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四個意識 文章列表
#
四個意識
約 10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美中矛盾下的台灣—給台灣政府與人民的建議
美中關係在如今愈發的受到世界關注,甚至可以說世界不關注也不行。一個正要崛起的大國遇上一個已經稱霸幾十年的霸權,兩者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再近幾年來不斷地推升。這體現在軍事的競爭、聯盟的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五眼聯盟」與「四方安全對話」vs以中國為首的「亞投行」與「北京香山論壇」)以及經濟的相互牽制(美中貿易戰)等等……。
黃凱祥
2025-04-26 06:00
評論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俞劍鴻觀點:到底汪精衛反的是什麼樣的「共」?
我們是生活在矛盾之中,偏偏理論(theory)之應用可以化解矛盾和顛覆很多人的膚淺認知(perception)。
俞劍鴻
2025-01-19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軍事
經濟
川普就職典禮:「老對手」重回白宮,中國做了哪四手準備?
1月20日,川普將正式上任,開啓他時隔四年後的第二任期。
BBC News 中文
2025-01-17 1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吳永毅觀點:台灣與南京大屠殺的「鬼片」— 影像保存專業寫給「馬吉影片」的政治註腳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八十七週年的紀念日,大屠殺持續長達六週以上,燒殺擄掠和無差別強姦,是人類不可遺忘的亞洲歷史悲劇,台灣卻沒有任何紀念活動。對比4月17日,卸任前的蔡英文親自參加了臺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韓國瑜主辦、以色列國會訪問團為來賓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可見台灣朝野對歷史價值的態度,只不過是地緣政治選邊站的表演而已,完全沒有「普世性」。但從南京大屠殺留下的唯一活動影像證據「馬吉影片」重現的過程來說,台灣人卻是主要的貢獻者。
吳永毅
2024-12-28 07: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盤點民進黨政府高屏交通建設的失策
最近高屏地區的交通建設有兩起重磅的重大事件,一件是歷經二十年施工的高雄鐵路地下化新高雄火車站將於年底完成第一階段的完工啟用,民進黨政府必然運用其執政優勢與媒體資源「隱惡揚善」地擴大慶祝,甚至是「以惡為善」的渲染慶祝,有何善?有何惡?請看下文分析。另一件則是原本已經定案高鐵延伸屏東不進高雄市區的「左營線」,交通部將翻案改為進入高雄火車站再往屏東延伸的「高雄線」。這兩件事看似不相關,其實有著重大關聯。
王精誠
2024-12-08 06:10
評論
兩岸
國內
歷史
專欄
徐全觀點:從「自由戰士」到「國學遺老」─被大陸史學界扭曲的章太炎
中國大陸當今史學界部分人基於意識形態需要,將中華民國建國元勳章太炎的形象扭曲成「反西方、反民主的保守派」,形同將章太炎棺材中用來覆蓋遺體的中華民國開國時五色國旗,換成了一面印有列寧圖案的蘇俄紅旗。
徐全
2024-08-04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VIP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林庭瑤專欄:「魔戒總統」就位,我們離獨裁還有多遠?
賴清德堪稱史上權力欲最高的總統,綜觀中華民國史,不但超越蔣介石以降,甚至直追帝制復辟的袁世凱。放眼當今世上,若熟悉中共黨政者,恐怕馬上就聯想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要求「旗幟鮮明講政治」,快馬加鞭打造「習核心」!
