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歌頌烏克蘭民族主義—包括極端民族主義—來激發台灣國族主義是台灣綠媒談論俄烏戰爭的一條隱約但固定的軸線。近日《報導者》做了一系列〈基輔現場〉「深度報導」,這些報導疑似為了煽動民族主義而不惜宣揚另類事實,甚至傳達「和平的條件若不夠『好』還不如不要和平」此般鼓吹延續戰爭的訊息,將不斷被送上前線絞肉機的年輕生命視為糞土。
在〈通往戰爭的和平計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等烏克蘭公民領袖,怎麼看川普的談判盲點?〉這篇報導中,《報導者》特約記者劉致昕訪問了一位「烏克蘭公民領袖」阿利耶夫。阿利耶夫指出烏克蘭從歷史中學到不少殘酷教訓,因為無論是「1994年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1997年「確認兩國邊界不可侵犯」的《俄烏友好條約》(Russian–Ukrainian Friendship Treaty),或2014的《明斯克協議》(Minsk I)、2015年的《新明斯克協議》(Minsk II),俄羅斯每一次都不顧協議內容發動入侵。」劉致昕在另一篇〈專訪烏克蘭前外長〉報導中也重複加強讀者的印象:俄羅斯四度撕毀協議。
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一回事,為掩飾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者鑄下的大錯而扭曲史實則不可取。若這麼做是為了鼓勵台灣勇敢步烏克蘭後塵擔任美國代理人就更不可原諒。明斯克協議的拒執行方不是俄羅斯而是烏克蘭,這個事實不僅無可否認,同時就連劉致昕自己所訪問的烏克蘭前外長也在受訪時實話實說:「接受《明斯克協議》是為了緩和局勢,並試圖爭取更多的時間來增強我們的實力。這也許不是最理想的方式,但我們已盡力。」 換言之,烏克蘭在2015年簽訂本可結束烏克蘭內戰並保障烏東部份區域自治的《明斯克協議II》當下,就已經不打算履行協議而是存心在欺騙俄羅斯。當年代表烏克蘭簽約的前總統波羅申科在2022年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得意表示:明斯克協議幫烏克蘭買來時間建軍,是「了不起的外交成就…在俄羅斯發動侵略後,都沒聽到任何批評明斯克協議[不執行]的聲音。」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及法國前總統歐蘭德也都證實了明斯克協議是被用來欺騙普丁的史實。
在台灣,我們被訓練成不必忠於史實,只需埋頭複誦俄羅斯與中國是永遠的邪惡侵略者、烏克蘭與台灣是永遠的無辜受害者、西方及其主流媒體餵食的資訊永遠無需懷疑。於是談論史實反而顯得像個叛徒。如此危險的資訊認知泡泡是誰在建構維護?《報導者》這系列烏克蘭深度報導本身即提供了有趣的線索。
劉致昕本人曾在「美國國際民主協會」(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 NDI)擔任顧問,網路上隨便搜尋一下就有幾十筆相關資料。NDI是美國負責在海外干涉他國內政、進行認知宣傳、搞政權更迭的CIA外圍組織—美國民主基金會(NED)—隨附組織。受過NDI訓練的劉致昕相當積極地在台灣「教育」年輕人如何分辯「假訊息」。然而身為記者,他自己的報導已然透露了他的「真」「假」標準在哪。
(相關報導:
張瑞雄觀點:川普考驗民主韌性,挑戰全球秩序
|
更多文章
)
在〈通往戰爭的和平計劃〉這篇報導中,劉致昕引用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KIIS)於3月11日發布的民調結果指「絕大多數烏克蘭人認為俄羅斯決心摧毀烏克蘭,並不會止步於目前占領的領土。」當台灣讀者讀到這樣的文字時,自然會以為繼續打仗才是明智之舉。然而作者沒揭露的是,KIIS與烏克蘭其他許多民間機構一樣,是一個受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資助並與之密切合作的機構,同時USAID是美國政府在NED之外另一個在海外干涉他國內政的機構。
再看前述劉致昕受訪對象、錯誤指控俄羅斯四次撕毀協議的「烏克蘭公民領袖」阿利耶夫,同樣與NED、USAID關係密切。劉致昕介紹阿利耶夫是「烏克蘭研究院(Ukrainian Institute)副院長、非政府組織烏克蘭筆會 (PEN Ukraine)董事和克里米亞SOS共同創辦人」。「烏克蘭研究院」本身即為USAID所贊助,網路上可輕易找到一目瞭然的直接證據。「烏克蘭筆會」則由NED資助。至於「克里米亞SOS」,不僅與USAID密切合作,同時一封給美國國務院與USAID的公開信及其他類似文件也曝露了其與USAID的緊密關係。而由「克里米亞SOS」所製作的紀錄片更是以NED作為重要宣傳管道。
