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美國民主基金會 文章列表
#
美國民主基金會
約 12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軍事
專欄
盧倩儀觀點:一窺美國黑錢陰影下的跨國認知操弄網絡─以《報導者》為例
藉歌頌烏克蘭民族主義—包括極端民族主義—來激發台灣國族主義是台灣綠媒談論俄烏戰爭的一條隱約但固定的軸線。近日《報導者》做了一系列〈基輔現場〉「深度報導」,這些報導疑似為了煽動民族主義而不惜宣揚另類事實,甚至傳達「和平的條件若不夠『好』還不如不要和平」此般鼓吹延續戰爭的訊息,將不斷被送上前線絞肉機的年輕生命視為糞土。
盧倩儀
2025-03-27 0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劉燕婷觀點:從加薩到烏克蘭,川普的美國外交為何「墮落」?
上任至今,川普(DonaldTrump)有不少讓人驚訝的對外舉措與發言。
劉燕婷
2025-03-08 07:00
VIP
國際
政治
重磅專訪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重磅專訪》把美國當成企業在經營!中研院院士吳玉山:修憲連任並非不可能,接下來將充滿「川普驚奇」
川普(DonaldTrump)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Zelenskyy),為了美國援助與礦產資源,在白宮互嗆,瞬間震撼全球。台積電則於3日宣布,將在美國加碼投資1千億美元,川普盛讚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是一位傳奇。川普回鍋白宮不過1個多月,已讓世界及美國原來的盟友驚魂不斷。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分析,維護美國霸權、重商主義、右翼民粹主義是「川普現象」三大特色,他直言接下來將會充滿「川普驚奇」。
張鈞凱
2025-03-05 08:50
VIP
政治
調查
政經解密
幕後》賴清德調解朝野「做白工」藏分化算計?韓國瑜心如止水國民黨還是怕一件事
總統賴清德上任至今,民進黨在國會不敵藍白聯手盡落下風,為突破執政困境,綠營除發動藍委大罷免潮,試圖一舉翻轉國會劣勢外,賴清德也沒閒著。他多次出手想化解朝野對立,只不過賴示好的對象是立法院長韓國瑜,而非真正指揮藍白立院黨團運作的在野黨主席,這不免讓人質疑,賴清德並非真心緩和朝野衝突,他之所以寧做「白工」,似有藉由韓國瑜分化國民黨的深沉謀算。
晏明強
2025-02-19 08:20
評論
國際
政治
軍事
歷史
專欄
林繼周觀點: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華盛頓不需要和平─對崩潰時代的箴言
川普和普京剛剛通了電話,安排好烏克蘭即將呑下的戰敗苦果。比起戰前,烏克蘭人口從4200萬銳減到2800萬,國家失去了擁有工業重鎮的烏東四州及其重要的天然資源。烏克蘭也失去了包括80%火力+30%水力發電在內的許多基礎設施,欠下數千億美金的戰爭債務,並且把僅有的礦產抵押給了美國的秃鷹財團。
林繼周
2025-02-17 07: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北京觀察》川普下令USAID關門,放棄「顏色革命」?陸學者「喜憂參半」:美國恐實現MAGA!
美國最大的對外援助機構「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2月3日突遭關門,這是川普在開啟第二任期後,又一大新行動。包括新任國務卿盧比歐也發文表示「美國國際發展署常不聽從國務院的指示」。
田暢
2025-02-13 18:46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賴清德的「民主」巴掌大
賴清德總統發表元旦談話,三千字敘述他對「以民主厚植國力,迎向世界新局」的願景,氣魄宏大,遺憾的是,賴清德眼中、口中的「民主」却只有巴掌大,剛好足夠打臉曾經的民進黨、甚至曾經的賴清德;更遺憾的是,二0二四過去的一年,賴清德持續搞砸的就是「民主」。
主筆室
2025-01-02 07:2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吳永毅觀點:台灣與南京大屠殺的「鬼片」— 影像保存專業寫給「馬吉影片」的政治註腳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八十七週年的紀念日,大屠殺持續長達六週以上,燒殺擄掠和無差別強姦,是人類不可遺忘的亞洲歷史悲劇,台灣卻沒有任何紀念活動。對比4月17日,卸任前的蔡英文親自參加了臺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韓國瑜主辦、以色列國會訪問團為來賓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可見台灣朝野對歷史價值的態度,只不過是地緣政治選邊站的表演而已,完全沒有「普世性」。但從南京大屠殺留下的唯一活動影像證據「馬吉影片」重現的過程來說,台灣人卻是主要的貢獻者。
吳永毅
2024-12-28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這位習近平的鐵腕執行者正壯大中國間諜機器,讓西方警鈴大作
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及其任命的負責對西方間諜活動的親信推動下,中國情報機構國家安全部的權力和影響力已迅速上升。該部被指可能操縱了對美國的大規模網路攻擊。
Chun Han Wong
2024-11-12 16:06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美國大選》川普仇恨值高不利選情?盧業中:台灣需留意賀錦麗國安團隊「新人新政」影響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計時階段,川普(DonaldTrump)與賀錦麗(KamalaHarris)頻跑搖擺州造勢,顯見選情膠著。選舉結果究竟鹿死誰手?對台灣與兩岸關係又會產生什麼影響?學者盧業中分析,川賀兩人支持度互有領先,但川普仇恨值明顯較高;如果賀錦麗當選,其國安團隊重組,「新人新政」決策速度將變慢,對台灣不一定是好事。
張鈞凱
2024-10-25 14:11
評論
國際
政治
軍事
專欄
盧倩儀觀點:台灣「全社會防衛韌性」─照抄石油業、軍火商贊助的智庫報告?
