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感覺乾澀、視力變得模糊,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該補充葉黃素了?」在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市場中,葉黃素無疑是多年來的護眼明星商品,穩坐熱銷排行榜。然而,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要提醒大家,護眼並非單靠葉黃素就能搞定,若搞錯方向,不僅可能白花冤枉錢、吃了沒效果,甚至可能延誤找出真正影響視力的問題。
真實案例:連吃半年葉黃素 視力反惡化
陳欣湄醫師日前在其臉書粉專「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中分享,她在門診中經常協助病人檢視正在服用的保健品,發現大家最常吃的前三名就是:葉黃素、B群和益生菌。她表示,只要沒有超量服用,或產品本身沒有添加過多不必要的色素、調味等,適量補充當然可以。但她總會反問病人一個關鍵問題:「你吃葉黃素,是為了改善什麼問題呢?」
她發現,許多民眾對於眼睛的保健存在一個普遍的迷思,就是認為「護眼=補充葉黃素」。陳醫師分享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一位患者連續吃了半年的葉黃素,卻感覺視力越來越模糊、眼睛看東西「霧霧的」。後來經過陳醫師的問診與一段時間的營養調理,患者感覺眼睛舒服許多,還開心地告訴醫師:「妳開的營養素比較有效唷!」
但陳醫師解釋:「其實不是我開的營養素特別有效,而是你原本可能沒吃對營養!」這個案例清楚地凸顯了「對症下藥」遠比「盲目補充」來得重要。
護眼前先搞懂:你的眼睛到底怎麼了?
陳醫師強調,眼睛可能出現的病變種類繁多,常見的例如乾眼症、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等,還有許多其他問題。「你要先知道你到底想調理的是哪一題。」她直言,不同的眼睛問題,需要的營養支持方向可能完全不同。
因此,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眼睛霧霧的、眼睛怪怪的,你應該先到眼科做詳細檢查,讓專業的眼科醫師告訴你,你的眼睛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唯有了解了根本原因,後續的營養補充才能精準到位,避免像聽隔壁鄰居推薦、看廣告熱銷就跟著買,結果花了大錢卻無法對症改善。
不同眼疾 營養補充大不同!醫師舉例解析
陳欣湄醫師特別舉了兩種常見的眼睛問題,說明其營養調理方向的差異:
1.黃斑部病變:
最推薦補充: 葉黃素 / 玉米黃素 – 這確實是對黃斑部健康最重要的營養素。若身體缺乏可考慮補充: 維生素C 、維生素E和鋅。
飲食建議: 可多攝取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例如:紅蘿蔔、地瓜、番茄等。(醫師提醒:在此情況下,魚油並非首要推薦的補充品)
2.乾眼症:
基本調理可考慮:益生菌。建議補充: 魚油– 與黃斑部病變的建議不同;維生 D– 建議補充至血液濃度大於 50 ng/mL。
其他有益成分: 含有花青素類、多酚類的食物或保健品。
3.白內障:
陳醫師在文中簡短提及,若是白內障問題,補充維生素C可能會更有幫助。
陳醫師強調:「如果你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僅管皆是眼睛護理,光是這兩種不同的疾病,營養素的補充方向就完全不一樣!」
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請別再迷信單一成分的「萬靈丹」了!採取更科學、更個人化的護眼策略,從正確診斷、了解自身需求開始,才能真正有效地守護您的視力健康。
(相關報導: 日本人為何全球最瘦?不是靠運動!這1點讓台灣人輸慘了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