這樣一個跨國且由美國主導管控的封閉循環資訊網絡正是建構、維護、強化烏克蘭與台灣共享的資訊泡泡的主要力量。劉致昕2022年出版的《烏克蘭不可能的戰爭:反抗,所以存在》已現端倪。該書藉販賣烏克蘭民族主義煽動台灣國族主義的用意至為明顯。根據馮建三的整理,該書「共12處於前後加總16頁的篇幅,僅說2014年的基輔發生『廣場革命』,完全沒有平衡報導,也就不可能提及已有可靠證據顯示那是民眾抗議在先,後來成為美國介入的『政變』。」此外馮也批評,對俄烏戰爭爆發的原因,該書「同樣片面而不是兩面並呈,未見北約東擴挑釁,只[一再強調]俄羅斯或普丁恢復帝國之野心。」同時該書一再跟隨並複誦西方主流敘事,強調「烏克蘭人不是為自己二戰…是為自由世界而戰」,若不能戰勝俄羅斯,就會有骨牌效應,其他國家接著都要被吞掉;「要和平…做好戰爭準備…在台灣…你們旁邊的國家…本質不會變。請為會發生的事情做好準備…。」
在〈通往戰爭的和平計劃?〉報導中,劉致昕接著訪問了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主席。又一次,這是個NED以及USAID「圈內組織」。劉致昕介紹其主席馬特維丘克(Oleksandra Matviichuk)「在2014年廣場革命、烏東衝突以及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後…站在第一線,記錄反人道行為的犯罪證詞、推動法庭訴訟,試圖為受害者討回正義,並確立烏克蘭社會的法治與人權價值。」然而廣場革命本身及其所引爆的血腥暴力與政變不僅滿是NED與USAID等組織及其所扶植的烏克蘭新納粹斧鑿,後續用於栽贓政府的造假犯罪證詞也被烏克蘭法院駁回。
(相關報導:
張瑞雄觀點:川普考驗民主韌性,挑戰全球秩序
|
更多文章
)
回到2025的今天,馬特維丘克在接受劉致昕訪問時說「現在有超過2萬名烏克蘭兒童被非法帶往俄羅斯,他們與家人分離,被告知自己不是烏克蘭人、是被家人遺棄,被迫以俄羅斯兒童的身分接受收養。」這段文字給予台灣讀者一個簡單意象:邪惡俄羅斯非法綁架烏克蘭兒童至俄羅斯並進行再教育。然而2014年開始有大量烏克蘭人逃離家園的主要原因是烏克蘭政府開始轟炸烏東俄語區人民。自2014年6月轟炸開始後,聯合國難民署估計在短短3個月內就有26萬人逃離家園,其中許多逃往俄羅斯尋求庇護。就連歷來樂於擔任美國戰爭啦啦隊、對於散播恐俄認知不遺餘力的CNN也報導了烏克蘭政府冷血殺害烏東同胞的新聞。馬特維丘克不僅完全沒有提供這個由烏克蘭極右主導、由美國在背後提供援助的烏克蘭內戰背景,亦隻字未提政變後美國扶植的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將極右亞速營納入烏克蘭國民衛隊的事實。波羅申科就任總統後激動在國會高喊:「我們可以有工作,他們(指烏東俄語區人民)不行!我們可以有退休金,他們不行!我們的老人小孩會受照顧,他們不行!我們的孩子可以去幼兒園,他們的小孩只准待在防空洞躲炸彈!他們什麼都不會。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贏得這場戰爭!」
劉致昕的報導不僅拿著NED、USAID圈內夥伴的「共識製造」材料提供台灣讀者,也用美國滋養的極端民族主義論述扭曲史實,技巧地灌輸讀者戰爭的必要及受害者加害者的絕對黑白分明,此外還採用了一張揮舞新納粹亞速營旗幟的照片。
這一系列報導內容另有許多類似的扭曲誤導無需在此一一列舉。值得思考的是這樣的報導對台灣和平帶來的傷害。接受劉致昕訪問的阿利耶夫認為「如果和平協議不包括收回被占領的領土,那樣的和平協議對我們來說只是持續戰事…而我們只是把追求和平的責任,轉嫁到下一代的肩上。」當烏克蘭的這一代正因一場西方已公開承認的代理人戰爭而消逝,什麼樣的邏輯會促使聲稱愛烏克蘭的公民領袖要求年輕人繼續犧牲,還能說得出現在繼續打仗是「避免把追求和平的責任轉嫁到下一代肩上」這樣的話?
這位阿利耶夫先生堅持,烏克蘭真正的和平不只包括「收復所有領土」,同時還包括「俄羅斯出現結構性的政治轉變…從專制走向民主。」他甚至要求俄羅斯應該解體;聯邦下的行政區應成為獨立國家:「只有在那之後,我們才能擁有真正的和平──這才是真正的安全保證。」
*作者為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2023台灣反戰聲明共同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