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急診大崩潰!病患「來不及住進加護病房就身亡」…專家揭醫療亂象「登上國際期刊」

台灣醫療體系幾近崩潰。(圖/柯承惠攝)

全球最悠久及最受重視的同行評審的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今(26)日刊出一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李景行、許漱白投書的文章,揭露台灣自今(2025)年初因流感、諾羅病毒爆發引發醫療危機,導致急診壅塞、人力短缺,再加上護理人員過勞離職潮加劇、加護病房關閉,醫療體系面臨骨牌效應。文章曝光後頓時引起海內外醫界關注,更被諷為另類的「讓世界看見台灣」。

20250403-急診室,救護車。(顏麟宇攝)
全台醫院急診室陸續飽滿,醫療體系瀕臨崩潰。(圖/顏麟宇攝)

急診室爆滿、加護病房關閉…為何台灣醫療會走到這一步?

這篇文章題為「台灣全民健保瀕臨系統崩潰」(Taiwan's national health care on the brink of systemic collapse),內容揭露台灣醫療體系自今年初因流感與諾羅病毒同時爆發而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除了讓急診室人滿為患,病房床位短缺更使情況雪上加霜,甚至還有一名病患還得轉送143公里才能住進加護病房,最終因敗血性休克不治身亡。

對此,台灣急診醫學會今年2月22日發佈緊急聲明,呼籲政府立即採取行動,然而一位政府官員在社群媒體上對一名身心俱疲的急診醫師發表輕蔑且帶有嘲諷意味的回應,更加劇了社會的不滿。據了解,文中所指的這位政府官員嘲諷行徑,實為台灣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年2月在Threads上回覆急診醫師面對醫療場域崩壞的求救貼文,「呵呵。所以你的小腦袋裡,政府按一個鈕事情就會完全改變了嗎?」遭民眾指責時更再度回覆「好吧,你大腦袋,棒棒。」

文章內容接著表示,台灣醫療體系的結構性脆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尤為明顯,疫情2022年來到高峰時,住院的新冠病患的死亡率高達58.2%,而日本僅為12.5%,如此巨大差異主要可歸因於重症照護能量不足,以及分級轉診流程的延誤。台灣醫療體系未能從疫情中汲取教訓,正是導致當前醫療危機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多年來的政策怠惰與資源錯置,使全民健保體系處於無法永續的狀態。

文章認為,導致台灣醫療體系崩潰的另一關鍵因素,是自全民健保實施以來30年來最嚴重的一波護理人員離職潮,台灣醫學中心急診室的護病比為1比15,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標準的3倍,每萬人中只有62名護理人員,遠低於英國(87人)、美國(120人)與日本(121人),因此台灣有高達78%的護理師都在被迫加班。

不僅如此,醫護人員的嚴重職業倦怠,也使年度人力流失率達到12%,離職原因多為過重的工作負擔與不成比例的薪資。文章指出,嚴格的健保成本管控使醫療人員薪資多年凍漲,自2000年以來實質薪資下滑了 18%,最終因人力不足,一般病房、加護病房被迫關閉,引發一連串的骨牌效應。

投書者認為,醫療體系的惡化,源於結構性政策短視、僵化的總額預算制度、系統性不平等,以及支離破碎的基層醫療與轉診制度等多重因素,這些問題相互影響,最後形成惡性循環,危及台灣整個醫療體系,再加上錯位的公共衛生政策還過度強調成本控管,忽視了醫療品質、公平性與長期可持續性,投書者呼籲,為避免進一步惡化,醫療改革刻不容緩,並強調醫療支出應被視為一項投資,而非單純的成本。 (相關報導: 急診爆滿還被投訴!家長嗆「病人很多是你們的事」 醫揭始末心寒:我還在這裡幹嘛? 更多文章

對此,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稍早前也透過粉專接連發文,狠酸由於官員顢頇霸道所導致的醫療崩壞,讓全世界都看見台灣,更一一點出台灣醫療體系是如何被破壞,包括林靜儀嘲笑醫護是小腦袋、放任側翼抹黑台灣醫療辛苦建立的器官移植系統,甚至污衊醫院幫中國活摘台人器官,甚至院方澄清上述指控皆為造謠外,警調後續也沒有任何動作,更有高層「大開波波後門」,讓1000多名違法波波醫師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