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揭仲專欄:《外交政策》與《經濟學人》對台灣的真正警訊

外媒經濟學人近日再度以封面故事指出台海安全情勢在川普上台後可能讓台灣會在未發一槍下落入中共的勢力範圍。(資料照,美聯社)

近期,兩岸安全情勢又成為國際重要期刊關注的焦點,先是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於5月1日刊出標題為《川普應約束台灣》(Trump should rein in Taiwan)的專文,主張川普政府應對賴清德總統近期的言論與政策動向進行「外部約束」,以避免台海衝突升溫然後將美國捲入。

無獨有偶的是,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也在5月3日出刊的這期,於封面上以斗大的標題寫著〈台灣的考驗〉(The Taiwan Test);並在題為〈超強碾壓台灣危機將至〉(A superpower crunch over Taiwan is coming)的封面報導中,指出台海安全情勢已開始出現變化,且這最終可能導致台灣會在未發一槍下落入中共的勢力範圍;而川普政府則為了避免與中共爆發核戰,可能選擇讓台灣失守。

在這二篇專文發表後,自然引發國內外許多的討論。但我方該警惕的,首先是《外交政策》專文所反映,華府已開始擔心賴政府近期的措施,導致台海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明顯增加,連帶使美國被迫捲入的風險,也隨之水漲船高;其次是《經濟學人》專文所擔憂的「美國可能放棄台灣」,雖有過慮之虞,但川普政府確實有可能為了避免捲入兩岸的軍事衝突,願意與北京達成「損害台灣利益卻不讓台灣成為北京囊中物」的交易,以便從危機中脫身。

華府開始擔心捲入兩岸之間的軍事衝突

在《川普應約束台灣》的專文中,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兩位資深研究員奇維斯(Christopher Chivvis)與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指出,賴總統近來的言論與政策,雖然在台灣內部受到歡迎,也具備部分正當性;但對北京而言,賴政府的若干行動很可能被解讀為「切香腸」式地推動法理台獨,極易觸碰到北京的紅線,引發危機。

文章也坦言,即便北京是區域威脅與壓迫者,但除非兩岸都做出讓步,否則無法擺脫危險的上升螺旋;因此從穩定台海局勢的觀點,加強國防與在語言上避免刺激北京,二者同樣重要。

作者也建議為避免賴清德政府誤判,川普政府應對台灣的言論與政策動向進行「外部約束」,避免台海衝突升溫並捲入美國;尤其美中雙方應公開交換下列保證:美國明確表態不支持台灣獨立,只接受雙方和平解決方案;中國則應承諾不設奪台時間表,同時減少對台軍事與灰色行動。

儘管專文刊出後,在國內外都引發不少正反兩面的評價,但國人真正該警惕的是,這篇由華府知名智庫二位資深研究人員所撰寫的專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兩岸近期在語言及行動上的針鋒相對,已使華府國安人士對美國可能在近期內捲入台海軍事衝突的憂慮,開始增加。 (相關報導: 風評:無奈的孫立方VS.無辜的附中生 更多文章

川普可能會犧牲台灣的利益但不會交出台灣

倘若這種憂慮於華府國安圈中逐漸擴張,在北京擁有核武、於第一島鏈周邊也有不容小覷之傳統軍力,且在國際政治現實上,華府要「說服」台北遠比迫使北京屈服容易等因素的聯合作用下;若台爆發危機,華府不排除會決定對北京做出讓步、甚至犧牲若干台灣的利益,來換取北京「不要採取若干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