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日前爆發醫療量能不足,導致不少病患只能在廊道進行各種診治,讓急診醫學會不得不公開尋求衛福部協助,然而,政府後續處理方式、態度仍遭批不積極,甚至引起護理師出走潮,令外界都相當擔憂。近日台中榮總婦產科醫師謝筱芸也忍不住喊話這種狀況若繼續惡化,未來可能會遇到3大就醫問題,直呼「這不是在製造恐慌,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希望外界都能多給一點關心,千萬別讓這些醫師的神隊友一個個消失。
台灣醫護掀離職潮!
醫護人力問題持續延燒,謝筱芸近日也在臉書忍不住發聲點出4情況,直指一旦再惡化,未來必定出大問題,並深深影響有就醫需求的民眾。她表示,很多人以為手術室是醫師霸氣登場,喊一聲「刀!」,護理師遞上完美器械,手術精準落刀,但事實是有時候也可能遇到資歷尚淺,導致醫護間默契不夠的情況,因此這時資深護理師的價值就體現了,可以在醫師話還沒說完,器械就精準遞到手上;突發狀況一來,馬上叫血、領血,迅速應變,減少醫護互相磨合的時間。
如果護理師離開,開刀房會變怎樣?謝筱芸指出,可能會使手術時間變長,因為護理師還在摸索器械和流程;或者護理師遇到突發狀況時的應變力較慢,因為經驗不足,導致在緊急時刻手忙腳亂,自然也就是,醫護默契不再,畢竟每台手術都像「第一次合作」,需要不斷磨合,但這不只是醫護問題,也會影響病患的安全和手術品質。
針對為何爆發醫護出走潮,謝筱芸認為原因有3點,包含工時長、壓力大,可能隨時被叫回來加班;薪資與付出不成正比,明明付出很多時間,但薪資卻沒有跟著變多;工作內容太廣泛,明明是護理師,卻要應付許多文書處理和病人投訴抱怨,再加上,當護理師連生病也很難請假,總總因素加下來,自然會讓這些護理人員想轉行。
謝筱芸也進一步指出,這問題不單單是舊人走,找新人補的方式就能解決,而是資深護理師的經驗和默契,不是短時間能取代的,所以如果這種狀況繼續惡化,未來可能會遇到,手術時間拉長,等待更久;醫護人員過勞,出錯機率增加;醫療品質下降,康復速度變慢。
她也呼籲,「這不是在製造恐慌,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護理師離職潮,不是醫院長官才該關心的問題,而是影響到每一個需要醫療照護的人。」
缺工上萬人、員工過勞又低薪,專家曝後果全民受害
事實上,根據《CTWANT》報導,農曆春節期間,全台平均每日急診就診約3.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2.7萬人多出1萬人,直接導致各大醫院急診室壅塞不已。因此,急診醫學會日前也罕見發出求救文,而衛福部也緊急回應處理,提出要求醫院增加病床解方,遭專家學者怒斥搞錯重點,問題根本在於「護理人力不足」。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長高靖秋也表示,護理人力不足,使得醫院病床開不出來,急診病人住不進去,只能塞在急診,這種狀況對病人、護理師是全盤皆輸。
高靖秋也分析,護理人員從2014至2020年間,每年淨增加約5000人,但疫情過後,2022至2023年每年淨增加僅2500人,一直到2024年底統計,護理執業人數達19萬3984人。雖然2024年略增加至3852人,但依舊無法滿足需求量。
而據衛福部2023年《台灣護理人力供需分析與政策整備》指出,因應人口、勞動力雙重老化,WHO建議各國每年新增培育8%護理人力投資,而我國至2030年需增加至少5.5萬名護理人力才足夠應付醫療需求,但護理人力整備也需要培育與留任政策雙管齊下才奏效。
資料來源:《行政院》 (相關報導: 今年只有28人報考!1科醫師「錢少事多壓力大」人數斷涯式下滑,年輕人都打退堂鼓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