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也會縮水嗎?沒被偷走卻「半年神秘消失剩4公斤」,專家揭密背後真相

中國陝西傳出黃金失重的消息,原本重達11斤的黃金文物,僅在半年之內竟「縮水」至8斤3兩?(示意圖/取自pexels圖片庫)

中國陝西傳出黃金失重的消息,原本重達11斤(約5.5公斤)的黃金文物,僅在半年之內竟「縮水」至8斤3兩(約4.15公斤)?許多人懷疑遭竊,不過,經了解,原來黃金長期置於地底,會吸水導致初始稱重偏高,隨著水分蒸發,重量自然減少,屬正常現象。

黃金也會「蒸發」?科學揭開失重之謎

根據《搜狐網》報導,陝西省何家村的「黃金故事」掀起熱議,幾位村民在挖掘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只古老陶罐,罐中裝滿了璀璨奪目的金銀器與珠寶,村民們意識到這可能是一批極具價值的歷史文物,當機立斷地將其上交至陝西省博物館。

考古專家展開系統性挖掘與研究,累計出土金銀器皿265件,部分更被列為國寶級文物,陝西省博物館更以「何家村遺寶」為主題,舉辦專展,吸引大量民眾與研究者前往參觀。

不過,原先稱重達11斤的金箔,在展覽結束後竟僅剩下8斤3兩(約4.15公斤),讓博物館方面感到不安,並懷疑是否有偷竊可能,矛頭指向負責文物秤重的考古專家韓偉,考古學者韓偉因此遭遇嚴格調查,並被暫停職務,但韓偉堅決否認涉案,強調自己從未觸碰過任何金箔。

而陝西市委宣傳部聯合西北大學展開科學調查,進行金箔浸泡實驗來釐清真相,研究結果顯示,由於金箔長期埋藏於地下,其材質受到土壤與地下水長期浸潤,古代冶煉技術不成熟,黃金純度不高,黃金吸附大量水分,導致初次稱重時重量偏重。

隨著金箔暴露於乾燥環境,內含水分自然揮發,金箔重量逐漸恢復原貌。專家指出,該現象純屬自然變化,與人為盜取無關,此外,由於古代煉金技術不成熟,黃金的純度甚至可能僅剩一半。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