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史塔夫瑞迪斯 文章列表
#
史塔夫瑞迪斯
約 3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財經
軍事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華爾街日報》川普正在顛覆美國建立的世界秩序
八十年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一個相對仁慈的霸主,吸引著眾多願與美國結為夥伴和盟友的國家。這一切都植根於美國為應對二戰亂局而發起的兩項重要舉措。
Yaroslav Trofimov
2025-03-18 12:10
新聞
國際
軍事
美中若在台海開戰,美軍如何解決「補給線過長」的致命缺點?美媒:海上飛彈裝載系統TRAM
從南海出發,到澳洲的達爾文需要航行4天半,到美國西海岸更需要三周時間。如果美國海軍的驅逐艦在南海耗盡彈藥,返回澳洲基地補給往返就需要超過一週,回到美國本土補給更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如果美國真的在台灣海峽或南海跟中國開戰,過長的補給線顯然會是一個致命弱點。
國際中心
2024-12-03 11:15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北京軍事威脅漸增,沖繩首當其衝!學者:這樣做只會激怒美日
隨著北京近年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崛起,沖繩早已成為美中對抗的前線地區,沖繩美軍基地對於美、日兩國的防禦戰略重要性也日益增高。不過美國歷史學家巴斯蒂安認為,中國對沖繩祭出任何威脅,非但不會對華盛頓或東京產生嚇阻作用,反倒只會激怒他們。
陳艾伶
2023-04-11 18:00
國際
軍事
談「2023年五大危機」,北約盟軍前統帥:台海衝突美國早有準備,但這兩項威脅恐帶來全球動蕩
曾任北約盟軍統帥的美軍退役上將史塔夫瑞迪斯日前投書《彭博新聞網》,列出他心中的2023三大危機:烏克蘭戰爭、台海衝突、伊朗暴亂。史塔夫瑞迪斯更警告世人「正在表象之下蠢動的事務,也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全球動蕩」,那就是「網路攻擊」與「下一波疫病的全球大流行」。
李忠謙
2023-01-04 05:00
國際
國內
看見美國困境的「台灣之子」!睽違5年再度來台,楊安澤:兩黨制弊端讓美國民主衰退
「我把川普視為疾病惡化的症狀,如果我能幫助美國瞭解這種疾病,我們就能討論如何治癒」、「不管是誰丟掉工作,都會變得更加保守,我認為這就是川普入主白宮的原因。」
陳艾伶
2022-12-30 05:36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錯誤解讀烏克蘭戰爭,恐讓台灣陷入真正的惡夢
台灣上星期最該關注的國際新聞人物之一,是烏克蘭軍喀爾巴阡山(CarpathianSich)武裝部隊的一位步槍兵。他11月2日在盧甘斯克前線的反攻行動中,在戰壕裡遭到俄軍砲火擊中,最後因流血過多身亡。面對俄軍的強勢入侵,烏克蘭於東部戰線收復哈爾基夫後仍持續推進,這位在反攻時陣亡烏軍士兵,當然代表了烏克蘭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不過台灣人應該關注他的最主要原因,是這名士兵就是台灣人——來自花蓮吉安鄉的25歲阿美族青年曾聖光。
李忠謙
2022-11-07 14:1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台灣問題將引發美中血戰?哈佛著名學者警告「修昔底德陷阱」難避免,美軍退役上將稱「美中18個月內不可能開打」
隨著解放軍東部戰區10日宣布「台島周邊的聯合軍事行動完成任務」,中國的「鎖台」軍演也終於告一段落。不過北京大動作否認海峽中線、將演習區域劃至台灣領海、10日發表的《台灣白皮書》中更宣稱「挾洋謀獨沒有出路,以台制華注定失敗」,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著名學者艾利森擔憂美中兩強恐「注定一戰」,不過曾任北約盟軍統帥的美軍退將史塔夫瑞迪斯則有不同看法,他判斷美中未來1年半不可能因為台灣開戰。
李忠謙
2022-08-11 04:16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李忠謙專欄:烏克蘭是讓普京吞下恥辱性慘敗的越南、阿富汗,或者更像導致國際兩極格局的韓戰?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彼得大帝350歲誕辰當天(2022年6月9日)表示,沙俄18世紀與瑞典的「北方大戰」是一場「收回俄羅斯領土的戰爭」。西方國家認為普京的談話非但劍指頓巴斯,更對波羅的海三小國顯露不加掩飾的威脅。因為他提到俄瑞兩國在今日愛沙尼亞領土上發生的納爾瓦戰役,「彼得一世為什麼要去那裡?他去那裡收回俄羅斯的土地,使俄羅斯更為強大,這就是他所做的」,「現在這種收回與崛起的責任,似乎也落到了我們身上」。
