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中矛盾下的台灣—給台灣政府與人民的建議

近來解放軍機艦密集擾台、軍演不斷,美軍在台海、南海偵巡頻率也大增,美中台是否會擦槍走火引爆衝突,成為各方關切焦點。(美聯社)

美中關係在如今愈發的受到世界關注,甚至可以說世界不關注也不行。一個正要崛起的大國遇上一個已經稱霸幾十年的霸權,兩者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再近幾年來不斷地推升。這體現在軍事的競爭、聯盟的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五眼聯盟」與「四方安全對話」vs以中國為首的「亞投行」與「北京香山論壇」)以及經濟的相互牽制(美中貿易戰)等等……。

在兩者激烈的交鋒中,臺灣又碰巧在地緣、經濟、軍事、文化、政治與歷史脈絡上與兩國有所牽扯。隨著局勢的升溫,台灣政府只要稍微處理不慎,恐對於臺灣的整體社會環境產生重大衝擊,更嚴重將可能在台海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因此仔細的檢視台灣為何在美中之間感到矛盾,並試著從各個層面予以剖析,如此我們便能更為清晰的理解台灣人民的政治意識型態。而當考量到大多數台灣人民對於美中之間可能有的態度後,政府便能依此來進行政策上面的規劃與考量。此外,政治到最後還是回歸人民的意志,作為一般公民的我們,能夠在這之中做點什麼呢?這種種的課題關乎到台灣的未來,以及我們所在乎的民主到底有沒有機會持續的長存於歷史的洪流之中。

筆者從台灣為何在美中下感到矛盾?台灣人民到底希望的是什麼?給台灣政府以及人民的建議,來加以分析並探討美中之下矛盾的台灣。

台灣為何在美中下感到矛盾?

首先會感到矛盾一定有理由,台灣在對美與對中之矛盾深刻的表彰於物質與情感層面,筆者大致歸納出以下四個層面:

經濟

在經濟方面,中國大陸長期為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台灣對其貿易的順差也相當高。以2023年來看,中國占台灣的貿易比重為35.2%,台灣對中國順差為805.5億美元;美國則為17.6%,對美順差為355.42億美元。數據顯示出中國在台貿易的份量。

有人會問:「近幾年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賴程度不是越來越低嗎?」的確,以統計數據來看,台灣對中國出口佔比從2020年最高的43.9%下滑到2023年的35.2%,呈現出下滑的趨勢,不過這仍然還是相當之高。

雖然近幾年中共對台的經濟態度趨於強硬,再輔以美中貿易戰與疫情之影響,以及台灣方面的新南向政策等等,導致整體中國與台灣的貿易幅度不斷下降。然隨著中國的崛起以及台灣與中國地緣的鄰近性,筆者認為台灣與中國要實現完全的經濟脫鉤幾乎是不太可能的。除此之外,貿易額滑落的趨勢也並不代表往後會一直下降,畢竟貿易的數字除了與台灣政府的政策考量有關外,還關乎於整體世界經濟的運作情況。

經濟的好壞以及台灣貿易的關係,都深深的影響著台灣人民的一般生活,小至農民,大至整個科技公司,所以台灣在經濟層面上可以說是與中國交往頗深,對於中國的情感可謂更為濃厚。

軍事

在軍事層面上,台灣因為是小國,在國防軍事這種需要投入大量預算研發製造的行業並不在行,因此台灣的國防發展大多奠基於「他國」的幫助。而這個「他國」即是美國。 (相關報導: 風評:台灣被賴清德浪費的一年 更多文章

從歷史來看,美國對台軍售的主要依據為1979年簽訂的《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雖其後的《八一七公報》北京要求華府減少對台之軍售,然而公報並沒有實質的約束力,美國仍然持續對台軍售。而近幾年台灣的國防預算不斷地增高,以2025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來看,有關軍事防衛的支出預計增長到佔GDP2.45%左右,超越過去年的2.38%,同比增長7.7%,總金額達到6470億新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