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司法精神醫學會 文章列表
#
司法精神醫學會
約 1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即時
保姆劉彩萱虐死剴剴「態度大改認罪了」!犯罪專家揭心理狀態…蔣萬安要各罰60萬元
震驚社會的1歲男童「剴剴」虐死案22日起台北地方法院首度開庭,將與國民法官展開為期3星期的審判,全案預計5月13日宣判,涉嫌虐待的保姆姊妹劉彩萱、劉若琳目前皆收押中,而劉彩萱昨(30)日下午態度大轉彎認罪。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在4月28日拿到起訴書後,將開罰劉姓保姆姊妹各新台幣60萬元。
古靜兒
2025-05-01 09:28
風生活
即時
「金秀賢告白金賽綸」算不算戀童?認定戀童癖「2大指標」曝!專家揭做了這件事就違法
南韓演藝圈近日掀起軒然大波,知名男星金秀賢遭爆料曾與已故女星金賽綸交往,且戀情開始時女方僅15歲。消息曝光後,輿論炸鍋,「金秀賢戀童癖」成為社群熱搜關鍵字,掀起社會討論。
周育信
2025-03-13 11:51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網購詐騙還不是最恐怖!這1種手法最多人受害,每天被騙走1億
近日發生資深女星譚艾珍遭假檢警詐騙、台中婦7房產被騙去抵押,銀髮族成詐騙集團肥羊。專家提醒3建議,包括減少獨處、定期評估腦部認知功能、自益信託或監護輔助宣告。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12-16 09:51
新聞
政治
判死前需診斷有無心智障礙 精神科醫師不背鍋:恐違反醫學倫理
憲法法庭判故意殺人罪以死刑為最重本刑部分合憲,但若被告有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不得執行死刑。司法精神醫學會今天指出,當判斷涉及生命時,恐有違醫學倫理的維護生命宗旨。
中央社
2024-09-22 09:1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小心NG言語與行為!從喪親傷慟到創傷後壓力,正視並處理染疫倖存者的痛
Omicron疫情進入高致死率階段,今年迄今已帶走3000多名國人寶貴生命,且眼看還會增加。死者已矣,對家屬來說,如何面對、接受、處理這份傷慟,才是開始。此外,所有目睹與共同經歷這場浩劫的醫護人員、緊急救護員與殯葬業者等,也有可能留下心理陰影與創傷。專家表示,國人因疫情衍生的「心理流行病」已一觸即發,很多人甚至可能同時具有喪親傷慟、創傷後壓力、焦慮、慮病等跨診斷心理疾病症狀,急需政府結合民間力量,啟動系統性介入及與關懷模式,好好接住這群倖存者的負面情緒。
黃天如
2022-06-14 17: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林進嘉觀點:取消「監護處分」年限,並不能避免殺警案再現
立法院照往例,又是拖到臨時會最後幾天,才匆匆通過執政黨認為重要的法案。本次臨時會中,號稱補社會安全網漏洞,修正「刑事訴訟法」及其施行法、「刑法」、「保安處分執行法」,主要改變有二:一、取消目前「監護處分」最高五年上限。二、增加「暫行安置」,以處置判決確定前(如偵查中、審判中)的精障犯嫌,由檢察官聲請或法官依職權裁定後送至醫療處所。針對前者(取消「監護處分」年限上限),事前已有不少質疑意見,因為取消「監護處分」年限修法,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但蔡政府仍然不尊重專業意見,令人遺憾。
林進嘉
2022-02-05 14:4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陳宏達觀點:法院對於「科學證據」需要一場思辨之旅
報載司法院提出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行政院以「加註意見」方式通過。雙方對於草案中鑑定制度最大的歧異,在於司法院提出刑事訴訟法草案中增訂「測謊之結果不得作為認定犯罪事實存否之證據」,但行政院則「加註意見」認為不宜在法條中訂定「測謊鑑定結果無證據能力」之規定,「宜由法院於實務個案中認定逐步發展形成見解」,預料法案在立院審查時勢必再度引起一番論戰。
陳宏達
2021-08-10 06:5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曾鑑定鄭捷等知名刑案 醫談「教化可能性」鑑定之難:法院從未提過操作型定義
「被鑑定人將來會經營怎樣的生活?如果他沒被判死刑,判無期、30年後出來,各位能想像30年後的世界什麼樣子嗎?……現在沒有任何法院可以提出『教化可能性』的操作型定義,造成鑑定時,每個精神科醫師都對『教化可能性』有不同想像……」
謝孟穎
2020-10-10 21:42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殺警.弒母案》判決凸顯法治認知落差與社會安全漏洞
《殺警.弒母案》無罪判決,引發社會輿論嘩然、民情激憤。有對法官適格性強烈質疑,有對司法精神鑑定證據力予汙名化,有對司法監護制的名存實亡感到憂心忡忡,甚至有對司法判決嚴重背離民情已敲響司法喪鐘而大肆抨擊…種種評論、抨擊或因角度切入點不同,而有不同的論斷,但深信都是以要《台灣更好》為出發點,執政者皆應加以省思。筆者也基於促進《台灣和諧》角度,從法治認知面與社會安全網兩角度野人獻曝提出針砭管見。
詹昭全
2020-08-26 06:00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還在討論是否廢死?英人權專家:台灣應討論如何廢死、何時廢死
死刑存廢在台灣極具爭議,前民進黨政府曾多年未執行死刑,國民黨上任後簽署聯合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卻恢復執行,且執行多次。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國外人權專家關切台灣能否落實廢死,「死刑計劃組織」執行長雷紹爾(SaulLehrfreund)6日指出,簽署ICCPR之後,台灣現在的思考不是要不要廢死,而是如何能達成廢死、何時能廢死。
石秀娟
2016-10-08 09:00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太敏感?英國人權專家訪台籲廢死 陳建仁、邱太三都未公開行程
台灣是少數仍執行死刑的國家,雖近年判死刑人數都僅個位數,但仍有42名死刑犯,考驗新政府落實廢死的普世價值。新政府回應廢死議題相當謹慎,英國工黨議員施凱爾(KeirStarmer)等人權專家近日訪台,呼籲台灣邁向廢死國家,接見他們的副總統陳建仁、法務部長邱太三都未將行程公開。
石秀娟
2016-10-08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