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張曼君榮登美國名人錄及入哈佛大學「女性新世界的領導學位」。2003年張曼君應哈佛大學之邀參加演講;當時受邀的講員都是來自各國的重要人物。
其中一位曾經擔任加拿大總理的金・坎貝爾(Kim Campbell)是當時活動主要演講者;張曼君對她印象十分深刻。
曾是外交官、律師的金・坎貝爾是北約國家首位女性國防部長、加拿大首位女性總理,雖然任期不長,但她自1999年至 2003年,曾擔任女性世界領袖協會(Council of Women World Leaders)主席;該組織是曾經擔任總統或是總理的有影響力的女性組織。
曾於2003年至2005年擔任世界婦女論壇(International Women’s Forum)主席的金・坎貝爾是曾是世界民主運動組織指導委員會主席,張曼君對這位政治人物評價極高。
張曼君認為女性領導者,不只是注重帶領被領導者完成組織為目標,同時也需重視被領導者是否能發揮其潛能並從中成長。領導者雖然擁有天生的能力,但更重要的不能忽略後天努力的重要性,是永無止境的終身學習。具有強烈領導動機的女性領導者,可以主動爭取機會,而不具有強烈領導動機的女性領導者,則是等待環境與被激發潛能。
張曼君說,榮獲哈佛大學「女性新世界的領導學位」不但是一種榮耀,也從各地女性領導人的成功故事學到很多;並交了一些好朋友。
有愛心、有創造會做人的領導者
曾經親筆撰寫《帶你遊學美國》的張曼君,她在新書發表會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有關如何打入美國主流社會?我覺得主流社會就是語言上的溝通,如果沒有在這個環境成長,只是通過書本去學當地的語言,並且在對當地文化不瞭解的情況下,如此,你所談的話就很難引起別人的共鳴,你的語言能力也會被大打折扣。」
張曼君的夫婿理查德・安德森(Richard L Anderson)是出生在美國中部的美國人,也是美國好萊塢的導演,講得一口標準的美國英文。因此經由先生的推薦她在好萊塢上過英語發音課。當她參加哈佛大學「女性新世界的領導」的活動後,對於在公開場合演講又有了新的心得。她說:「站在台上的形象很重要,上台絕對不能帶任何皮包,不能穿有泡泡袖的衣服。在演講的時候千萬不要撥弄頭髮,這是許多人不經意的小習慣,若是頭髮長最好把頭髮扎起來或盤起來。」
她也以自己在各個場合、及公聽會等演講經驗說:「當上台時要注意桌上的麥克風有沒有歪歪曲曲,自己一定要仔細地調整麥克風;並且是感到舒服時才開口。」
演講的內容很重要,必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如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甚至演講稿的詞語都要根據場合而選擇恰當的字。她曾說過「演講是領導者的必備能力。」
目前在南加大擔任「政策規劃與發展學院」兼職教授一職,及「國際教育領袖基金會(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eadership Foundation)」主席的張曼君,仍然很關心在美國亞裔的教育,因此常受邀在電視或廣播電台分享「由一名亞裔留學生到美國政府高階官員」的經歷。
像海綿吸收所有「好與壞」的訊息的張曼君,曾針對教育問題時說:「我們教育要有培養一個有愛心的人,有創造力的人,而且要有同情心,要合群及能夠跟別人相處。更重要的是自己快樂,也讓他人快樂,對社會有貢獻。」
她認為成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有錢人。她舉例國父孫中山是敢為天下先勇於創新,並為很多人著想;這樣的人才可以成大事。
張曼君提到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何建立了中華民國的故事。她說:「國父自香港港西醫書院(港大醫學院前身)畢業,在澳門行醫但卻放棄醫生事業而從事革命,冒著危險做事,乃是因為他心懷大愛,因為有大愛,他才可以看到每個細節,還可以把所有細節都組合起來,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她認為成功的定義不在學位與財富,而是要有自己的專長,被尊重的語言溝通,教育的目標和方向;無論父母、教師或個人,才會生活得快樂。
鑽研學問之際,必思考對世界對人類做出貢獻的目標是什麼?張曼君說「如果不會做人,即便是獲得了諾貝爾獎,那獲獎的價值也不高。」
好萊塢與異國婚姻
張曼君與她的導演先生理查德・安德森於2020年在好萊塢Oscar金像獎星光大道。(王育梅提供)
