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小米(Xiaomi)還只是一家頗具實力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其汽車業務只是一個停留在董事會批准階段的計劃,以及億萬富翁創始人雷軍押上全部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的誓言。
今年,該公司的生產交付目標為30萬輛汽車。而產品上市不到一年,小米汽車已經交付了超過13.5萬輛汽車。該公司首款車型SU7目前的提車等待時間大約為半年;這款車的外觀酷似保時捷(Porsche),起售價約為3萬美元(約合台幣98萬8000元)。小米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一年內上漲了兩倍多。
2025年2月27日。小米創始人雷軍在中國北京舉行的發表會上介紹了SU7 Ultra。(AP)
雷軍已經做到了特斯拉(Tesla)、蘋果公司(Apple)、福特汽車(Ford Motor)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都未能做到的事情:打造出一款暢銷的平價電動汽車,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做到了這一點。特斯拉從成立到年產量達到30萬輛,用了十多年時間。成立15年的電動卡車製造商Rivian去年的產量只有這個數字的六分之一。
現年55歲的雷軍是一位連續創業者,他在中國家喻戶曉,在社交媒體上擁有數以千萬計粉絲,而且像賈伯斯(Steve Jobs)一樣,喜歡花幾個小時來介紹自己的產品。他最近的一次發布會是在上周四,他在會上展示了一款新車,這款小米汽車售價7.3萬美元(約合台幣240萬4583元),從零加速至每小時60英里(約96.56公里)只需不到兩秒。
雷軍從未在國外生活過,但從年輕時就崇拜美國科技巨頭。他曾表示,自己受到了1999年出版的《矽谷之火》(Fire in the Valley)的啟發。這本書講述了賈伯斯和矽谷其他個人電腦先驅的故事。
雷軍著裝休閒,喜歡穿牛仔褲,曾與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賈伯斯著裝風格很像,因此被稱為「雷布斯」。除了時不時會進行馬拉松式的長時間直播外,今年他還發布了20多個TikTok風格的短影片,有時是推介產品,有時只是閒聊。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已開始主導全球市場之際,雷軍已在中國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開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國企業生產的電動汽車數量超過了全球其他所有汽車製造商的產量總和,這些汽車主要面向中國本地消費者銷售。與美國消費者不同,中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熱情很高。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的汽車銷量目前超過了本田汽車(Honda Motor)。
「中國蘋果」
目前小米汽車產品的銷售幾乎全部針對國內。不過,中國其他電動車企正湧入全球市場,這引發了強烈反彈,為此美國、歐盟、巴西和其他一些國家已經加徵了關稅。
儘管總體份額仍然很小,但中國電動車企正在歐洲和東南亞汽車市場上佔據越來越大的份額。其中一個標誌性事件是:去年新加坡最暢銷的汽車品牌是中國的比亞迪,而長期以來這個市場一直由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等日本汽車製造商主導。
去年,福特CEO法利專門讓人將一輛小米SU7運到了美國,並花了六個月時間駕駛這輛車。
「這款車很棒,」法利在去年10月的一檔播客節目中說。「我開得愛不釋手。」他所說得這款運動型轎車的製造商正是被稱為「中國蘋果」的小米。
2025年2月27日。小米創始人雷軍在中國北京舉行的發表會上介紹了SU7 Ultra。(AP)
像小米這樣迅速崛起的故事只可能發生在中國。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幾乎控制著製造的每一個環節,並且可以從國內供應商那裡獲得大部分材料和零組件。這使得他們的營運效率高於其他國家那些依賴全球供應鏈的汽車製造商,全球供應鏈容易受到延誤、價格波動和物流問題的影響。
中國公司還享有政府的支持,並且無需追求短期利潤以滿足投資者。
據知情人士透露,渴望擁有一家本地汽車製造領軍企業的北京市政府動用關係,幫助小米在短時間內獲得了製造電動車所需的中央政府批准。雷軍需要的任何東西,他都可以在自己的國家輕易找到——包括在19個月內建成一座相當於135個美式橄欖球場大小的工廠所需的成千上萬的建築工人。
「中國作為汽車製造基地,其規模、供應鏈、材料、監管速度和競爭強度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專注於中國汽車市場的一家諮詢公司的負責人Michael Dunne在最近的一篇部落格文章中寫道。
