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減稅神話被戳破!經濟學人:美國根本收不到那麼多關稅,更不該將政府預算跟中國進口商品掛鉤

美國總統川普談判旨在迫對方在其他領域讓步,非單純關稅戰。(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大棒,不但是逼迫各國低頭的工具,他也多次強調要設立「對外稅務局」,直接用關稅替代對老百姓徵收的所得稅。在他的偉大理論中,美國聯邦政府只要靠關稅就可以運轉。川普甚至宣稱,關稅能讓年收入低於20萬美元的美國人「完全免除所得稅」。

不過《經濟學人》這回又跟川普唱反調,直言關稅收入遠遠不如他的想像,川普這次恐怕得面對上兆美元的失望。

​《經濟學人》指出,在美國上世紀初開徵所得稅之前,關稅確實曾經支撐聯邦政府的大部分開支。不過對於川普的關稅大夢,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主管瑪麗·阿米蒂(Mary Amiti)早在2020年就曾指出,他在首個總統任期所徵收的關稅,幾乎全部是由美國企業(以壓縮利潤的方式)承受、不然就是因為價格上漲由買家負擔。就算不討論「到底誰負擔關稅」的老問題,隨著川普與更多國家簽訂貿易協議,美國政府所能徵收的關稅顯然也會持續減少。

不過《經濟學人》也承認,即便是關稅稅率(比起「解放日」的宣示)大幅調降,川普2.0的關稅政策還是有機會帶來可觀收入。在美國聯邦政府去年4.9兆美元的總收入中,僅有1000億美元來自關稅。美國財政部的最新數據顯示,關稅收入如今確實大為增加。截至5月13日,今年以來的關稅總收入已達47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50億美元。

如果要釐清美國增加的關稅收入從何而來—有多少受惠於川普關稅,又有多少是進口商趕在加稅之前盡可能囤積貨物、大幅增加進口量所致,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詳細資料。川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曾經估計,關稅在未來10年將可帶來超過6兆美元的收入—也就是每年6000億美元。不過《經濟學人》認為納瓦羅只是將去年3.3兆美元的商品進口額,乘上20%的平均稅率—並稱「這種計算方法簡單得近乎大膽」。

《經濟學人》指出,納瓦羅顯然忽略了經濟活動是一個動態過程,更高的關稅自然會減少市場對外國商品的需求,從而減小稅基、甚至壓低收入與薪資,最多可能抵銷25%的收益。要是考慮到外國的報復措施與避稅行徑,關稅收入可能還會進一步減少。納瓦羅的6兆美夢完全是奠基於靜態的幻想之上,在他的想像裡,買家、賣家和貿易夥伴對價格信號無動於衷。

那麼川普2.0實際上透過關稅會收到多少錢呢?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預算模型估計,包括目前暫停的對等關稅在內,整套提議關稅將在未來10年收到2.9兆美元。他們的計算考慮了進口需求減弱,以及對企業所得稅和薪資稅收入的影響。至於其他單位的預測數字更低: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預測1.8兆美元,智庫稅務基金會則認為大概不到1.4兆美元。

《經濟學人》也指出這類預測的一項奇妙之處:將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從145%降至30%,對總體稅收結果其實影響不大。因為在145%的稅率下,關稅已處於「拉弗曲線」(Laffer curve)峰值的另一側—即稅率提高反而會減少而非增加收入。這意味著儘管徵收高額關稅,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卻會急劇減少,造成稅收下降。根據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數據,如果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45%的關稅,每年只會比30%稅率多徵收250億美元。

無論是哪個單位的預測,或者川普最後決定要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超高關稅,但從數字上來說,川普都無法​實現他所承諾的大規模減稅。美國去年的個人所得稅收達2.4兆美元,預計未來10年將成長至4.4兆美元—這個數字遠遠超過美國所能收到的關稅。稅務基金會估計,若取消年收入低於20萬美元者的所得稅,2025年將減少7370億美元的稅收,這個數字甚至大幅超過納瓦羅所預估的關稅稅收。

《經濟學人》指出,川普的減稅政策大概只能覆蓋年收入8萬美元或更低的國民,但他們僅佔所得稅收入的10%。而且取消低收入者的稅收,意味著降低適用於所有納稅人初始收入的最低邊際稅率,因此主要受益者將是高收入者。《經濟學人》稱,關稅在上個世紀初之所以能維持聯邦政府運作,是因為當時的政府支出僅佔GDP 的2%左右,如今這個數字已經成長了十倍左右。關稅作為稅基既狹窄又不穩定,根本不適合為現代國家提供資金。諷刺的是,關稅也將使美國的支出更為依賴中國的生產—大多數政治家不打算用關稅來解決預算問題,良有以也。 (相關報導: 川普嗆回「為何不收?」 一文看懂卡達贈波音客機性能、始末、爭議點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