李忠謙
2022-07-04 14:10
國際
軍事
北約預測俄烏戰爭將持續多年!即使全球經濟付出高昂代價,歐美仍做好長期抗戰準備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即將邁入第五個月。戰爭初期,俄軍未能推翻哲連斯基政府或攻占首都基輔,俄軍隨後調整目標,現在正試圖全面控制烏克蘭東部地區。西方深知俄羅斯併吞烏克蘭領土後將帶來巨大地緣政治風險,美國與盟邦正準備應對長期衝突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同時增加對基輔的軍事援助以阻止俄羅斯獲勝。
蔡娪嫣
2022-06-20 23:35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AI
李忠謙專欄》面對台海不對稱作戰,美軍最該援助什麼武器?由AI自主操控的「無人機大軍」,或許是個好主意
普京下令在烏克蘭執行「特別軍事行動」已經三個月,雖然烏國軍民奮勇扛住強敵,以美國與北約為首的國際社會也在加緊制裁俄羅斯、援助烏克蘭,不過西方輿論也紛紛反省「為什麼我們沒有更早伸出援手」?曾任美國參院印太事務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高級顧問的達斯丁‧沃克(DustinWalker)與艾瑞克‧塞耶斯(EricSayers),便在媒體呼籲「在為時已晚之前,美國政府該對台灣提供更多援助」。
李忠謙
2022-05-30 06: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拜登保台》紐時:美國加速改造台灣防衛體系,以「豪豬戰略」嚇阻中國入侵
美國總統拜登23日在日本東京一場記者會上語驚四座,明確表示一旦台灣遭到中國入侵,美國將以「軍事干預」防衛台灣。此番言論進一步證實美國的台海政策正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拜登與記者問答的「上下文」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與北約全力相挺。由此可知,兩個關鍵問題將決定台灣自由民主體制能否永續長存:(在美國押陣之下)台灣的防衛態勢能否嚇阻中國入侵?一旦中國入侵,台灣能否撐到國際社會全力馳援?
閻紀宇
2022-05-26 05:25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VIP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台海戰爭最新兵推:關島恐成當代珍珠港,美中甚至可能引爆核戰
在普京下令入侵烏克蘭將近三個月後,世人已不像最初那樣每日追逐烏克蘭戰況,就連《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網站首頁的「最多人閱讀的五篇文章」,也僅剩一篇與俄烏情勢有關。其他四篇的主題分別是台海情勢兩篇、一篇關於中國的新冠疫情、以及一篇給四方安全會議的建議。總的來說,新冷戰態勢下的中國重回國際關係焦點,「台灣與烏克蘭的比較」則仍舊是眾人關注的題目。
李忠謙
2022-05-23 14:10
新聞
國際
軍事
兩發烏克蘭飛彈,一舉擊沉俄軍萬噸巨艦!英軍事專家:最受震動的該是中國
俄羅斯宣稱烏克蘭戰爭進入第二階段後,雙方將戰場的焦點移到頓巴斯地區,準備在烏克蘭東部進行決戰。不過烏克蘭南部13日傳來烏軍捷報,俄軍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在奧德薩外海遭烏克蘭軍以兩發國產反艦飛彈擊沉。俄國官媒證實莫斯科號發生大火嚴重損壞,並在拖回基地修理時「在暴風雨中沉沒」。但俄方沒有提及遭烏軍飛彈擊沉一事,也沒有說明為何發生大火引爆彈藥庫。
李忠謙
2022-04-16 16:30
VIP
國際
軍事
《外交政策》分析烏克蘭戰爭的「四種可能結局」與「三種黑天鵝事件」
2022年2月24日凌晨,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電視上突然發表指控烏克蘭政府進行「種族滅絕」的演說,並下令俄國大軍第二次入侵鄰國。不久之後,俄軍的砲火開始落在烏克蘭的幾個主要都市,揭開了歐陸自二戰之後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1個月過去,烏克蘭雖然成功阻止俄軍奪取首都與其他主要城市,但沒有人知道這場戰爭究竟會持續到何時、又將如何收場。《外交政策》訪問了十多位歐美官員與軍事專家,整理出烏克蘭戰爭的四種結局與三個「黑天鵝事件」:
李忠謙
2022-03-30 04:30
VIP
國際
軍事
歷史
烏克蘭是否還能以「獨立國家」形式存在?《紐時》:未來兩三周是關鍵,局勢走向有這4種可能!
