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確實能沖淡一切,差別在時間長短。即便如此,我仍然很容易想起許多個在急診當值時死亡的病患。天微光就出門運動的老婦人,有三個孝順的兒子。生日當天跟同學聚餐慶祝的女學生,隔天就是父親節。一個人在鐵工廠加班的丈夫,想幫外籍妻子多賺一點貼補家用。下班正要過馬路的年輕女性,跟爸媽最後一句話是早上出門時說的晚上見,還有…還有…。他們都有豐富的人生故事,但是被送進來急診室時,只剩下無反應的意識,重傷的軀體,還有唯一能跟家人朋友連結的證件。「外科traumablue!」這個冰冷的廣播宣告病患的來臨,不到一分鐘後,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得暫停手邊工作,一起加入這個新開啟的戰場來搶救病患。回想一下電影『搶救雷恩大兵』的醫官中彈那一幕,關於我們現場的情境您就可以略知一二。在這個每個人腎上腺素都爆表的現場,所有人七手八腳地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維持病患生病必須的裝置,同時還得決定該做哪些檢查,以及可能需要的緊急處置或手術,醫護人員之間甚至會互相咆哮。但是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救活這個人!就算已經工作數十年的醫護人員,本質都是被訓練來救人的,心仍是肉做的。面對每一次這樣緊急且血淋淋的場面,心裡多少都有不忍與想像:這是誰的家人?他的家人該怎麼辦?他還能再醒來嗎?此時此刻,即便是坐在旁邊等待醫治的,病情較不危急的病患,也能感受到那令人窒息的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