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法治 文章列表
#
法治
約 29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國內
兩岸
「史上最台獨部長」!教長鄭英耀反對兩岸交流,翁曉玲痛批:民進黨憂謊言被戳破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表態反對、禁止和中國交流。對此,國民黨籍立委翁曉玲向《風傳媒》表示,鄭英耀是她看到有史以來最「台獨」、「最政治化」的部長,民進黨政府擔心台灣青年學子受到大陸影響,是民進黨太沒有信心,低估台灣青年的自由民主素養。鄭英耀日前表示,國際交流對學生來說是好事,但對於和中國交流,現在不鼓勵,甚至是禁止與反對。不過鄭英耀昨天進一步指出,被指......
楊騰凱
2025-05-16 11:57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民進黨摧毀台灣的民主法治,這才是中共同路人!
近年來,民進黨高舉抗中保台大旗,將異議者、在野黨及各種不利聲音貼上「中共同路人」的標籤。然而諷刺的是,當我們仔細觀察民進黨近期的政治操作,卻不難看出許多行徑與中共如出一轍。這些行為不但動搖了台灣作為自由民主社會的根本,更讓人不得不反問:誰才是真正的中共同路人?
嚴屹諝
2025-05-09 06:10
地方新聞
台北
加熱菸審查卡關近800天 毒理博士招名威批勿讓意識形態綁架公衛,應回歸科學與法治
當美國前總統川普政府大刀闊斧調整菸草政策,擁抱「科學減害」理念,將加熱菸等新型尼古丁產品視為降低傳統菸品危害的潛力工具時,台灣在此議題上卻顯得步履蹣跚。毒理學專家招名威博士近日投書媒體,直指台灣的加熱菸審查機制,已陷入長達近八百天的停滯,呼籲政府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讓審查回歸科學實證與法治精神。
何長澤
2025-04-30 15:59
新聞
政治
批國民黨挺偽造連署、包圍北檢踐踏司法 民進黨:毫無法治觀念解散算了
民進黨質疑國民黨為了包庇偽造文書,上周竟接連二晚違法包圍北檢。高雄「雙罷劫」出現幽靈連署,負責人也坦承代簽,藍白明天還要舉辦「在野領袖峰會」,大談司法正義。民進黨發言人吳崢今(21)日在直播節目《午青LIVE》批評,國民黨罷團領銜人、負責人皆陳述違法事證明確,國民黨竟還誣指政治迫害、司法不公,說不出道理,還企圖帶頭違法包圍司法機關,如此踐踏民主法治行徑令人痛心。
黃信維
2025-04-21 16:15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反對不是特權,市地重劃制度需要回到事實與法治的對話
台中市黎明自辦市地重劃案中的黎明幼兒園拆除爭議,近期再度成為媒體焦點。部分報導將此案描繪為建商與政府聯手迫遷「小人物」的悲情故事,例如風傳媒朱淑娟專欄〈自辦重劃變圈地〉,主張制度失衡、政府失責。但這類敘事與事實明顯不符,不僅扭曲了制度精神,也誤導社會對台灣市地重劃制度的基本認識。
洪孝全
2025-04-20 05:30
新聞
政治
國民黨圍北檢 蔣萬安現身聲援 民進黨批:帶頭違法、踐踏法治
國民黨17日晚間號召黨公職與群眾前往台北地檢署抗議,聲援涉及偽造文書案的罷免連署行動。台北市長蔣萬安也親自到場,引發爭議。民進黨與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痛批國民黨違法在前,卻以政治動員衝撞司法,蔣萬安身為市長卻帶頭違法,嚴重破壞法治與行政中立。
黃信維
2025-04-17 23:47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風評
風評:學者們的真心話,賴清德的大冒險
由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等76人發起的《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在陸配亞亞(劉振亞)離境的翌(26)日對外發表。該聲明表達了對於「賴17條」的不滿和憂慮,認為台灣言論自由的空間正在快速遭到壓縮,直言戒嚴時代的思想審查機制已經快速降臨台灣上空,嚴重破壞了「依法而治」的憲政體制,從而呼籲民進黨政府懸崖勒馬。
主筆室
2025-03-28 07:2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葉慶元觀點:陸配鼓吹武統就驅逐出境?臺灣還是自由法治國家?
近日,陸配網紅「亞亞」因為在抖音帳號「亞亞在台灣」上鼓吹武統言論,遭內政部移民署廢止依親居留許可,不但將遭強制出境,並且五年內都不得再申請來臺依親。亞亞因此將被迫家庭離散,無法與先生共同養育、照顧三名年幼的子女。筆者認為,移民署此一處分顯然是惡意曲解法令,不但違憲限制人民之言論自由,違法將亞亞遞解出境、迫使其家庭離散的結果,更將造成難以回復的損害。亞亞或其家人,除可向內政部提起訴願外,並應即向移民署、內政部或行政法院申(聲)請停止執行,以免緩不濟急。
葉慶元
2025-03-18 06:30
新聞
政治
賴清德下令恢復軍審 民眾黨批破壞憲政:台灣法治「德意志」說了算?