烏俄戰爭爆發進入第19天,砲火攻勢持續擴大,死傷人數直線上升,外交斡旋毫無進展,整體局勢窘迫且渾沌,這場自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地面戰究竟會如何結束呢?《紐約時報》13日報導指出,未來兩三週的局勢發展是關鍵,恐將決定烏克蘭還是否能以獨立國家形式倖存,且透過談判結束戰爭。以下為《紐時》分析烏克蘭戰爭未來的幾種可能走向。
陳艾伶
2022-03-15 16:10
新聞
國際
「淚流成河」:俄軍傷亡慘重、遺體被丟下,俄國各地母親焦急尋找孩子下落
俄羅斯非政府組織「士兵母親委員會」機構的電話從上周起一直瘋狂響個不停,該國各地官兵的家屬淚流滿面地撥打電話,試圖弄清楚他們被派往烏克蘭進行侵略戰爭的兒子、兄弟和丈夫的命運。
蔡娪嫣
2022-03-03 22:40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李忠謙專欄:北約盟軍前統帥對2022年的東亞局勢展望—新冷戰罷兵只能維持到北京冬奧為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冠疫情、普京恢復前蘇聯勢力圈的野望、成為東亞不穩定最重要因素的新冷戰,剛剛揮別的2021確實是不平靜的一年,不過新年伊始的2022這個星球有機會轉危為安嗎?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第12任院長、曾任第16任北約盟軍最高指揮官的史塔夫瑞迪斯(James Stavridis)給出他的2022預測與展望。遺憾的是,他認為2021的東亞局勢還不是最低點。
李忠謙
2022-01-03 14:10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李忠謙專欄》若習近平與拜登為了台灣大打出手,華府智庫警告:這不會只是一場「局部性戰爭」
前北約最高指揮官史塔夫瑞迪斯(James Stavridis)上將在《2034:一本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小說》(2034:ANoveloftheNextWorldWar)這本小說裡,描繪了一場2034年中國與美國從南海開始的一場惡鬥,而且雙方的戰場陸續擴大到台灣、中國沿岸、甚至是美國本土,這場G2對決的武器甚至無限上升到恐怖的核戰,最終雙方幾乎兩敗俱傷。
李忠謙
2021-12-20 14:10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李忠謙專欄:人類毀滅的惡夢死灰復燃?圍繞台灣而起的核武軍備競賽
在美蘇冷戰時期,「核武軍備競賽」(Nucleararmsrace)曾是這個世界的最終惡夢。因為核武「相互保證毀滅」(MutualAssuredDestruction)的特性,除非率先動用核武的一方能夠完全毀滅對方的所有核武戰力,否則一旦動用核武,勢必引來「核報復」。但美國與蘇聯除了都有「二次攻擊」的能力(如戰略轟炸機與彈道飛彈核潛艦),加上雙方各自超過3萬枚的核彈頭數量,更意味著「核報復的必然性」,甚至美蘇都有「保證毀滅全人類」的恐怖能力。
李忠謙
2021-11-22 06: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前北約盟軍最高司令:美國的「台灣戰略」應有軍事、外交、價值、經濟、科技5個層面
今年以來,台灣安全、中國軍事威脅、美國是否防衛台灣等議題,成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熱烈討論的焦點。前北約盟軍最高司令、美國海軍退役四星上將史塔夫瑞迪斯在《時代》雜誌撰文指出,美國必須儘快提出明確的台灣戰略與東亞戰略,從軍事、外交、經濟、科技、價值等層面多管齊下,與中國該對抗時對抗、能合作時合作。
閻紀宇
2021-11-08 09:0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