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順觀點:用極而絕,雖勝必蹶─冷眼看以、美極絕戰略與賴政府戰道之偏失

筆者批評,民進黨政府不思如何謀求避戰,卻在積極拍攝「零日攻擊」影片,無中生有的宣揚中共武力犯台危機感。(資料照,柯承惠攝)

前言

自古為政之道,都依「世道法則」而行,自然法則貴在均衡不偏,守中不極,乃能持衡與持久不絕,以色列對巴國的種族滅絕,以及美國稱霸百年而驟衰,就是違逆此一法則,足以做為民進黨當前執政之鑑誡。

一、用兵哲理,忌在極絕

國家立國之道,在追求長治久安,是歷史「常則」;戰爭為不得已之事,是一時的「變則」。所以「戰道」以國家民族永世生存、安定為理念,「戰略」則依「戰道」的安全與普世價值而策定,而非以一時「追求極勝」為唯一目標。以色列依仗小而精的軍事力量與背後美國支持為靠山,對號稱世上最大的露天監獄,封鎖16年的加薩走廊肆無忌憚的殘殺巴勒斯坦平民,看似在「軍事戰略」上始終居於優勢與常勝,但就「國家戰道」上,其實卻是已經早已種下未來禍國敗因而不覺。

二、用極而絕,雖勝必蹶

用兵有言,「戰道持常,戰略守中」,「持常」不生劇變,「守中」無逆常道,「用極」屬於戰法領域與戰具層次,非萬不得已,絕不輕用,譬如核、生、化武器之運用等,雖可取勝一時,卻是後患無窮,因為未來「報」在己身而無解,素為善用兵者所禁忌,此所以諸葛亮在南平孟獲時,火燒三萬藤甲兵後,見其火燒慘狀,不禁垂淚自嘆 :「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而「長平之戰」,秦將白起以詐術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也讓日後秦於「邯鄲之戰」遭到魏、楚聯軍痛擊,吃了空前敗戰,死傷過半而降趙,使得統一大業順延了三十年,而白起也被罷官與賜死,其不得善終就是咎在其「絕」。

三、極者極端,物極必返

所謂「極」者,極致,極端,終極,無解。就常而道,萬事萬物之行,都以執兩用中,乃能均衡長久,也就是「守中」之意,因此,物極必返,勢極則轉,所以,極不可盡,乃能持久,見盡必絕勢所必然,此為不易之道。因此自70年代美蘇核武發展競賽之後,乃有2022年1月3日中、美、英、法、蘇五核武器國家領導人共同發表「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用以防杜走向世界毀滅,這就是限制「戰具」效能之極,務必慎防其「絕」。

四、絕者滅絕,萬劫不復

所謂「絕」者,一指手段之慘絕,二指結果與效應之絕後,毫無後路與挽救餘地。就世道而言,「絕」是中國人最忌諱的作法,因為天道輪迴,絕必反噬,報在己身,像現代化戰具高科技的功能以達登峰造極之境,如果在運用手段上未能善加節制,勢必隨時「極盡而絕」,所以才有「核武限制」之規範,充其量也只能用於「戰術性」報復之用,就是在於避免其極盡而滅絕。

五、以巴之爭,逞極爭勝

以色列身處阿拉伯民族環伺,資源不足,處境惡劣,但是也因此而成就了他的軍事強權,在美國的強力翼護下,更是對巴勒斯坦極盡欺凌,乃至對迦薩走廊平民行慘絕人寰的屠殺,其「銖鎰絕稱」之勢,較諸當年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早已超出國際之間的「戰爭」爭勝,不但不為世界所不容,縱使國人也為之群起反對不已。 (相關報導: 風評:還有誰不是「中共同路人」? 更多文章

六、眾怒難犯,獨欲難成

世道滄桑,國際形勢詭譎多變,2024年7月23日,十四個巴國政治組織在中國簽署《北京宣言》,25日以色列總理納亞胡在美國會演講,副總統賀錦麗拒絕出席,與會者僅約半數而已,而門外大量示威人士群聚抗議,身陷國際孤立之勢至為明顯。緊接著巴國組織哈瑪斯溫和派領導人哈尼雅於31日在德黑蘭參加伊朗總統就職典禮後,在下榻慘遭遙控炸彈暗殺身亡,這對中國與伊朗而言,無異是各甩一大耳光,而土耳其於8月3日為他降半旗致哀時,以國外交部長卻嚴加抗議,同時得罪了世界兩大集團及鄰居強國,真所謂「眾怒難犯,獨欲難成」,以色列已經身陷孤困而不思圖救,可說是在自取其敗而不知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