張曼君的夫婿理查德・安德森(Richard L Anderson),是美國好萊塢著名電影特殊音效編導與設計專家。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以及美國電影學院教授。曾導演各種不同題材的長片和短片。導演手法以創新、懸疑、刺激以及具有高度啟發性著稱。第54屆曾獲奧斯卡特別成就金像奬。之後,在電影《鬼哭神號》(Poltergeist)、《十萬火急》(Daylight)分別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設計等提名。他憑著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Amazing Story》獲得艾美獎(Emmy Award)。
目前是美國好萊塢電影導演的理查德・安德森,幾十年來,始終在電影工作崗位上努力不懈;他堅持製作精湛的電影作品。
提到現實生活裡的另一半,前美國教育部助理副部長張曼君笑得很燦爛,她說:「我和先生是大學同學,他是在美國中部、很淳樸的中產家庭出生的美國孩子。年幼時,先生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婆婆,發現年幼的一雙兒女個性與愛好不同,兒子喜歡藝術,但妹妹沒這麼偏愛藝術。母親開始觀察他們在哪些方面有特別的天賦,然後分別帶他們到不同的地方觀賞不同的東西;在我先生兩三歲的時候,他媽媽就帶他去博物館、動物園、聆聽演唱會等不同地方;每去之處都是充滿濃厚藝術的氛圍。」
曾經在好萊塢榮獲奧斯卡獎與艾美獎的電影製作人理查德・安德森,原本對醫學研究有興趣,因此高中畢業時就計畫選擇念醫科,但是在大學一年級時,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電影。
自幼被母親發現有藝術天賦的理查德・安德森,在母親的安排下接受音樂的薰陶。有敏銳的雙眼及耳朵的他,總是不斷地吸收新的東西,當進入大學後,他即開始深思自己的專長與最愛,最終決定走電影與音樂製作路線;1982 年3月查德‧安德森為電影《法櫃奇兵》設計音效而獲得奧斯卡評委的青睬。
(相關報導:
王育梅專文:政客要得到華裔支持,那得真槍實彈辦事
|
更多文章
)
張曼君形容她的導演先生說;「他從音效設計到導演、製片人,成為一位全方位的電影人,其中酸苦甜辣不是幾個字可以形容的。他的成就除了他本身的努力不懈外,最重要的是他的確有藝術天賦。」
理查德・安德森的眼睛善於捕捉,耳朵又善於聆聽,他對聲音、圖像都非常的敏感。
張曼君從事教職工作時,有時候會寫一些枯燥的教學知識,理查德・安德森看到了就說:「這樣枯燥的東西,學生怎麼學的會啊。」於是他就會找幾幅圖畫,經他隨便拼一拼,就變的很有趣、很亮眼,讓人感到驚艷。
「好萊塢」和「華府」的異國婚姻
「美國好萊塢」被喻在歷史上經常有驚世駭俗的醜聞,甚至個個都很勁爆。
因先生是好萊塢知名導演的張曼君,而陪著先生走了30多年的好萊塢奧斯卡金像獎星光大道,在那紅地毯上有幸見到很多好萊塢的大明星。
張曼君說:「有一次我坐在明星珍芳達(Jane Fonda),和茱莉・安德絲(Julie Andrews)的旁邊,及2020年被《紐約時報》評選為「21世紀至今最偉大演員」的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他們私底下都很謙卑、有一定風度和禮貌,甚至就像你我看到的一般平民百姓。值得一提的是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的紅地毯,看到很多有名的明星,他(她)們的衣著都很美。」
雖然每年要為走星光大道而大費周章準備所穿的衣服,但她認為很值得。好萊塢明星們禮貌極佳,可以發現他們講話都是很注意所在的場合、風度是經過培養。只可惜好萊塢有一定的不成文規定;一般現場觀眾是不可以隨便拍攝的。」
張曼君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獲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22歲來美國留學,1974年取得南加州大學特殊教育碩士。接著又取得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英文與教育學士及加州教師執照。