造車淵源
小米手機仍然是該公司的核心產品,約佔其收入的一半。小米手機的推出是為了向大眾提供一種價格不那麼貴的類似蘋果iPhone的手機。雷軍將小米打造成了全球銷量僅次於蘋果和三星的第三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
據與雷軍共事過的人士透露,2010年代中期,蘋果在研究一款潛在的蘋果汽車時,小米高管多次敦促雷軍也考慮這個想法。他當時說,造車看起來風險太大,成本太高。
但在2021年1月,當一位朋友打電話告訴雷軍,美國國防部將小米列入了一份支持中國軍方的公司名單,這將禁止美國人投資該公司時,雷軍感到震驚。小米後來被從名單中移除,但雷軍在去年的一次演講中表示,這段經歷促使他重新考慮通過造車追求多元化。
當時還有另一個擔憂:小米的一些頂尖人才已經開始跳槽去電動汽車公司。
小米董事會在2021年3月召開會議。當時雷軍告訴董事們,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數位生活的延伸。他記得自己當時說,這是未來,小米必須參與其中。雷軍當時告訴董事們,該項目將耗資約100億美元。
從雷軍位於中國中部的家鄉到特斯拉所在的城市上海,中國各地城市都在爭相吸引小米的汽車工廠落戶。與其他城市一樣,北京市政府也提供了土地和稅收優惠方面的幫助,但還有一張王牌——與中央政府的關係。當時中央政府已開始暫緩批准新的電動汽車製造商,以避免市場過度飽和。小米在這樣的背景下獲得了批准。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被俘北韓士兵講述為俄羅斯作戰:以為對抗的是韓國人
|
更多文章
)
雷軍告訴他的團隊,要與潛在客戶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而不是依賴泛泛的市場調查。人們有時會在地下車庫裡看到他,他在那裡深入了解那些他從未開過的汽車。他會走近車主,與他們談論汽車的優缺點,然後想辦法借車試駕一兩天。
他還堅持要求小米汽車部門的所有高管,包括他自己在內,都要接受專業的賽車訓練。
他的結論是:人們想要一款價格實惠的運動型轎車,價格低於特斯拉,續航里程超過400英里(約643.7公里)。而且這款車必須能與小米智慧型手機和其他智慧型設備無縫連接。
幾乎不盈利
雷軍求助於他通過製造智慧型手機和小米品牌家電建立起來的人脈網路。公司公告顯示,小米和雷軍已經投資了數十家擁有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的公司,包括自動駕駛系統、電池和汽車晶片。
雷軍說,同為電動汽車新創公司的小鵬汽車(XPeng)和蔚來(NIO)的創始人都向他提供了建議,希望小米的加入能夠給整個電動汽車行業帶來更多認可和支持。
據了解雷軍戰略的人士透露,為了壓低價格,雷軍的策略是,小米汽車硬體在起步階段幾乎不盈利,希望未來通過銷售汽車軟體和其他服務來實現盈利。一些供應商表示,他們感受到了壓力,但雷軍施壓的很多供應商往往是那些在起步階段得益於他的投資或早期支持的公司。此外,與雷軍合作是一種榮譽,可以為他們打開與其他客戶合作的大門。
小米利用其擁有數萬人的研發團隊以及智慧型手機業務的利潤,投資了從長遠來看可以節省資金的生產技術。
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個借鑑特斯拉的理念。小米將其稱為「超級大壓鑄」,該壓鑄機採用大型高壓鋁壓鑄技術來製造汽車車架。傳統汽車製造商通常會分別打造數十個零件,然後將它們焊接在一起。小米的壓鑄設備有幾層樓高,有兩個籃球場那麼大,整個汽車框架一次壓鑄成型的過程只需100秒左右,方法是將加熱到1300華氏度(攝氏704.44度)的熔融金屬澆注到模具中,然後將其浸入45華氏度(攝氏7.22度)的水中冷卻硬化。
在汽車組裝過程中,超過700台機器人在所謂的「黑燈工廠」協同工作,這種工廠自動化程度非常高,理論上可以關燈作業。
雷軍在社交媒體上擁有數以千萬計的粉絲,他利用自己的個人品牌來行銷這款汽車,沒有依靠大量的傳統廣告宣傳。去年春天SU7上市銷售時,等候名單上的人數已經在激增了。
雷軍曾因為這款車與保時捷的外觀相似而受到批評。去年4月份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雷軍表示,汽車外觀相似的情況很常見,當談起SU7具有鮮明特色的前車燈設計,他苦笑著說大家又說這設計看起來像邁凱倫(McLaren)。
最近,有人看到雷軍駕駛著一輛法拉利(Ferrari) Purosangue,這是一款價值40萬美元(約合台幣1317萬7880元)的義大利SUV。粉絲們猜測,他可能會打造一款價格更親民的法拉利。寶馬(BMW) 3系車主Wan Ni表示,由於汽油價格居高不下,她想換一輛電動汽車,並計劃試駕小米SU7,這款車的設計和鮮艷的顏色吸引了她。
雷軍說,女性佔小米汽車客戶的一半,是該品牌成長的驅動力。
雷軍在社交媒體上做了一場四個半小時的跨年直播節目,展示了他的巨型壓鑄機,並談到他希望像蘋果那樣,推動小米品牌走向高端。全球頂級汽車製造商的汽車年產量達數百萬輛,小米的產量與之還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