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猶太大屠殺 文章列表
#
猶太大屠殺
約 14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軍事
歷史
「TikTok世代」想法變了!年輕世代撼動華府支持以色列傳統,越來越多美國人同情巴勒斯坦
那天我從白宮簡報室一路奔跑,穿過西廂門廊,趕到我們在草坪上的攝影機位置,戴上連接演播室的耳機。
BBC News 中文
2025-05-06 15:31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金彥斌觀點:大罷免浪潮下─魔戒、食死人與催狂魔的奇幻大集合?
美國總統川普回鍋執政,從國內事務至外交政策皆展現狂人與「鴨霸」風格,世人無不跟著他的變動忐忑不安。川普曾以拿破崙(NapoléonBonaparte)名言「拯救其國家的人不違反任何法律」為自己的施政辯護。同樣以救國之名,實為破壞國家體制、打壓異己的,還有南韓前總統尹錫悅,他曾聲稱「要剷除國內從北勢力,維護自由憲政體制」而宣布戒嚴,並自認是「正常統治行為」。
金彥斌
2025-04-30 06:30
新聞
政治
大屠殺紀念日》宋建樑納粹風波後一周 德以代表齊發聲:台灣同樣深諳歷史痛苦
台灣民主基金會今(23)日下午於台北賓館舉行「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總統賴清德、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兼立法院長韓國瑜、以色列駐台代表游瑪雅(MayaYaron)、德國在台協會副處長何峰(AndreasHofem)及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等人皆到場與會。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周之前,罷免民進黨立委李坤城的領銜人宋建樑,曾佩戴納粹符號臂章至新北地檢署複訊,受到游瑪雅及德國在台協會嚴厲譴責,游瑪雅當時也預告此場活動,盼深化台灣社會對這段歷史的認識。
鍾秉哲
2025-04-23 20:28
新聞
政治
大屠殺紀念日》賴清德英文致詞憶訪以經驗 韓國瑜收起「韓氏幽默」盼和平永續
罷免綠委領銜人涉不實連署,戴納粹臂章、手拿希特勒著作「我的奮鬥」,還比出納粹敬禮手勢,被德國在台協會痛斥「無恥」、以色列駐台代表游瑪雅(MayaYaron)重批「極度不敬」後一周,台灣民主基金會今(23)日下午於台北賓館舉行「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與會的基金會董事長、立法院長韓國瑜收起「韓氏幽默」,幾乎全程讀稿;壓軸發言的總統賴清德則以英文致詞,提及擔任台南市長時,曾赴以色列參加全球市長會議,及當時參觀大屠殺紀念館的震撼。
鍾秉哲
2025-04-23 18:57
新聞
政治
藍營青年軍竟公開大行納粹禮 以色列發聲強烈譴責:造成深深的傷害與冒犯
藍營罷免團體因涉偽造連署書被檢調偵辦,而罷免民進黨立委李坤城的領銜人宋建樑在前往北檢複訊時,竟手戴納粹符號卐字臂章、持希特勒自傳、右手更比出納粹敬禮手勢,引發國際嘩然。除德國在台協會強烈譴責這是「無恥行為」外,以色列駐台代表今(16)日也發表聲明,強調對近日在台灣納粹標誌及希特勒著作遭公開展示一事,表達深切關切與強烈譴責。
張大任
2025-04-16 14:19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朱立熙專文:韓國最大的歷史悲劇─濟州四三事件
2023年4月我帶了一團十位高中人權教師、十名選拔自全台各高中的學生、兩位國立高中校長、三位學者,還有國立台南女中音樂班自費參加的五位師生,一共三十一人到濟州島見學,也參加了濟州四三事件七十五周年的追悼儀式。台灣人權師生團是最大的團體,也是唯一的外國團體,深受感動的濟州道道知事吳怜勳特別走到台灣團席位前向我們致謝。
朱立熙
2025-04-03 05:50
評論
國際
政治
軍事
歷史
專欄
林繼周觀點: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華盛頓不需要和平─對崩潰時代的箴言
川普和普京剛剛通了電話,安排好烏克蘭即將呑下的戰敗苦果。比起戰前,烏克蘭人口從4200萬銳減到2800萬,國家失去了擁有工業重鎮的烏東四州及其重要的天然資源。烏克蘭也失去了包括80%火力+30%水力發電在內的許多基礎設施,欠下數千億美金的戰爭債務,並且把僅有的礦產抵押給了美國的秃鷹財團。
林繼周
2025-02-17 07:10
新聞
國際
軍事
俄烏戰爭:普京的主張與得失─2024年的五個關鍵事件
2024年即將結束,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Putin)在莫斯科舉行了傳統的馬拉松式年終記者會。這個記者會通常也被稱為「普京的年度成果展」。然而,普京在今年的「業績展示」中,或刻意地忽略了一些事件。
BBC News 中文
2024-12-22 10:40
新聞
國際
軍事
歷史
以哈戰爭一週年》「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幻想破滅,中東身處規模更大的戰爭邊緣
中東地區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夢想著過上安全、平靜的生活,遠離暴力和死亡。去年開始的戰爭是該地區近代歷史上最嚴重的戰爭。這再次表明,只要深層次的政治、戰略和宗教分歧仍未彌合,和平的夢想就無法實現。戰爭再次重塑了中東的政治。
BBC News 中文
2024-10-08 10:51
新聞
國際
歷史
向「英國辛德勒」致敬!紀念二戰拯救猶太兒童英雄,布拉格「溫頓街」誕生
布拉格近期揭幕一條新街道「溫頓街」,向已故的英國人道主義者溫頓致敬。溫頓在二戰期間拯救669名兒童,將他們送到英國,避免被納粹屠殺。被拯救的倖存者表示,「他看到無辜兒童的痛苦,並拒絕視而不見。」
中央社
2024-09-16 10:35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張鈞凱專欄:殺光他們!與「邪惡」為伍的台灣?