台灣政府心中的「台灣韌性」是為最大化台灣人民的生存所設計的「韌性」,還是為全球1%做打算、必須犧牲台灣人民的「韌性」?
盧倩儀
2024-10-09 06:5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夏珍專欄:「在怎麼野蠻」VS.「再怎麼賴皮」
藍白退回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立法院才開議,朝野就陷入僵局,藍白綠各自發威,各據其理,相互指控「不顧民生」;民進黨由賴清德總統在中常會下達「軍令」,要求黨團「全員到場、全勤參與、全面服從」;行政院長卓榮泰宴請綠委,除了要求部會首長積極遊說各黨立委之外,也表明希望邀請立法院長韓國瑜「共商總預算付委」。
夏珍
2024-09-27 06:2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王義雄觀點:台灣地位未定論救不了台灣
IPAC「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年會今年在台灣舉辦,賴清德瞬時搭上了抗中舞台,發表了中國大陸威脅台灣自由民主的演說,這些成員宣稱致力於捍衛共同價值觀,呼籲國際社會共同應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壓力與威脅。然而令人質疑的是,既然這些IPAC成員國家如此反中、反俄,何以他們不敢與中國斷交?卻又一面與台灣眉來眼去勾搭一起去抗中?外交之間還是諸多現實考量,IPAC幾個家議會拉著賴清德向中國叫罵,也能被看成「蜀犬吠日」了。
王義雄
2024-08-08 06:5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民進黨搞IPAC,充其量虛有其表!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於7月30日宣布台灣正式成為成員,並由民進黨范雲與民眾黨陳昭姿立委擔任共同主席。民進黨搞IPAC看起來十分風光,但充其量虛有其表,只是花錢來騙行外的大眾選票,對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一點幫助都沒有。更令人惋惜的,今日國民黨內國際法素質貧瘠,連黨中央都搞不清楚國際局勢狀況,所以只能成為台獨民進黨的跟班;而民眾黨拿著香跟著拜,都在狀況外。賴清德搞選舉,百姓恐深陷苦難,寶島台灣的未來豈只該令人憂心。
阿寶JH Wei
2024-08-06 05:30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蘇哲安觀點:魅影轉型與沈伯洋的使命─反思台灣民主的「北約東方主義」
2024年1月13日代表當前執政黨參選的候選人賴清德以40%的得票率贏下前所未有的第三次連任,大批的西方媒體都聚焦在這次選舉對台海地緣政治的影響。還有更多的評論強調這次選舉是選舉民主對抗挑事威權主義的大勝利。
蘇哲安
2024-07-03 06:50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專欄
盧倩儀觀點:青鳥行動—顏色革命練習曲?
動盪世局中,全球各地示威抗議浪潮不斷。在台灣,國會改革亦(號稱)引爆十萬人上街。隨著立法院對行政院所提之覆議案進行審查並將表決,「青鳥」與「藍鷹」21日將在立院周邊拼場,讓社會陷入更嚴重的對立不安。本文希望在「國會是否擴權」、「改革是否違反程序正義」的討論框架外,提供另一觀察這場公民運動的視角,提示一股威脅全球民主的暗流之存在。
盧倩儀
2024-06-21 06:50
新聞
政治
外交恐雙頭馬車?盧業中掌民主基金會下周討論 涉外人士:藍綠料激烈交鋒
今年4月完成董事長改選的台灣民主基金會,預計將於本(6)月19日召開第8屆首次的董事暨監察人會議,會中料將討論執行長人選,是否由基金會董事長、立法院長韓國瑜推舉的政大外交系教授盧業中接任,引發外界關注。對此,一位涉外人士分析,民主基金會肩負「二軌外交」重任,而外交係屬總統職權,若執行長立場和總統大相徑庭,可能導致「雙頭馬車」的外交工作,因此恐仍須經藍綠一番激烈討論。
黃信維
2024-06-11 09:35
評論
兩岸
歷史
專欄
吳統雄觀點:六四糾纏─大時代與小男女
「六四文獻」的考證與影響,在35周年之際,再引發關注。其中2014年4月28日署名柴玲《認罪悔改和饒恕是得神喜悅的--致王丹先生的公開信》一文,最具因果洞察力,卻因曾產生爭議,可能被忽略。
吳統雄
2024-06-10 06:50
新聞
國際
在大選中慘勝的印度總理:艱苦連任的莫迪,能否確保印度崛起?
莫迪(NarendraModi)和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曾期待在印度議會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然而,截至目前的結果表明,莫迪這塊招牌受到了打擊。
BBC News 中文
2024-06-06 09:29
新聞
政治
賴清德留下國造潛艦推手黃曙光 黃重諺、林飛帆、馬永成入國安會
第16任總統副總統交接小組今(14)日公布新任人事案,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留任、前立委何志偉候任總統府副秘書長;總統府發言人由前三立主播、賴清德競選總部發言人郭雅慧,及民進黨國際部主任、發言人李問接任;國史館館長由現任館長陳儀深留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由現任諮詢委員傅棟成、黃曙光留任;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黃重諺、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馬永成、中研院資訊研究所資通安全專題中心執行長李育杰、台大法律系教授姜皇池候任諮詢委員。現任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劉得金留任,前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候任國安會副秘書長。
楊舒媚
2024-05-14 12:43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