林庭瑤
2024-06-22 06:5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馮建三專文:1921-2002─台灣媒介改革運動八十年
媒介改革或媒介社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相比於近八十年歐美的媒介改革活動,至少有三項特徵。第一,出場的時間比較慢。第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媒介改革與政治選舉關係密切。第三,歐美已爭議超過半世紀的媒介產權問題,直到1990年代才成為媒介改革運動的目標。
馮建三
2024-06-07 05:4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李金銓專文:一生理想破滅、價值敗壞的悲哀與覺醒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李金銓
2024-05-11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不再提「兩岸一家親」!王滬寧對台強硬表態:堅決打擊台獨、掌握「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
近日,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發表2024年對台工作會議講話,將「反對」台獨升高爲「堅決打擊」,並將兩岸問題與「一中」掛鉤。有分析認爲,未來中國對台灣的國際空間打壓將更強烈。
自由亞洲電台
2024-02-27 13:30
新聞
國際
2023全球民主指數:台灣亞洲第一、全球第十,中國小升8名還是吊車尾
本週四,國際知名調研機構經濟學人智庫(EIU)發佈2023年民主指數(DemocracyIndex),爲全世界167個國家及地區進行民主排名。其中,中國被列爲「獨裁政權」,排名跌落148;台灣則被歸類爲「完全民主」,位居亞洲第一。
自由亞洲電台
2024-02-16 17:00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普丁為何想加入北約?讓俄羅斯統御西方世界
提到俄羅斯與北約的關係,想必讀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勢不兩立」四個字。尤其普丁(VladimirPutin)堅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而且還為此發動「特別軍事行動」要給烏克蘭「去軍事化」這點來看,俄羅斯對北約的敵意相當強烈。國內許多親俄派也認為,北約的東擴壓縮了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導致普丁必須要發動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
許劍虹
2024-01-07 07:1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鄧聿文觀點:「孫悟空」─中國外交風格形象代表
中國外交形象的代表究竟是戰狼還是孫悟空?前駐美大使崔天凱認為是後者。但崔天凱的比喻並不恰當,只會起到反作用,而這一切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外交和宣傳過度黨化、聽命於一人。
德國之聲
2023-12-11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被邊緣化的總理」驟逝惹疑猜,中共官方訃告:李克強同志永垂不朽!
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序僅次於習近平的李克強27日0時10分驟逝,中國輿論一片「總理走好」的哀戚追悼之聲,外媒則稱呼他是「被習近平邊緣化的總理」、「(中國)最弱勢總理」,李克強是「被心臟病」、「被逝世」的陰謀論與傳言更是此起彼落。新華社當天18時許終於貼出官方訃告,標題為「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訃聞李克強同志逝世」,並且強調是「受權發布」。全文如下:(按:粗體為編輯所加)
國際中心
2023-10-28 09:23
新聞
國際
兩岸
當今美中兩強,歐洲年輕人更喜歡哪一方?皮尤調查:歐洲年輕一代均持批評態度
一項研究發現,三個歐洲國家的年輕人對於世界兩個最強大的國家持尖銳的批評態度。
BBC News 中文
2023-03-24 21:16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國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如何產生?《新華社》透露要符合這些標準
中國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1次會議13日閉幕,中國官媒《新華社》同日刊出長達7000字的文章,讓外界一窺領導階層官員如何被選出。文章指出,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針對部分職位,親自約談特定資深官員,而有部分官員為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自願卸任。
簡恒宇
2023-03-16 18:00
風生活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不靠投胎,也有機會擺脫貧窮!專家:學會4件事就能富有,別再當生活奴隸
「寒門再難出貴子」、「普通人翻身太難」這種說辭,你是否也不止一次聽到過?你或許對此並不認可,但是讓人難受的是,身邊的事情好像都在一步步驗證這件事。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普通人翻身這麼難?
時報出版
2023-01-03 23:14
文化
流離而不失所:《流離之書》金其琪書寫混沌之路
「我希望把這些人的很多面向表現出來,不要被片面理解或誤解。」
蘇曉凡
2022-12-25 09:30
新聞
國際
兩岸
二十大剛落幕就跌下神壇?《日經亞洲》:中共高層不願再尊稱習近平為「人民領袖」
10月17日中共二十大記者會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公開稱呼習近平為「人民領袖」,使其成為毛澤東之後第二位被冠上此稱呼的中共領導人,也揭示了習近平正向更明確的集權統治邁進。然而,二十大落幕僅一個月,中國官媒卻不再以此稱呼習近平,《日經亞洲》認為這反映出這位國家主席近來所蒙受的政治挫敗。
陳艾伶
2022-11-25 16: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和解不是結束,女權不是女拳」,從一樁跨國強姦案看中國女權運動的奮鬥
劉強東明尼蘇達州性侵案在10月初以雙方庭前和解結果告終。原告劉婧堯在美國的支持者、因支持女權被中國輿論攻擊的梁曉雯,向德國之聲講述了她們數年來在該案和MeToo運動中的抗爭。
德國之聲
2022-10-31 22:00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