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各大醫院急診室近期人滿為患,甚至還出現急診推床使用完畢,不得不以救護車擔架、輪椅應急的狀況,就有一名護理師近日發文痛訴醫療崩潰現況,直指加護病房如今已經爆滿,護病比甚至高達1:20。對此,台灣急診醫學會也警示,若問題持續,將引發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離職,呼籲有關當局應釐清根本原因,除了短期應變措施,還須建立急診緊急應變機制等4大改革措施。
嚴重敗血性休克也住不進ICU!護理師揭醫院被塞爆慘況
一名護理師昨(22)日在Threads上PO文,一開頭就苦勸眾人一定要顧好身體,她無奈透露,現今各大醫院加護病房都是滿床狀態,而且病房護病比(一位護理師照顧幾位病人的比值)從1:10到1:20都有,不對等的護病比再加上護理師人力不足,「你可能只會在急診不然就是在病房等床!漫長的等待,你要知道疾病永遠都是在跟時間賽跑,拖越久救回的機率就會隨之而然大幅度下降!」
這名護理師表示,她昨日已從晚間11時30分工作到下午1時30分,連續上了14小時的班,「不是坐在辦公室的那種,是跑了16小時的那種,用生命在跑!台灣真的醫療崩潰了,不要不信」。這名護理師昨日還碰到一位嚴重敗血性休克患者,卻因加護病房(ICU)沒床,該患者只能在無健全設備的病房下進行所有接近ICU的處置,而護理師手頭上此事還有其他9床的病人。
「不要覺得有家室背景了不起,因為有你也享用不到!現在真的是活下來是幸運,活不下來是命!」明明才在下午1時30分下班的這名護理師,等等晚上11時30分又要繼續打卡上班,顯然休息時間嚴重不足,也讓她無奈直呼:「有時真的做到很想哭,但是看著不處理又於心不忍!辛苦了我的同事們及所有醫療人員!希望上位者能正式嚴重問題!」
PO文曝光後頓時引起熱議,也有不少同為醫護人員的網友留言大吐苦水:「我也是在一般病房卡了快三天的ventilator(呼吸器),超級崩潰」、「你辛苦了,ICU都是超人,現在我們醫院缺人缺到婦產專科病房、兒科病房都開始接內外科病人了,已經沒有專科可言,沒有照護品質了,好多同事在離職的路上了,醫療要崩了,大家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各大醫院急診為什麼會擁塞?
根據衛生福利部急診即時訊息顯示,截至今(23)日上午9時30分,林口長庚醫院等待住院人數達127人,台大醫院則有83人,高雄長庚醫院70人、永康奇美醫院63人,中國附醫與成大醫院等待住院人數皆為58人,土城醫院53人、部立雙和醫院52人、義大醫院50人。
台灣急診醫學會昨晚緊急提醒,面對前所未有嚴重壅塞,一旦醫護人員再出走,進一步削弱醫療體系的承受能力,對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造成嚴重影響,呼籲政府機關正視急診壅塞的現況與原因。台灣急診壅塞本質為急診住院待床壅塞,急診出口阻塞,急重症病人被迫滯留急診。
台灣急診醫學會提醒,台灣急診壅塞根本原因在於可利用住院床位不足,而非流感、腸胃炎等輕症病人所造成入口擁擠。近期多數醫院因各種原因關閉病房,壅塞更加嚴重,包含護理人力不足、醫院在急診與門診預約住院床位分配失衡,未能有效分配調度資源,造成急診壅塞。
台灣急診醫學會揭「長、短期改善措施」
台灣急診醫學會呼籲,政府應有「短期應變措施」,如提高急診住院配床比例,醫院應在急診壅塞時,強制開放病房,各病房彈性接收病患,紓解壅塞。再者是強化加護病房(ICU)資源調控,增加壅塞時所需急診醫護人力,維護醫療照護品質,避免人員過勞,並強化分級醫療。
針對「長期改革方案」,台灣急診醫學會建議,應建立急診緊急應變機制,編列公務預備金,於緊急狀態時,支應應變措施的經費來源;調整健保支付政策,鼓勵醫院在急診壅塞時,收治急診病人。 (相關報導: 「衛福部還在裝死!」全國急診大塞車 蘇一峰:要不要參考侯康的政策牛肉? | 更多文章 )
再者是推動急診住院替代選項,台灣急診醫學會解釋,希望政府推廣急診在宅急症照護、OPAT醫療模式,減少急診住院待床,降低急診壅塞風險;設立監測機制,監測可利用病床數,關床數以及急診住院配床比例,掌握各醫院住院實際可用床位數據,作為政策調整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