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18日結束了他今年首次展開的東南亞之行。習此行先後出訪越南、馬來西亞與柬埔寨。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引發的全球震盪,習所到之處皆受到地主國的高規格禮遇,以及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東協(ASEAN)國家是中共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川普發動關稅戰的「重災區」。習近平此行訪問的越馬柬三國,即分別受到美國加徵45%、24%和49%的稅率。從種族、宗教、語言、文化和政經制度等各層面看,東南亞國家具有「多元性」的特色,但共同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這也是東協成立的宗旨。東南亞對中共具有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戰略價值,中共發展與地區內國家的關係時,還是帶有遠近親疏的考量。習近平此行首站選在越南,其意義如中共官媒形容,因中越關係是「同志加兄弟」。中越同屬社會主義國家,但越南是美國近年來積極拉攏的對象,美國在中越南海主權爭議上,採取偏向越南的立場;而越南也施展「竹子外交」(Bamboodiplomacy),靈活在中美之間遊走。習近平訪越期間,雙方刻意對南海問題輕描淡寫,避談此敏感議題,而是聚焦於共識與合作的部分。習近平特別強調「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中共《新華社》指出,習近平就加深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提出了6點舉措:一是增進更高水平的戰略互信;二是建設更加牢固的安全屏障;三是拓展更高質量的互利合作;四是繫牢更加廣泛的民意紐帶;五是開展更加緊密的多邊協作;六是實現更加良性的海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