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不忍了,英國《經濟學人》周刊以「棄台液壓機」為封面故事,罕見惹來綠營側翼集體圍剿。從「綠營國師」等人批評《經濟學人》連續3年「販賣台灣危機成癮」,按照民進黨膝反射式的認知作戰邏輯,原來國際媒體都成了「中共同路人」——難道認為解決了提出問題者,就能解除台灣的當前危機?
考驗已到眼前,比你想的更快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版面中,中華民國國旗被放在液壓機下「待刑」,甚至旗桿頂端已被壓彎。一旁的英文引言則稱:「這場台灣考驗,來得比你想像的更快」。而《經濟學人》封面故事,在〈一場關於台灣的強權危機即將到來〉(A superpower crunch over Taiwan is coming)的文章中警告,中國有機會揭穿美國的虛張聲勢,與其冒著與中國發生核戰的風險,川普可能會放掉台灣,或者與習近平達成一項實質上形同放棄台灣的協議。
這套封面故事,提出三項主要論點:首先,川普強勢重返白宮,但美國的嚇阻力正在流失,因為川普魯莽地向全世界發動關稅戰,有利於北京提升全球地位,戰略重心從歐洲轉向亞洲,顯示川普將美中對抗視為外交核心,但這場貿易戰已產生反效果。川普正在重傷美國盟邦(台灣、澳洲、日本及韓國),雖然不至於瓦解美國的安全聯盟,但對於可能捲入台海戰爭一事,美國感到惶惶不安。
其次,中共對台戰略不限於武力犯台,北京不斷演練「灰色地帶」作戰,宛若溫水煮青蛙,會鈍化世界各國的反應。未來,對於面臨類似「俄烏衝突」這樣的戰爭敘事,想操作集中砲火反華,難度越來越高。第三,台灣內部對立分歧,政治長期失能,致使台灣難以團結抵禦外侮。而賴清德政府打擊中國滲透的努力,效果適得其反,正促成政治極化,加劇社會撕裂,令台灣從內部失去團結和抵抗的決心。

不論「棄台」「憂台」,概以烏鴉看待
平心而論,《經濟學人》的論調還談不上是「棄台論」,應該說它是「憂台論」。這期封面故事主要是呼應其2021年「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的報導,再度提示「中共『蟒蛇戰略』步步進逼,對上分裂的台灣社會」危局的深化。
無獨有偶,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5日1日刊出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奇維斯(Christopher Chivvis)與沃海默(Stephen Wertheim)的投書文章〈川普應該約束台灣〉(Trump Should Rein in Taiwan),內容提到賴清德上任後,不斷強調台灣主權獨立地位,將激怒北京、升高緊張局勢並增加戰爭風險,建議川普政府應該約束賴清德,以免台灣把美國拖進與中國的戰爭中。 (相關報導: 風評:台幣災難性大升值,台美談判黑箱作業 | 更多文章 )
而此文作者沃海默與美國智庫「國防優先基金會」(Defense Priorities Foundation)軍事分析主任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在今年2月《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出近似「棄台論」的專文〈台灣情結:美國戰略不該寄託在一場無法獲勝的戰爭〉,呼籲華府不要把台灣當成是亞洲戰略的核心、不要過度高估台灣的重要性,更要為台灣的可能淪陷預作布局,儘可能降低中國統一台灣對美國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