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楊振寧 文章列表
#
楊振寧
約 6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科技
AI
林基興觀點:華人自信心生出DeepSeek
最近,中國深度索求公司的人工智慧大模型DeepSeek,花費六分之一卻達到美國ChatGPT的效能,震驚美股,包括費城半導體指數重跌9%,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暴跌16.97%,市值蒸發六千億美元,引發「仇者痛,親者快」,例如,美國川普(DonaldTrump)酸溜溜與矽谷質疑偷竊,諸如我國數發部次長等綠營唱衰。
林基興
2025-02-08 06:30
評論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韋安觀點:蔣介石、蔣經國如何守住台灣?讓中華民國不倒!
統獨與國家認同議題,長期成為台灣藍綠兩黨激烈的政治戰場,「兩岸關係」作為一種特殊的雙邊政治關係,涉及政權、主權、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其複雜性更遠超統一前的東西德,和對峙中的南北韓。作為相隔宜水海峽的「兩岸」,這一問題深刻影響著台灣的生存與發展。
韋安
2024-11-02 06:40
評論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鄭治桂專文:讀史早知今日事─「民國範兒」的那些人和事
光輝十月十日,一百一十三年,肇建民國,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今日不出門,一日讀蔡登山兄新著《嶺南名人列傳》,欣賞若干「民國範兒」。一部五大冊,二百又六位粵東名人列傳,洋洋灑灑,又從何讀起?
鄭治桂
2024-10-19 05:5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許倬雲專文:我對未來中國的希望
幾千年來,中國一路的發展顛顛簸簸,但萬變不離其宗,總有一個穩定的核心;也正是這個核心,使得中國屢次經歷分裂或被外敵侵佔,仍然能夠重振。萬古江河滾滾東流,一路波折卻也順暢,然而在匯入大海之時,卻突然間烏雲壓頂,駭浪滔天。
許倬雲
2024-10-02 07:00
評論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韋安觀點:蔣介石「軸線」─在大國夾縫中堅持「自由獨立」
一葉知秋!當滿地都是落葉時,就分不清,到底秋天?冬天?還是早春已來臨。
韋安
2024-08-21 06:40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科技
鄧鴻源觀點:天文學研究是人類心靈最偉大的探險
據報導,為了慶祝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ChandraX-rayObservatory)發射升空25周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公布了該天文台拍攝的25張新圖片,呈現壯觀的宇宙天體,令人目不暇給。
鄧鴻源
2024-07-27 06:3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李金銓專文:一生理想破滅、價值敗壞的悲哀與覺醒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李金銓
2024-05-11 07:00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林基興觀點:齊邦媛與張忠謀喚醒國人自信心
上週,總統文化獎得主與名著《巨流河》的作者齊邦媛老師仙逝。接著,《華爾街日報》訪問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他自嘲「老兵不死但正逐漸凋零」。
林基興
2024-04-07 06:30
評論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葉蔭聰專文:保釣運動、統戰及台灣黨外運動
由於以上的背景,《七十年代》一開始便以一個較低調的面目示人,開拓新讀者群。在開首的幾年,它可以說緊守了發刊宗旨「認識世界,研究社會,了解人生」,淡化自己的政治背景。創刊初年,它故意避開這些敏感的政治話題,沒半點革命宣傳,比當時的左報政治調子低很多。它不單沒有文革宣傳,也很少中國政治的內容,連香港議題也被壓縮成每期只有一兩篇的「社會研究」,內容只有民生議題,如房屋、就業等等。
葉蔭聰
2024-03-08 07:1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專欄
李遠哲《返鄉記》3:主持中研院第一件事─跟總統要錢
我要回國服務,這個心情一直是很強烈的,尤其是張昭鼎去世之後,我那天晚上就寫了一篇文章說,該也是回家的時候了。後來就登在報紙上,就說要回家。那時候我是想要回到中央研究院的原分所當主任,我已經決定要回來。
李遠哲
2024-01-20 05:5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點教育》致李遠哲之七:期望您為兩岸學術交流重啟新猷
