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投胎,也有機會擺脫貧窮!專家:學會4件事就能富有,別再當生活奴隸

如何擺脫貧窮?專家表示,想要逆襲,要有四個覺知。(示意圖/取自Pixabay)

「寒門再難出貴子」、「普通人翻身太難」這種說辭,你是否也不止一次聽到過?你或許對此並不認可,但是讓人難受的是,身邊的事情好像都在一步步驗證這件事。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普通人翻身這麼難?

其實提到這個話題,我特別推薦大家去看英國 ITV 出品的一系列寫實紀錄片《人生七年》(Up Series)。這部紀錄片選中了十四位代表了當時英國不同社會經濟背景階層的七歲兒童,對他們的生活進行記錄。最終的結果是,十四個孩子的大半生幾乎都帶著其固有的階層屬性:富人家的孩子基本還是成了富人,窮人的孩子最終還是成了窮人。其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印象特別深。

中產家庭的尼爾,七歲時滔滔不絕地講著自己的理想。十四時,因為沒有進入夢想的牛津大學,就輟學做了建築工人。二十八歲還在英國四處流浪,居無定所,一直獨身。五十六歲成為議員,卻依然一貧如洗,後來迷戀上了寫作,也沒有人願意讀他的作品。

東區的女孩琳,七歲時靈動優雅,卻在十九歲早早結婚,二十一歲時做了圖書管理員,或許被婚姻生活蹂躪,三十五歲時就蒼老許多,疾病纏身,五十八歲因病去世。

生活在底層家庭的托尼,根本不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十四歲就輟學,成為一名騎師,後來又迷上了賭博,夢想著開計程車、開店做生意,可是幾乎所有的夢想,都以失敗告終。

看完這個紀錄片,我感觸很大,貧窮很多時候真的像一個難以擺脫的魔咒,讓很多人難以翻身。不過,我們也不必倒吸一口涼氣,因為這個魔咒並不是真的無解。在《人生七年》裡,也有一個例外,十四歲之前結巴、害羞的鄉村少年尼古拉斯,通過學習成為教授,最終跨越了階層。

所以想要擺脫貧窮,也並非不可能。結合我這幾年的感悟,我覺得想要逆襲,有四個覺知很重要。

打破見識層面的不公平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不公平,不是資源配置的不公平,而是見識層面的不公平。一個人接觸面多,見識廣,思維更通透,那麼必然能看到更多的機會,在做決策的時候正確的機率也會更大。對於家境殷實的孩子來說,他們通過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通過從小接觸的種種資源,一開始就已經處於優勢。他們知道地位上升的途徑,這些認知和隨處可得的資訊,是他們成功最大的資本。所以他們大機率不會輟學,大機率會對鋼琴而不是打架感興趣。

而家境貧困的孩子很難意識到教育可以改變命運,也很難掌握某種正確的上升管道,因為自身的先天背景決定了認知的侷限和資源的遙不可及。所以一些偏遠山區有著偏高的輟學率,就成了客觀事實。

雖然隨著網路社會的到來,資訊和交流越來越透明化,人與人的距離看似拉近了,但本質上依然是一種不公平的交流。普通人只看到富人展示出的結果,卻很難清楚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所以在看到他人的成功後,很多人表現得更加焦慮,更加急於求成。

總的來說,真正讓寒門子弟難以擺脫出身束縛的,是見識。大多數人不是沒有機會,而是認知不足導致他們看不到機會,只能從事簡單的工作,賺微薄的錢。 (相關報導: 想變有錢不是靠投胎,而是可以培養的!吳淡如:9個生活習慣,決定你是富有或貧窮 更多文章

不過這也並非就代表著,我們沒有出頭之日。佛洛伊德說,我們之所以不是響尾蛇,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們的父母不是響尾蛇;第二,我們不住在沙漠中央。我們的父母不是響尾蛇,說的是遺傳;我們不住在沙漠中央,說的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