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近日陸續公布人事佈局,目前看來,對北京採取敵對立場、對於援助烏克蘭抱持反對態度者蔚為主流。相較於烏克蘭的悲觀前景,包括《紐約時報》與《外交政策》都刊文質疑,即便「川普2.0」集結對中鷹派,但是他本人對北京究竟抱持何種立場,才是美國政府未來四年處理美中關係的關鍵因素。
《紐約時報》稱,包括瓦爾茲(Michael Waltz、準國安顧問)、魯比歐(Marco Rubio,準國務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準國防部長),「川普2.0」已經集結了一票「槍口對準中國」的冷戰鬥士,他們主張在安全、貿易、科技、人權、甚至是台灣問題上,都應該跟中國對抗。這樣的美中關係基調確實可能開啟一個衝突的新時代,畢竟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坐擁核武以及全球數量最多的常備部隊,從習近平以下,許多官員更認為「美國雖然是超級大國,但也日益衰落」。
2024年7月9日,佛羅里達參議員魯比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站台造勢。(美聯社)
不過就如同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上週在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研討會上所說的:「我們好像已經置身習近平的國度,真正重要的是習近平怎麼說、怎麼想,我認為川普政府也是這樣。」《外交政策》指出,即便川普2.0任命的官員確實會影響對中政策方向,但是鑑於川普「忠誠勝於一切」的用人標準,川普自己才是對中政策的最終拍板者。
《紐時》指出,川普2.0的重臣們對中國的態度,確實比拜登政府更為鷹派,但也有跡象表明,川普可能會在貿易問題上採取更溫和的態度,畢竟他過去對於TikTok、對於中興(ZTE)與華為都有搖擺不定的紀錄,習近平也可能對川普轉而奉承,試圖拉攏兩人之間的關係,畢竟金正恩在「川普1.0」曾有成功的先例。《紐時》認為,川普如果對中國輕輕放下,或許是為了避免美中貿易戰衝擊表現不錯的美股市場。以「川普2.0」的準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為例,雖然不少媒體說他也是「對中鷹派」,但他本人卻表示「川普想跟中國做交易」,而且全面性關稅「只是川普的造勢語言與談判工具」。
川習會,川普與習近平,中美貿易戰,G20大阪峰會。(美聯社)
當然,「川普2.0」的準國安顧問瓦爾茲過去談到中國的態度非常強硬,他去年在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活動中表示:「中共與美國已經進入冷戰,他們的明確目標是取代二戰以來由西方主導的自由世界秩序」、「我們正在與對手展開一場全球軍備競賽,這個對手與美國歷史上的任何對手都不同,擁有取代我們的經濟和軍事能力。」
(相關報導:
「最昂貴香蕉」2億落錘售出!神秘買家是他:花1.5億與巴菲特吃午餐的幣圈富豪孫宇晨
|
更多文章
)
不過對川普本人來說,所謂懲罰性關稅的任何威脅,為的都是跟對方談一筆有利於美國的「交易」,關於西方政治家普遍關注的人權議題他鮮少表態,反而對獨裁者似乎情有獨鍾;目前與川普交好的馬斯克(Elon Musk),在中國則有重要的商業利益—特斯拉的超級工廠就在上海。馬斯克的親中態度眾所週知,但準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與中國的商業關係,最近幾天才被媒體放大檢視。
2024年11月16日,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出席紐約的UFC 309格鬥賽事。(美聯社)
路透指出,盧特尼克投資公司建達(Cantor Fitzgerald)幫助中國企業在美上市,他的BGC集團也跟國企中誠信託合資成立中誠寶捷思貨幣經紀有限公司(China Credit BGC),為中國境內的外匯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及衍生性商品提供服務,盧特尼克顯然就是一個跟中國往來密切的華爾街大佬。許多專家與議員質疑,盧特尼克要是作為商務部長、甚至主管貿易代表,在決定對中關稅以及出口限制措施時,會不會到利益衝突影響,又如何能夠期待他爲了美國勞工挺身而出。
《外交政策》與《華爾街日報》則指出,馬斯克是「川普2.0」對中鷹派團隊最重要的例外,這個例外在川普招聘人事一直在場。《華爾街日報》說,馬斯克一直在海湖莊園陪伴川普,川普面試內閣人選時他全程旁聽,馬斯克與家人甚至就住在海湖莊園。即便馬斯克在川普的過渡團隊中沒有頭銜,但他每天都會跟聯合主席盧特尼克與麥馬洪(Linda McMahon,準教育部長)一起開會討論人事案。接近川普的知情人士則說,馬斯克這次選戰拿了兩億美元幫助川普,「這可不是小數目」。
2024年11月16日,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出席紐約的UFC 309格鬥賽事。(美聯社)
由於川普已經宣布馬斯克將主導新設立的「政府效率部」,馬斯克又宣稱他有辦法削減至少兩兆美元的聯邦開支,有人形容馬斯克根本是「聯邦預算的掌管者」。在外交層面,不少美國媒體形容馬斯克可能會是「這個時代的季辛吉(Henry Alfred Kissinger)」,港媒《南華早報》也說川普若是跟中國「談交易」,他會高度仰賴能夠直通北京的億萬富豪,其中馬斯克就是擔任中間人的不二人選。
華府智庫「德國馬紹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的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尤其在川普上任的頭一百天,美國政府的對中策略可能強調非正式的後台交易,北京也正在推動「川習會」, 設法阻止更多的關稅」,川普身邊的美國商人就成為傳遞訊息和安排會議信使與助手;華府智庫「昆西盡責經綸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的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則說,馬斯克想見習近平或川普隨時能見,這個絕頂聰明的傢伙當然是美中之間的重要橋樑。
川普亞洲行第三站來到中國,習近平在紫禁城內設宴款待。(美聯社)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國分析中心(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的牛犇(Neil Thomas)表示,北京可能比華府更需要聯絡的後門,因為習近平不想被外界認為他向川普讓步;《外交政策》則說,馬斯克可能會減輕川普發動對中貿易戰的力道,畢竟他曾反對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不過曾執行「貿易戰1.0」、主張美中應當脫鉤斷鏈的貿易沙皇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會被川普擺在什麼位置,也被認為是「貿易戰2.0」究竟會有多大力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