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Q8 e-tron 車系完成階段性任務進而全面退出國際市場後,Audi 急需一款能夠承繼其血脈,並且保留市場受眾的新作,而日前,品牌也終於將搭載全新 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ic)模組化平台的 Q6 e-tron 導入國內。相較於 Q8 e-tron 多少有些實驗性質的產品,Q6 e-tron 面對這早已戰情激烈的豪華純電中型休旅市場,到底還能否有贏面?是我們這次參與試駕勢必得總結的重點。
歸因於 Audi 與 Porsche 目前同屬於集團框架下所運營,故這款 PPE 平台也是雙方利用集團共享之便,相互合作與共同研發的成果,而目前國內搭載該平台的車款總計有兩款,一為本次試駕的 Q6 e-tron,另一款則為先前為大家在墾丁體驗的 Macan EV,不過,兩者雖屬同一血脈,但基於兩者的消費受眾、車輛本身的屬性存有巨大差異,故在體驗的結果上也有所不同。
回到 Q6 e-tron 本身的設計面向來看,可以發現本車與 Q4 e-tron 有著不少共通點,以傳統 SUV 休旅車格為基礎,鑲嵌有許多一眼就可以認出是 Audi 的招牌表徵,諸如封閉式盾形水箱護罩便是其一,且 S line 運動版所標配的空力套件讓車頭保桿設計更具層次。直得一提的是,本次 Audi 同樣在頭燈上做文章,除了與 Macan EV 同樣採用分離式大燈設計,上方 LED 日行燈同步提供總計 8 種樣式選擇,且尾燈 OLED 也會隨之聯動變更。Q6 e-tron 具備長 4,771、寬 1,965、高 1,702mm 的車身尺碼設定,雖說車長比過往 Q8 e-tron 短,但 Q6 e-tron 卻比較寬、也比較低,從這項設定可以看出 Q6 e-tron 是完全重新設計的電動休旅,就空間塑造而言完全不會比 Q8 e-tron 遜色多少,從車側看去比例也很均衡,搭配本次試駕的 S line 運動版配置 21 吋輪圈,完整塞滿輪拱,比起 Q8 e-tron,視覺感更協調,也更舒適。
車尾就相當有 Audi 自身塑造休旅車的味道,除了方才提及的 OLED 貫穿式尾燈,從上方尾翼、擋風玻璃乃至於下保桿均同樣採用多層次堆疊的方式來呼應車頭,個人認為收尾方式甚至讓車尾比車頭好看。
進入座艙陳設,對個人而言最大的不同在於過往使用多時的 MMI 數位系統介面連同軟體全數改變,以兩大方塊模組來裝配總計三具螢幕,由左至右分別是 11.9 吋 OLED 數位儀錶、14.5 吋 OLED MMI 觸控螢幕、以及副駕專屬的 10.9 吋 MMI 觸控螢幕,除了介面設計完全更新,觸控的反應靈敏度與直覺性也有感進步,而副駕駛側前的螢幕,導入國內的三款車型全數列為標配,可提供導航、娛樂系統甚至是遊戲操作都可以進行自主操作,不過,官方提及智慧型裝置互聯的設定台數還是以一機為原則,無法螢幕獨立作業。
既然是作為中型休旅車的定位來塑造,Q6 e-tron 至關重要的特點相信就是空間機能了。首先,以第二排座椅的整體乘坐舒適性來看,明顯因為 PPE 平台的置入,大腿支撐性比過往的 Q8 e-tron 來得優秀不少,且膝部與頭部空間仍有一定餘裕,作為一部休旅車來說,算是有符合預期。置物容積部分,歸因於 PPE 是完全為了電動車進行研發的平台,故車前也有了質物空間,為 64L;後廂容積為526公升,並且透過傾倒機制,進一步擴充至 1,529L,整體表現中規中矩。
挑選最適合你的愛車,風汽車購車指南https://www.storm.mg/stormautos/
Copyright © 2025 Storm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Version: 20250514-17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