總統賴清德今(13)日宣布檢討軍事審判法,擬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對此,民眾黨發出聲明表示,賴清德一聲令下要恢復軍事審判制度,面對重大的政策變革,缺乏社會討論,國防部至今未提出修法的草案,破壞民主憲政制度,讓台灣的法治形同「德意志」一人說了算。
羅立邦
2025-03-13 16:48
評論
國際
政治
風書房
提倡多邊合作與重視法治:《新加坡大戰略》選摘(2)
安全研究的學者們相當關注戰略的制定與內容。雖然這是適當的,但如果不對同樣重要的戰略實施進行深入考慮,這樣的關注就是不完整的,即應深入考慮結果如何與手段相關聯,意圖如何與能力相關聯,目標如何與資源相關聯。正如本書所顯示,新加坡的大戰略是透過以下方式實現或體現的。
洪清源
2025-03-02 05:10
地方新聞
高雄
宏泰輪8名中國船員遭羈押!管碧玲:不能讓中國利用台灣的民主法治傷害台灣
西非多哥共和國籍宏泰輪,涉嫌在台南將軍漁港外海損壞中華電信台澎3號海底電纜,地檢署昨日複訊八名中國籍船員後,認為王姓船長毀壞海纜相關設施罪嫌重大,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法官也在今(27)日中午裁定羈押禁見。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表示,感謝法院的支持海巡署執法,非常需要法院的支持,否則就會成為夾心餅乾。
徐炳文
2025-02-27 19:54
新聞
國際
「拯救國家的人,並不違反任何法律!」川普仿效拿破崙名言,挨批「跟獨裁者沒兩樣」
美國總統川普15日在社群媒體以拿破崙名言,暗示著在面對多重法律挑戰之下,他將持續抗爭針對他總統行政權力的限制。
中央社
2025-02-16 12:15
新聞
國際
「韓國法治已死!」尹錫悅律師團不滿羈押決定:戒嚴才6小時,哪來的證據可以湮滅
韓國總統尹錫悅因涉及叛亂罪和濫用職權遭羈押,辯護律師及執政黨皆大力抨擊法院裁判不公,稱法治已死;負責相關調查的公調處對此表示遺憾,仍要求尹錫悅下午2時出席調查。
中央社
2025-01-19 17:50
地方新聞
台北
司法院推出首本「友善兒少出庭」繪本《說出心裡話》 助孩子勇敢說出心聲
司法院為協助孩子了解法律及自身權益,消除對法庭的陌生與恐懼,特別與「小天下出版」合作推出首本以「友善兒少出庭」為主題的繪本——《說出心裡話》。新書發表會於1月15日在台北市長官邸舉行,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廳長鍾宗霖、未來親子副社長李黨,以及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劉清彥等貴賓均出席共襄盛舉。
陳逸群
2025-01-15 22:21
地方新聞
新北
新店瑠公圳拆遷案合法合規卻延宕 地主喊話:台灣是法治國家,盼依法行政
新北市新店區瑠公圳蔡金木宅拆屋還地案,纏訟十年,日前經法院判決確定,原訂於11月21日強制拆除。但因該地段後被現地上物住戶賴女提報為文化景觀,故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啟動文化景觀審議程序,去(113)年12月12日第二次現勘至今,尚未作出結論,在網路上引發地方人士討論。年關將屆,李姓地主無奈表示,台灣是個法治國家,公務機關若不能依法執行,該如何保障合法所有權人的權利?!
何長澤
2025-01-13 17:44
新聞
政治
行政院3大案覆議前和司法院商討?劉靜怡酸:原來現在法治能先和法院套招
總統賴清德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劉靜怡,遭民進黨立院黨團以多次批評綠營為由封殺後,連日與綠營隔空駁火。而針對立法院通過3大法案,行政院研擬救濟,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日前表示,是否就憲訴法提出覆議將與司法院討論後做決定。對此,劉靜怡在臉書砲轟,和司法院討論?現在的法治是能先和法院套招再決定是否司法救濟?
張庭維
2024-12-30 11:5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罷免連署人應附身分證影本的合理性、民主性與法治性分析
隨著選舉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立法機關針對《選罷法》的修訂,特別是第76條「連署人應附身分證影本」的規定,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這一修訂不僅關乎選舉的公正性,也關乎民主制度的健全與法治的落實。以下將從合理性、民主性和法治性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誠厚孫
2024-12-25 06:00
評論
國內
專欄
徐承蔭觀點:都什麼年代了?到現在我還在寫著─重懲
重懲‧重罰!
徐承蔭
2024-12-08 06: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從公務員霸凌案看台灣民主潛藏之問題
公務員霸凌案絕非個案,而是冰山之一角。民進黨八年多「完全執政」後,為了遂行其統治目的,不惜透過人事任命,將政黨之手伸入國家各階層的公務機關內。我國五個憲政機關中,除了立法院外,其他四院全部淪於綠色執政之手。在前端掌控人事,後端則透過司法檢調來操控發生事端的官員之處置。究其實,此已將台灣的民主法治給破壞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威權的政府體制。
逸明
2024-11-30 06: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新店瑠公圳蔡金木宅爭議─法治社會擋拆應以合法為前提
新店瑠公圳蔡金木宅,自日治時期起占用公有土地建屋至今,隨著土地後來由農田水利會出售給建商,並由建商自行排除占用,衍生出拆屋還地的爭議。該案歷經十年訴訟,法院民事執行處近日宣布,將於本(113年)11月21日強制拆除老宅。此事因多個公民團體的介入聲援,再次引發輿論關注。基於民主法治原則,筆者從市民視角出發,對此事件提出不同看法,並逐一闡述理由。
洪孝全
2024-11-20 05: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