外交部與遠景基金會合辦的「凱達格蘭論壇」日前登場,邀請多位國際政要為座上賓。其中一位乃曾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的海莉(NikkiHaley),不僅在論壇發表專題演講,痛斥中國與俄羅斯等「威權主義」擴張,還不忘端上「挺台」的「標配」,老調重彈「聯大2758號決議文未提及台灣」。總統賴清德特地接見了海莉及其夫婿,盛讚她是「正義的力量」。
張鈞凱
2024-09-02 06: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劉燕婷觀點:難共鳴美國學潮、也難共情巴勒斯坦─曾經「撐香港」的台灣
去年10月爆發的新一輪以巴衝突,正讓美國陷入前所未有的輿論困境,不只聯合國中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的票數創新高,美國境內也爆發了大規模反戰學潮,且隨著校方祭出強力手段,學生被毆打逮捕的畫面反覆播送,這股學潮又在其他國家遍地開花。
劉燕婷
2024-05-17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出席猶太大屠殺紀念活動》要求趕走台灣駐以色列代表失敗 中國代表憤而提前離席
海法市日前舉辦以色列大屠殺紀念日活動以「人民團結」為標誌,向大屠殺受害者和倖存者致敬,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受邀致詞,引發中國代表團的政治抗議及提前離席風波。
中央社
2024-05-11 15:00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觀點
劉燕婷觀點:大學示威未必能阻止以色列,卻正在傷害美國與拜登
4月以來的美國大學反戰示威,不只突顯以色列正在透支二戰後的輿論同情,也讓美國陷入了尷尬境地。
劉燕婷
2024-05-09 0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軍事
專欄
吳永毅觀點:聲援巴勒斯坦,Taiwan不敢help?
5月是台灣的納稅月,你會不會為了所繳的稅金,其中有50萬美金被外交部捐給了毫不缺錢、對台出超、大賺台灣人錢、又正在加薩進行種族屠殺的以色列政府,而不是捐給仍有170萬人在難民營的巴勒斯坦,感到些許不安?
吳永毅
2024-05-06 07:00
評論
國際
專欄
劉燕婷觀點:以色列正在成為他們最厭恨的人
從去年10月哈馬斯閃擊到今年4月伊以交火,這輪以巴衝突不僅烈度超乎想像,也嚴重衝擊以色列的國際形象。
劉燕婷
2024-04-27 0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戴世瑛觀點:我外交譴責伊朗,係「挺以」或「挺美」?
針對伊朗以無人機及導彈攻擊以色列,繼我外交部表示「中華民國台灣與全世界愛好和平的民主夥伴同聲予以譴責」後,蔡英文總統接見以國會議員訪問團時亦重申譴責。此舉幾乎與美國白宮發布以「最強烈的態度」斥責伊朗空襲聲明同步。我方的跟進表態,明眼人或不難看出,此非僅是歡迎以國外賓的應景客套話,而是寓示著外交政策上將緊密追隨美國。
戴世瑛
2024-04-20 07: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綠營高官冷氣吹爽,庶民缺電還要節能?
4月16日包括桃園、中壢與大園等三個行政區相繼發生3次跳電,造成1.5萬用戶停電。桃園市長張善政才轟民進黨政府「上樑不正、下樑歪」,能源政策在蔡英文總統8年任內「荒腔走板」,沒想到次日晚間平鎮地區又傳出大停電,初估影響3094戶。天氣越來越熱,還未到夏日開冷氣的用電高潮期,卻連日傳出備轉容量率拉警報的消息,讓電力話題再度成為民眾關心焦點,也導致民怨湧蔡賴臉書。
許哲銓
2024-04-20 06:10
新聞
國際
國內
歷史
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以色列國會議員出席活動 蔡英文籲國際合作留給下一代更好世界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德國在台協會自2016年起,每年舉辦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而台灣民主基金會2021年開始參與合辦,該基金會董事長、立法院長韓國瑜17日出席與會,但未致詞。我國總統蔡英文強調,不只記住這段歷史,同時提醒大眾,仍有無數人遭受專制政權和獨裁者迫害。
簡恒宇
2024-04-17 16:00
新聞
國際
猶太人與穆斯林舉行圓桌對話 德國總統表態:不會容忍反猶、也不允許仇視穆斯林
就10月7日哈瑪斯對以色列發起的恐怖襲擊所造成的影響,德國聯邦總統施泰因邁爾邀請猶太群體和穆斯林群體的代表在其官邸進行了一場圓桌對話。與會嘉賓表示,德國社會存在著一條深深的裂痕。
德國之聲
2023-11-10 14:00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