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牽動地緣政治變化與中美博弈局勢,台灣何去何從的命題在此情勢下顯得越來越重要。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提醒,世界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西方治世」時代正在走向尾聲,台灣很有可能成為被犧牲的棋子,如果推動「台獨」,大多數國家不會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長風文教基金會、東南亞影響力聯盟11日聯合舉辦「2024地緣政治高峰論壇:美國總統大選後,全球政經局勢」,邀請曾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創院院長馬凱碩發表專題演講。
西方治世時代的尾聲,俄烏戰爭看出西方受孤立
馬凱碩表示,他是以朋友的身分與台灣人民對話,如果必須列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台灣在名單上的機率是非常高的,台灣需要非常清楚地緣政治正在發生什麼轉變。馬凱碩從結構性的變化談起,解讀過去200年世界歷史一直是由西方所主導,但現在顯然走向西方治世時代的尾聲。

當然,在馬凱碩看來,西方仍是最強大的文明,依舊對世界產生影響,但其主宰世界的能力卻在消失。具體的例子是,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會認為制裁俄羅斯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事實上,世界上有85%的人口並沒有跟隨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顯然西方是相對的孤立。馬凱碩提醒,不能對世界正在發生的結構性變化假裝沒有看到。
地緣政治發生結構性變化,棋子很有可能被犧牲
目前最大的地緣政治競爭,眾所周知是世界頭號強國美國與新興強國中國之間的競爭,並將在未來十年加速發展。馬凱碩認為,對於競爭之中的棋子來說,經常會被犧牲的,因此需要有適當的政治技巧,確保不會被捲進地緣政治風暴之中。
馬凱碩強調有三種力量,推動著地緣政治發生結構性變化。第一個是地緣政治的「鐵律」,也就是當中國即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強國時,後者會極力將前者壓制下去。從歷史事實來看,馬凱碩提出第二種極少數被人談論的力量,也就是西方人對於黃種人的恐懼。美國對中國的較量,不見得完全是由理性和計算所驅動,當其被情緒所主導時,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危險。

第三種結構性力量來自於意識形態,馬凱碩表示,幾乎所有的美國領導人都強調這是民主和獨裁之間的競爭,「我們必須捍衛民主,反對獨裁」。就像冷戰期間蘇聯被美國妖魔化一樣,人們也正在努力妖魔化中國。與此同時,華府政治人物也有一個根深柢固的信念,認為美國大概還有十年的時間可以阻止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從而強化各種對中國的遏制。
中美各有顯著優勢,從未見過如此規模大國競爭
下一個問題是,中美哪一方將在這場競爭中勝出?馬凱碩表示,他沒有辦法給出非常明確的答案,因為「我們從未見過美國和中國這樣規模的兩個大國相互爭鬥。」在馬凱碩眼中,中美社會各自有著3個顯著的優勢。就中國而言,中華文明是世界上連續且具有韌性的文明;此外,中國領導人是世界上最積極的領袖之一;越是壓制中國,反而越激起中國人一種非凡的奮鬥力量。 (相關報導: 「中國式現代化」和西方有何不同? 學者神解:中國人比較「怕死」 | 更多文章 )
馬凱碩說,西方認為中國經濟成長已經結束了,包括房地產危機、缺乏外國投資等等。然而,任何帶有歷史感的人都會認為,即使中國經濟下滑幾年、放緩幾年,但其仍具有長期增長的軌跡,「我不認為中國增長的故事已經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