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及其任命的負責對西方間諜活動的親信推動下,中國情報機構國家安全部的權力和影響力已迅速上升。該部被指可能操縱了對美國的大規模網路攻擊。
自習近平兩年前任命陳一新執掌國安部以來,中國的間諜活動已膨脹至西方官員所說令人生畏的程度。國安部是一個高度保密的機構,負責情報收集和反間諜工作。官員們表示,這場大範圍行動動員了安全機構、私營公司和平民來搜集大量情報。
在陳一新的領導下,這個情報機構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引起了廣泛關注:對被認為構成安全威脅的外國公司進行了打壓;在社交媒體上開展宣傳活動,敦促公眾警惕所謂美國顛復中國的企圖;此外,美國官員認為,這個情報機構還進行了日益複雜的駭客攻擊行動,包括最近發現的與一個名為「鹽颱風」(Salt Typhoon)的駭客組織相關的攻擊行動。
正如陳一新所描述的那樣,該機構的使命是幫助中國在與美國日益升溫的大國競爭中獲勝。他在4月份寫道,誰能從頂層設計上統籌資源打好總體戰,誰才能贏得鬥爭主動。
作為中國間諜機構負責人,陳一新已推動國安部的權職遠遠超出了其傳統的情報領域,公開發表了與中國經濟、外交政策甚至文化有關的安全威脅方面的看法。他試圖動員公民加入到一場打擊外國間諜活動的全國性鬥爭中來,這與冷戰時期呼籲公眾提高警惕以幫助抓捕間諜的做法如出一轍。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先前報導,在「鹽颱風」入侵事件中,駭客滲透了美國電信網路,並侵入了川普(Trump)和賀錦麗(Harris)競選團隊以及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手機網路,可能獲取了數千名美國人之間的通信資訊,並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損害。
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調查人員已經確定了一家中國承包商,他們認為這家承包商代表一個中國情報機構實施了這次攻擊,該機構很可能是國安部。國安部經常利用承包商執行駭客任務。中國政府否認與此事有關。
陳一新崛起為安全事務方面的強硬執行者,反映出習近平更喜歡選拔忠誠幹將的偏好。國安部以往的一把手通常專精於安全或情報領域,而陳一新則是一名在一個富庶工業省份任職多年的官員,曾擔任習近平的親密助手,後來曾擔任一個親商的地方行政官員。
「他是習近平核心圈子中的關鍵人物,而且他已經表現出對習近平堅定不移的忠誠——堅定不移,」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高級研究員Craig Singleton說。
2022年,習近平開始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第三個任期時,他將當時的國安部部長陳文清提拔進入包括24名委員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擔任中央政法委書記,這是自毛澤東時代以來首次有間諜機構負責人被提升到如此高的級別。
習近平當時還任命陳一新為國安部的下一任部長。該部門在國內外的職能使其大致相當於美國的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和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在上任中國情報部門負責人之初的一次公開評論中,陳一新承諾要全力貫徹習近平關於構建「新安全格局」以保障新發展格局的願景。
陳一新在2023年4月寫道,官員們必須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復、分裂活動,防範反擊外部對中國的極端遏制打壓。
他寫道:「著力打造更多攻防制勝的先進手段,著力提高運用科學技術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在陳一新任期內,中國有關部門對一些美國諮詢和盡職調查公司進行了突擊搜查和調查。全國人大修訂了中國的《反間諜法》,以加強政府對更廣泛數據和數位活動的控制,這讓外國高管對在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開展業務所面臨的風險感到不安。國安部主要研究機構中一位研究美國問題的資深專家已升任國安部副部長,這暗示中國將更加關注來自華盛頓的戰略威脅。
20年前,習近平擔任中國東部省份浙江省的黨委書記時,陳一新是他的高級助手,幫助樹立了習近平的親商政治家形象。陳一新後來擔任過浙江省兩個城市的市委書記,其中之一是知名的創業搖籃,他在那裡支持民營企業,並吸引外國投資。
2015年,習近平將陳一新調到北京,讓他在一個影響力很大的中共小組中任職,該小組負責監督經濟和政治改革。一家官方媒體將此次任命比作「奉旨進京」。
第二年,陳一新成為華中城市武漢的市委書記。武漢是後來新冠疫情暴發的城市。在那裡,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位精通科技的官員,利用數位技術改善治理,比如使用微信與下屬直接溝通。
他說:「我們領導不僅要懂網、上網,還要善於運用這種現代化的、資訊化的東西。」
2018年,陳一新擔任中共中央政法委秘書長,他在安全事務方面的能力得到檢驗。中央政法委是中國共產黨負責監督安全、執法和司法工作的最高機構。在那裡,他領導了一場為期三年的打擊有組織犯罪的運動,以及一場針對中國安全機構中被指腐敗和不忠誠的幹部的全面清洗運動。陳一新將這一行動比作1942年至1945年間毛澤東為鞏固對黨的控制而發起的延安整風運動。
2020年初,武漢因新冠疫情肆虐而封城之際,陳一新前往武漢,幫助指導抗疫工作,帶頭發起了「動態清零」,習近平後來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這項嚴厲的政策。「又能與你們一同戰鬥了,」陳一新通過微信對當地官員說。「我們務必統一思想,堅決貫徹,奪取勝利。」
陳一新還宣傳了習近平的安全議程,包括認為美國儘管相對在走下坡路,但仍然對中國的崛起構成威脅。也是在這段時間裡,陳一新在公開文章中更多地提及安全問題,通常與習近平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有關。
陳一新當時稱:「互聯網就是新戰場,新媒體是新戰力。」他推動中央政法委的數位受眾大幅增加,到2022年,在各種社交媒體和影片應用程式上的粉絲達到約1.9億。
陳一新將自己的宣傳能力帶到了國家安全部,該機構在此之前長期以來一直保持神秘,沒有官方網站或發言人。2023年夏天,陳一新首次將該部門帶入社交媒體,開設了一個微信公眾號。該公眾號的首篇文章呼籲通過建設「國家安全人民防線」,讓中國民眾幫助推進習近平的願景。
美國成為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的一個主要抨擊目標。該公眾號發布的一系列帖子譴責了美國針對中國的間諜活動,披露了兩起中國公民據稱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招募為間諜的案件,並指出第一位在執行任務時死亡的CIA官員當時在中國一直以外交身份為掩護開展行動。
其中一篇帖子指責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通過攻擊中國文化和抹黑中國形象,對中國發動「認知戰」。另一篇帖子稱,「歷史發展的時與勢不在美國一邊」。
這些資訊反映了習近平對國家安全的廣泛定義。一篇微信文章稱,外國勢力與中國非營利組織勾結,捏造中國漁業存在非法行為和環境破壞的證據。另一篇文章稱,外國看空者和做空者試圖「引發我國內金融動蕩」。
國家安全部還利用了中國流行文化趨勢,比如蓬勃發展的「微短劇」行業,這在那些喜歡在移動設備上觀看短影音的年輕受眾中引起了共鳴。最近的作品之一是一部近8分鐘的短片,講述了一名中國科研人員如何被一名偽裝成諮詢師的女性間諜騙取感情。這名科研人員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自首,獲得了從輕處罰。
另一個主題是叛國罪的後果。在本月的兩篇微信文章中,國家安全部描述了兩名前政府工作人員在不同的案件中分別被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原因是他們向外國情報機構出售國家機密。
在紀念國安部微信公眾號開通一周年的講話中,陳一新把國家安全部的新媒體工作描述為「部之大計」。他說,官員們必須「善於把國安工作的神秘性、神奇性、神聖性轉化為傳播力、穿透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