談起認識美國導演先生理查德・安德森,彷若就像一部經典的清純愛情電影。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兩位男女學生;在一間打工的餐廳不期而遇。女生看到有點靦腆的男生,熱心問他:「有甚麼可以幫你嗎?」一頭金髮彬彬有禮的洋男生,看著嬌小玲瓏甜美可愛的東方女生說:「我可以送妳回南加大學校嗎?」;當時,這名可愛的美籍男生是南加大電影系的學生,課餘時間在餐廳打工的是來自台灣的留學生張曼君。
剛開始,在餐廳端盤子的張曼君拒絕了理查德・安德森的善意接送,但是,緣分是無法抵擋的。自此,他們自然而然地展開純純的愛,在校園或在圖書館,經常可以看見他們出雙入對的身影。
我曾請教張曼君,「您們雖是南加大同學,但不同行,一位是政治家,為工作經常外出甚至一人單獨住在東部華府,另一位是藝術家,在五光十色的好萊塢電影圈工作,為了拍戲也是經常在外過夜,請問如何相處並維繫幾十年的異國婚姻?」
張曼君露出她的招牌笑容說:「我還是要說,真的是緣分,這也是上蒼送給我的最寶貴的禮物。我的先生不但有才、有財,而且人品高尚;我們結婚數十年了,他從未說過一次謊言。」
華裔政治人物張曼君的父親張蓀甫黃埔軍校畢業,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僑選立法委員,是著名書畫家。受到父母的文學修養薰陶,她自幼喜歡音樂、文藝。
張曼君在職場工作多年之後、屆滿美國退休年齡又重回母校進修,並於2020年榮獲南加大教育學博士學位。
理查德・安德森認為身旁的東方妻子張曼君是一個有趣的女人。兩人都喜歡藝術、享用美食、看電影和關心時事。 隨著時間和環境,他們行動和思想跟著與時俱進,並找共同點取得成功。
張曼君說:「女性必須注意到每日的最新資訊,才不會落後並懂得與丈夫溝通。即使是家庭主婦,也要與先生有共同的語言。家庭與工作的平衡是靠自己,不能依賴別人;異國婚姻另一重要的是要了解另一半的母語和文化,溶入主流價值觀的社會。」
共和黨張曼君於1996年被民主黨總統克林頓(MC w Clinton)延攬入華府擔任「白宮殘障者委員會的執行委員」(White House Commission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張曼君因為新工作暫時離開洛杉磯的家,隻身前往華府,她的導演先生理察德・安德森以行動支持她、鼓勵她。他先幫張曼君在華府找到住處,然後單獨從洛杉磯開車到華府,將她所需要的重要的東西都先搬過去。
到了華府又幫忙將家具及從洛杉磯帶到華府的東西有條理地分類放置,當一切都安頓好,張曼君才搭飛機去華府。
張曼君因工作關係必在華府上班,周末才能回到加州洛杉磯和先生團聚,這種分多聚少的家庭生活一直到2019年隨著川普團隊離開白宮後,回到南加州洛杉磯並回母校加州南加大大學授課。
她感激地說:「因為充分得到先生的理解與支持,我們婚姻可以維繫到現在。女性比男性面臨更多的掙扎 ,因此我在工作上遇到任何難題都會請教他,他也百分之百的支持我。」
張曼君強調:「美國政治與家庭分開,我先生完全不參加政治活動;我們是各自努力。因此35年的家庭生活幸福滿滿」
張曼君不否認,她不但關心先生的電影工作,並很積極地支持先生投入電影的拍攝,甚至有時還充當他的助理。
當理查德・安德森計畫自己投資拍電影,張曼君關切地問先生「錢不夠,沒關係,最重要是金錢處理。」她鼓勵並支持他。
她說:「他就像是一塊巨石是我強而有力的後盾,無論他是『好』或『壞』,都是我牢固的依靠。」
好萊塢和政治圈很像
理查德・安德森與張曼君受邀為中美電影節其他獲獎者頒獎。(Richard L Anderson提供)
2023年1月13日在亞馬遜Prime與一些有線電視網絡上發布了理查德・安德森導演的新影片《Lee'd the Way》,他執導的這部新劇情片好評如潮。張曼君也參與了該影片的演出。
張曼君在導演先生理查德・安德森執導的《Lee' d the Way》客串演出。(Richard L Anderson提供)
理查德・安德森接受媒體採訪說「這部影片聽起來像是一部嚴肅的政治影片,但我與我的團隊都希望這部影片有1939年奧斯卡獲獎電影《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的輕鬆喜劇味道。」
張曼君表示,這部影片並非「把蛋糕砸在臉上那種搞笑片」,但整部片子幽默風趣,且充滿浪漫情調,相信觀眾會喜歡的。
《Lee'd the Way》劇照:台裔美人男主角涂世旻(Simon Twu)主演,飾演總統候選人李・帕特里克。(Richard L Anderson提供)
《Lee'd the Way》影片,於2022年11月的中美電影節獲得了「金天使獎」的「最佳美國獨立電影獎」。這部得獎的作品是由在台灣出生的演員涂世旻(Simon Twu)主演,他在片中飾演總統候選人李・帕特里克(Patrick Lee)。涂世旻曾在傑夫・瓦德洛執導的恐怖驚悚片《真心話大冒險》等美國與中國的影片中擔任主角。