1972年美國與中國大陸開始「關係正常化」,李遠哲是繼楊振寧與何炳棣被美國派赴中國大陸訪問的重要學界人士之一。李遠哲到大陸的特別意義更在於:他是臺裔美籍人士。
諄筆群
2023-11-27 05:50
VIP
評論
兩岸
專欄
名家專欄
余杰專欄:「葉落歸根」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痼疾
逃離惡地之後,流亡者的故事並未結束。很多流亡者將回歸作為人生目標,於是流亡變成了一個悲劇、變成了一段難熬的旅途。
余杰
2023-10-19 05:50
新聞
國際
科技
2023諾貝爾物理獎》史上第5位女性得主!3位「原秒」脈衝研究開創者共獲殊榮
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美國物理學家阿戈斯蒂尼(PierreAgostini)、匈牙利-奧地利物理學家克勞斯(FerencKrausz)、法國-瑞典物理學家呂利耶(AnneL’Huillier)共獲殊榮,以表彰他們對微觀量子世界研究的貢獻,得獎理由是「他們的實驗方法,產生原秒脈衝光以研究物質中的電子動態」。其中呂利耶更成為史上第5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蔡娪嫣
2023-10-03 18:02
評論
國際
兩岸
國內
專欄
胡星雲圖觀點:台灣拒絕人才與黃金?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賀《雁門太守行》
胡星雲圖
2023-09-23 07:10
評論
國際
軍事
藝文
歷史
專欄
江才健專文:奧本海默的悲劇
月前美國製作的電影《奧本海默》上映,得到相當關注,甚至引起「巷議街談」風潮,頗使人意外。這個電影講述的,是領導美國和盟國科學家完成製造原子彈計畫的天才物理學家奧本海默(RobertOppenheimer),主要根據近二十年前的一本奧本海默傳記,也許電影的切入角度特殊,加上天時的加持,似乎市場反映很好。
江才健
2023-09-03 05:5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李鎮邦觀點:誰是台灣的脊梁?
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近日在日本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認為台灣漁民要的只是漁權而不是主權,消息傳回台灣後,不出意外的受到廣泛的批評,柯事後辯解說媒體去脈絡地扭曲他的說法,名嘴黃暐瀚之後也發文說柯跟其他政治人物比起來是敢於說實話的人,在柯發言傳回台灣之後,長期致力於釣魚台教育和保護釣魚台主權的台灣釣魚台教育協會也立刻發表了聲明,反駁柯的說法,柯文哲的說法背離了漁民的基本認知同時也顯示自身對歷史和國際政治認識的淺薄。
李鎮邦
2023-06-14 07:00
評論
兩岸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孔令信觀點:兩岸冰凝陸生止步,台灣高教深陷坐井觀天危機
一位媒體界的老友,長期以來在兩岸高教交流投入很多心血,對於兩岸青年學子的交流提供了非常大的助益與貢獻。2019年底COVID-19疫情初起,他送來台交換的學子安然回到河南鄭州大學。卻沒想到疫情一拖就是三年多,從封城鎖國一直到最近逐步解封,兩岸交流等於是完全停滯,高教交流當然也停了下來。
孔令信
2023-05-08 15:10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科技
江才健觀點:核融合、氫彈、泰勒的人生悲歡
去年十二月,媒體上出現美國核融合研究突破的消息,引起了一些注意。對於核融合研究有所認識的人就會知道,這個消息不值得過分關注,英國有名的新聞雜誌《經濟學人》多年前做核融合研究的報導,開頭用了兩句話,「科學研究的正字標記,是實驗的可以重複;核融合研究的正字標記,是一再重複的頭版消息。」說得很好,也很內行。
江才健
2023-02-05 07:10
評論
國際
專欄
鄧鴻源觀點:對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省思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前揭曉,艾斯佩特、柯羅瑟、吉林哲這3位科學家因為在量子力學領域的進展而獲獎,他們的研究促成日後超級電腦和加密通訊的發展。3人「以量子糾纏光子實驗、確認違反貝爾不等式、開拓量子資訊科學」而獲得表彰。
鄧鴻源
2022-10-16 15:00
新聞
國際
科技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歐美3位「量子纏結」研究者、量子資訊科學開拓者共享殊榮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法國、美國、奧地利3位量子物理學阿斯佩、克勞澤與柴林格共獲殊榮,得獎理由是「進行光子纏結實驗,確立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開拓量子資訊科學」。3位大師將均分1000萬瑞典克朗(新台幣3000萬元)獎金。
閻紀宇
2022-10-05 02:04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