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以前的唱片專輯中,謝雷、張琪等歌手的演唱曲目都出現了《杯酒高歌》這支1930年代的抗戰救亡歌曲。《杯酒高歌》旋律輕快、進行曲風,歌詞充滿浪漫、樂觀、犧牲的愛國情懷,在抗戰救國年代堪稱救亡歌曲之經典。然而,與這支歌曲相關的人物,在抗戰勝利後卻是命運坎坷、飽經滄桑。《杯酒高歌》旋律取自美國,它的日本、韓國版本,則見證了兩國從戰爭的廢墟中逐漸崛起、繁榮的歷程。同一首歌、不同的際遇,也詮釋了不同國家、民族對戰爭的不同感知和理解,命運自然也就有重大差異。深圳的日本孩童遇刺身亡,更是昭示一個無法迴避的道德與現實命題:如果一個戰勝國的格局、發展、文明,不如戰敗國甚至前殖民地,這大概不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