另一位演重要角色由原住民女演員卡羅琳娜・霍約斯(Carolina Hoyos)擔當,她曾在影片《追擊黑水真相》中擔任主角,也曾受邀出席《吉米夜現場!》的表演。
《Lee'd the Way》劇本由尤金・曼德康(Eugene Mandelcorn)撰寫。張曼君並在該片客串一角色,這也是她首次在先生執導製作的電影亮相。
當張曼君被問及客串演戲的心情,這位教育學博士說:「雖是客串一個小角色,扮演一名競選團隊的成員,但卻樂在其中。那是讓人興奮並感到有趣難忘的經驗,我樂在其中。好萊塢的人非常有創造力,他們也開啟了我的大腦,進入創造的氛圍。 」
張曼君在《Lee'd the Way》客串一個小角色,扮演一名競選團隊的成員。(Richard L Anderson提供)
她說,這部影片在洛杉磯完成拍攝製作,鏡頭的後面有一個強大有力的團隊,包括許多亞裔工作人員。巧合的是,劇作家曼德爾‧康恩也有一位亞裔太太。他們都希望藉由這部影片可以看到更多的亞裔在美國政壇發聲。
理查得・安德森的新影片講述的是一位「法盲」(沒有法律知識、法治觀念)且有輕微自閉症的亞裔會計師李・帕特里克,雖然身體有缺陷但他仍希望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百姓謀福利、解決社會問題。當他決定競選美國總統,因為其自身狀況,及一般亞裔男子所欠缺的人際交往能力(People Skills),卻未成功。
直到他遇到了一位聰明美麗的美國原住民女子塞萊斯特的幫助,重新積極展開他的競選活動;李・帕特里的民調支持率上升時,他卻發現要對抗的不僅是現狀、主要政黨及黑勢力,甚至包括塞萊斯特揭露出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Lee'd the Way》劇照:美國原住民女演員卡羅琳娜・霍約斯飾演Patrick Lee的女朋友。(Richard L Anderson提供)
李・帕特里感到意外的是參加總統的競選,卻贏得塞萊斯特的芳心,美麗的友誼和愛情。
唯一的遺憾
2023年1月3日,被譽為首位把中國歷史寫進美國教材的華裔政治人物的張曼君,與電影導演夫婿理查德・安德森在中美電影節接受頒獎,她身穿一件性感的白色禮服,像可愛的小鳥依人依偎在查德・安德森身邊;展現他們35年的美滿幸福婚姻。
當他們接受中美媒體訪問,談及電影與從政及婚姻的成功之路。
張曼君說:「這部獨資拍攝的影片籌劃已久,但沒想到遇到可怕的『新冠性病毒疫情』,從2020到現在,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在疫情下拍攝完成的。最後歷時14 個工作日,每天拍12個小時;我們每一位每一天都有風險和挑戰。
根據防疫規定,所有的工作人員每隔一天就要做病毒檢測,若不幸有一人是陽性,所有的拍攝工作將被停止;另一方面也會引發重大問題。」
一路走來沒有後悔支持先生獨資拍攝電影的張曼君,明知會遇到風險,特別是面對疫情的巨大風險,但她與先生一起承擔所有風險,並說「有風險但卻值得。」
最後我問張曼君:「如果重新再來過,您還會選擇政治之路嗎?」
她說:「Yes! 」她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但政治人物要懂得度量。
接著她說:「唯一的遺憾是我們沒有孩子。我很羨慕有孩子的朋友。若是重新來過,我會想要生個孩子。」
她回憶當年的工作,最忙碌時每日的工作幾忽是超過10小時,晚上有交際應酬,有飯局、與各界人士打交道;早上又必須很早起床。一旦有了孩子則沒辦法專心工作,也有可能失去家庭生活;這是很多女性所面臨的問題。
1996年民主黨總統克林頓派任張曼君到華府工作,當時已經面臨高齡產婦的年紀,她與理查得・安德森和產婦科醫生商量過,醫生說:「到此年齡必做一個選擇。」
她就像周圍的幾位女性政治人物,除了很難懷孕,另一矛盾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在先生的支持下,張曼君選擇到華府任職。
《Lee'd the Way》劇照:導演理察德・安德森(右三)、Eugene Mandelcorn(右二)(製片人兼編劇)及張曼君(右一)等,一起客串人群中的路人;聆聽總統競選人帕特里克・李的演講。亞裔演員(左一)是編劇Eugene Mandelcorn妻子。(Richard L Anderson提供)
*作者為作家,海外女作家協會永久會員。本文為「從不停止學習的華裔政治人物張曼君博士」系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