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高管49歲「被退休」,超過500元聚餐都不敢去…她靠兩招規劃退休現金流:不是靠高股息

退休不工作如何累積財富?專家教2種理財現金流風格。(示意圖/取自Pixabay)

編按:不工作之後,錢從哪裡來?作者在金融界工作了20多年、當上高階主管,卻在49歲無奈選擇「被退休」,比她原本規劃的退休年齡還早了6年。一方面基於深怕錢不能撐到老的擔憂,一方面也不希望成為親友眼中的「閒人」,她開始整理財務,讓不工作後的現金流可以安心養老。

美國研究「退休後現金流」前幾把交椅的韋德.普福博士,在《退休規劃指南》(Retirement Planning Guidebook)這本書中提到,「規劃退休現金流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什麼是適合你的理財風格」。你必須了解投資工具的特性,並且選擇適合你的投資方式,只有這樣,理財計劃才可能長久。

我自己在退休前,說實在的也是收集各種基金標的的投資菜籃族,在退休之後打掉重練,這時候要賣掉舊的投資可能會下不了手,而買入新的投資又可能想等更好的時間點,來回之間是時間的浪費。

我在2017年底退休,直到2020年初COVID-19疫情來襲之前,因為不想和那些基金共存亡,才下定決心出清它們。而這也是我雖然想要達到「股六債四」的分配,卻花了幾乎四、五年的時間才建置完成的原因之一。

金融業高管49歲「被退休」,超過500元聚餐、4萬元越南團都不敢去…

都已經要上戰場了,才發現拿了不對的武器,是要先後退,還是繼續往前衝?

如果我在退休前就把理財整頓好,就不會在剛退休時經常拒絕朋友的邀約;越南豪華團的團費將近4萬元,我不敢答應,連一餐高於500元的聚餐都會盡量避免。不是沒有退休金,是沒有讓我心安的現金流,我不敢消費。

因此,對於普福博士所說「規劃退休現金流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什麼是適合你的理財風格」,我深深的有感,從開始理財時就選對工具,朝向目標直線前進!

普福博士在書中把退休現金流來源分為兩種類型:(1)安全型,(2)機運型。接下來我就分別說明這兩種現金流的來源。

類型1 安全第一!5種低風險的退休現金流來源

要有高報酬就要承擔風險,但有些人寧願不要高報酬、也不想要冒任何風險,或是曾經在投資上受傷,對於承擔風險沒有胃口,因此偏好安全的收入來源。安全的現金流有以下幾大類:

1.勞保年金、公保年金

在工作期間不管是勞保或是公保,保費都有政府部分負擔,而勞保的部分還有雇主負擔,等於是政府和雇主一起幫你存退休金,即便萬一有天因為年金改革而不幸給付打折,相信還是會勝過一般商業年金的條件。

這雖然不是投資理財,不是「財務資本」,不過是用「人力資本」累積年資,換取退休現金流來源。如果你可以用勞保、勞退累積到一個月有4、5萬元的現金流,對於退休就真的不需要擔心太多,即便做其他的投資,也可以不必得失心太重,這也是我不怎麼推薦別人跟我一樣提早退休的原因之一。

2.傳統年金險

這裡是指固定給付的傳統年金,不包括可能有虧損的投資型年金。年金保險是繳費給保險公司,然後一定歲數後只要仍生存,就由保險公司每年給付年金。 (相關報導: 65歲退休,勞保該選一次領還是月領?專家試算最賺請領方法,退休時「多領200萬元」 更多文章

雖然在臺灣已經低利率很多年,現在買這種保單的條件通常只是比定存好一些,而且因為長壽化,現在的保單設計並不是真的讓人活多久領多久。不過,如果本身的勞保年金因為年資的關係不足應付生活所需,是可以考慮以商業年金來打底支應不能出錯的生活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