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唯有和平,台灣才有民主!」龍應台《紐時》客座評論:台灣應立即展開全國對話,思辨如何與中國和平相處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出席「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行的奧地利歐洲論壇主席法蘭茲.費雪勒專題演講。(蔡親傑攝)

《紐約時報》1日邀請前文化部長、知名作家龍應台撰寫客座評論(GUEST ESSAY)〈台灣正在倒數計時〉(The Clock Is Ticking for Taiwan)。目前居住在台灣的龍應台主張,不首先確保和平,台灣就不可能有民主。台灣必須立即展開嚴肅的全國性對話,討論我們如何與中國和平相處,而不是讓拋棄台灣的強權決定我們的未來。

龍應台在文章中指出,她在台灣南部搭乘計程車時,運將除了開朗地跟他寒暄,突然說了一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龍應台指出,自從撤回對烏克蘭的強力支持,甚至在白宮羞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後,運將表達的是全台灣共同的憂慮。因為台灣人如今都在想一件事:如果美國可以為了討好俄羅斯這樣對待烏克蘭,它會為了討好中國、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台灣嗎?

2025年2月28日,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交談。(美聯社)
2025年2月28日,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交談。(美聯社)

龍應台稱,台灣領導人幾十年來一直將我們與中國的對峙稱為「捍衛民主自由」,並期望美國會在中國入侵時馳援台灣。然而這麼做卻製造了一種「錯誤的安全感」,讓台灣的政治人物和民眾遲遲沒有徹底想清楚該怎麼應對中國、怎麼確保台灣民主的永續存在。當川普將將民主價值和美國盟友都拋在一旁,龍應台呼籲台灣必須立即展開嚴肅的全國性對話,討論我們該以什麼條件與中國和平相處,而不是讓強權決定台灣的未來。

龍應台指出,無論是網路與日常對話中,台灣人民對美國保衛台灣的承諾日益懷疑 ,甚至質疑當美國不再支持烏克蘭這樣的友邦捍衛自由,那些為國家捐軀的數萬名烏克蘭年輕人,是不是都白白犧牲了?一個廣受大學生歡迎的社群平台上個月進行了一項非正式民調,結果大部分受訪者在烏克蘭的遭遇之下,都不願意保護台灣對抗中國,而是寧願選擇投降。

20250320-總統賴清德21日赴松山基地衛戍第二戰鬥隊勗勉陸戰66旅。(張曜麟攝)
20250320-總統賴清德21日赴松山基地衛戍第二戰鬥隊勗勉陸戰66旅。(張曜麟攝)

龍應台稱,賴清德總統對民眾的情緒似乎視若無睹,非但沒有立刻讓台灣各界就我們該採取的方向展開全國討論,反而走向恐懼、對抗和冷戰時期黑暗言論的復甦。上個月13日,賴清德更以間諜、顛覆和軍事威脅為由,正式將中國定性為「境外敵對勢力」,承諾加強審查與中國的商業、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繫。他也宣佈恢復軍事審判,審理現役軍人的國安罪行。台灣曾在2013年廢除軍事審判制度,國民黨對此指責賴清德將台灣推向戰爭,中國大概也會警告他在「玩火」。

龍應台分析,賴清德這麼做的問題在於台灣無法再仰賴美國的支持。這不單單是因為川普背叛烏克蘭,事實上他早就對捍衛台灣的承諾表示懷疑 ,甚至指控我們從美國那裡偷走他們的半導體生意。龍應台說,我們長久以來痛苦地體會到,美國和任何國家一樣,都是將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有台灣人都知道1978年12月16日發生了什麼事,蔣經國總統在凌晨兩點被叫醒,得知了美國將與台灣斷交的消息,因為他們要轉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讓我們這個冷戰盟友陷入日益嚴重的外交孤立。川普的粗魯做法與此事相比,只是在風格上有所不同,在實質上其實沒有什麼差異 (相關報導: 風評:中共軍演進逼,川普出兵相救? 更多文章

克里斯托弗座車遭台灣民眾「蛋洗」。(美國之音)
1978年12月27日,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福的座車在台北街頭遭民眾「蛋洗」。(美聯社)

龍應台指出,當中國日益壯大、美國背棄世界,台灣建立足以阻嚇攻擊的軍隊是正確的做法。但台灣以和平方式確保自由的唯一途徑,則是以某種方式與中國和解,而且歷史的經驗顯示,這一點確實可以做得到。雖然兩岸之間隔閡甚深,台灣與中國基本上處於戰爭狀態,但是在馬英九擔任總統期間(2008至2016年),兩岸關係達到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