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馬赫(MichaelSchumacher)被視為一級方程式(F1)賽車比賽中,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賽車手—奪下7個世界冠軍、分站冠軍91座、生涯總積分1560分,豎立了F1比賽紀錄的「舒馬赫障礙」,也開啟的德國人在頂級賽車賽事上光輝的一頁。即便2010年再度復出難堪收場,且爭議事件不斷,舒馬赫的車神地位仍不容置疑。舒馬赫出身於德國許爾特(Hürth)的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父親經營一個卡丁車賽車場。舒馬赫擁有賽車天賦,4歲時父親為他打造了第一台車子,並於6歲時參與當地卡丁車比賽獲得冠軍,而後比賽奪冠不斷,年紀輕輕便得到賓士車隊(Mercedes)拔擢。21歲時奪得澳門格蘭披治(GrandPrixMacau)三級方程式大賽冠軍。1991年8月舒馬赫獲選進入喬丹─福特(Jordan-FordF1Team)車隊,F1賽車夢終於如願以償,並在1991年比利時站的比賽首次登場。對於自己的處女秀,舒馬赫很是興奮,賽前騎著腳踏車熟悉賽道。雖然在排位賽中,舒馬赫取得第7位的佳績,但正式比賽中因離合器故障,未能完成比賽。不久後舒馬赫轉投班尼頓車隊(BenettonF1Team)。在班尼頓車隊期間,舒馬赫以新世代賽車手的姿態展露才華,給予賽車前輩洗拿(AyrtonSenna)帶來極大壓力,並逐漸動搖威廉士車隊(WilliamsF1Team)的霸主地位。1992年墨西哥站賽事中舒馬赫奪下第3名,並於1994年、1995年兩度獲得世界冠軍,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F1冠軍得主、亦是首位得冠的德國車手。1996年舒馬赫帶著一票班尼頓車隊的技師出走,投靠消沉已久的法拉利車隊。這支被稱為「沉睡的巨人」的車隊在舒馬赫的加入後,有了極大的改變。此時舒馬赫必須面對威廉士車隊的希爾(DamonHill)、維倫紐夫(JacquesVilleneuve)以及麥凱倫車隊(McLaren)的海基寧(MikaHäkkinen)的強力競爭。舒馬赫與海基寧早於初階方程式時期便開始競爭。2000年兩人為了爭奪世界冠軍激烈拉鋸,最後海基寧因引擎故障退賽,舒馬赫勝出,也為法拉利車隊帶來睽違已久的冠軍獎盃。此後海基寧屢次因賽車故障未能完成比賽,最後萌生退意。舒馬赫則年年締造佳績,雄霸2000年至2004年的世界冠軍。2006年舒馬赫於義大利站賽事後宣布退休。但舒馬赫並未停止追求速度感,退休的舒馬赫活躍於業餘摩托車賽事上,甚至於2008年參與了IDM超級摩托車系列賽。2010年舒馬赫宣布復出,加入賓士車隊(MercedesF1Team)。不過此時的國際汽車聯盟(FIA)已大幅修改F1賽事的比賽規則,加上後進紛紛出頭,舒馬赫雖未能延續盛世,卻也得以與維泰爾(SebastianVettel)、巴頓(JensonButton)、漢米爾頓(LewisHamilton)等車壇新秀交流。2012年舒馬赫再度引退。舒馬赫求勝欲望極為強烈,時常不擇手段地影響賽事,甚至連面對同為賽車手的親弟弟拉夫舒馬赫(RalfSchumacher)的超前舉動,舒馬赫仍是強硬切車阻擋,讓賽事驚險畫面不斷。儘管舒馬赫毀譽參半,但2004年南亞海嘯發生時,舒馬赫慷慨捐出1000萬美元,成為全球以個人名義捐款金額最高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