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世代」想法變了!年輕世代撼動華府支持以色列傳統,越來越多美國人同情巴勒斯坦

2024年4月25日,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校園的反戰示威。(美聯社)

那天我從白宮簡報室一路奔跑,穿過西廂門廊,趕到我們在草坪上的攝影機位置,戴上連接演播室的耳機。

不久後,主播問我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剛才現場發表的言論的看法。

我說,美國處理以巴衝突的政策立場經歷了數十年來的根本性轉變。

那是今年2月,川普剛剛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會談——川普就任以來,納坦雅胡是首位獲邀訪問白宮的外國領袖。川普誓言美國將接管加薩地帶,早些時候他還承諾要將該地區「清空」,將巴勒斯坦人全部驅逐。

2025年2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白宮舉行記者會。(AP)
2025年2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白宮舉行記者會。(AP)

川普的提案加強了他的政府對以色列的支持,同時顛覆了國際常規,違背國際法,引起全球矚目。這象徵著共和黨當前與以色列關係的高峰——這種關係有時被形容為「不惜一切代價」的支持。

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以色列隨後對加薩發動軍事行動以來,此後美以聯盟再次成為全球焦點。

戰爭期間,喬·拜登(Joe Biden)政府向以色列提供約180億美元(約135億英鎊)的武器援助,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然而,這段時間美國國內的抗議活動也不斷升級,許多示威者是傳統的民主黨支持者。這場爭議演變為一場關於美國人如何看待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激烈文化戰爭。我採訪的示威活動中,抗議者頻頻將拜登稱為「種族滅絕·喬」(Genocide Joe)——這個指控被他始終否認。

當時,川普稱抗議者為「激進左翼瘋子」,而他的政府如今打算驅逐數百名被指控支持哈瑪斯或反猶主義的外國學生,這一舉措在法庭上面臨激烈挑戰。

但對拜登而言,作為民主黨人,他原本可以讓那些對他支持以色列而不滿的選民投給自己。這份支持最終在政治上讓他付出了以往總統——甚至包括川普——都未曾承受過的代價。

拜登政府中一位主導對以政策的重要決策者,至今仍對當時的決定感到掙扎。

 

「我最初的反應是,我理解這件事激起了阿拉伯裔美國人、非阿拉伯裔美國人和猶太裔美國人極為強烈的情感,」拜登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說(Jake Sullivan)。

「當時有兩個相互競爭的考量:一方面我們想在平民傷亡和人道援助流通的考量上限制以色列;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希望剝奪以色列對抗多線敵人的必要能力。」

他補充說:「在10月7日事件後的那段時間,美國在物質上、道義上和各方面都堅定地支持以色列。」

然而,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以色列的支持正在減弱。

蓋洛普(Gallup)今年3月的調查發現,僅有46%的美國人表示支持以色列,創下25年來最低,而同時有33%表示同情巴勒斯坦人,創下歷史新高。其他調查也顯示類似趨勢。

這種轉變主要出現在民主黨人和年輕人之中,但也不限於此。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指出,2022至2025年間,對以色列持負面觀感的共和黨人比例從27%上升到37%,其中又以49歲以下的年輕共和黨人改變最大。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哪吒撑場—川普海外電影徵稅100% 中美電影市場都不好過 更多文章

自1948年5月美國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以來,美國一直是以色列最強大的盟友。雖然長期來看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極可能延續,但這些輿論變化也讓人質疑美國對以色列的「堅若磐石」承諾在實際政策上是否有界限,或是否會因民意變化而產生實質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