人拿出對策 更多文章

雖然川普好大喜功要面子眾所周知,大家也不至於公開給他難看,但目前在韓國總統大選居於領先地位的李在明就表示「沒必要急著跟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他更批評韓國政府與川普政府交涉時過於倉促;儘管川普表示印度準備降低對美國進口商品的所有關稅,但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卻強調「貿易談判仍在進行中,做出任何判斷都為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