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焚犧牲的鄭南榕,生前到底經歷了什麼?35年前珍貴筆記,揭露他的真性情

談起鄭南榕,多數人會以「烈士」稱呼之,但真實的鄭南榕並不只是「烈士」,他曾是活生生的一個「人」...(翻攝自《100%言論自由:鄭南榕和自由時代》特展,原攝影者潘小俠)

「爸爸,你知道嗎?我看你(遺體)的相片的時候,我覺得你那焦黑的臉似乎在微笑,你似乎對我說『竹梅,爸爸不覺得痛』,所以我覺得,有你這個爸爸真好……可是從那個4月7日開始,我就再也看不見你了。爸爸,我好想你,真希望能再看到你,就算是夢也好……」-鄭南榕之女,鄭竹梅童年時期文字

1989年4月7日,追求「百分之百言論自由」、主張台灣獨立之《自由時代》周刊總編鄭南榕於辦公室點火自焚,點燃台灣的民主之路。談起鄭南榕,多數人會以「烈士」稱呼之,但真實的鄭南榕並不只是「烈士」,他曾是活生生的一個「人」。

在鄭南榕自焚犧牲以前,他究竟過著怎樣的人生?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於今(2024年)4月6日至7月31日展期的《100%言論自由:鄭南榕和自由時代》特展,就以大量老照片與手稿揭開鄭南榕的真實一生──在那之前,他是懷抱理想的年輕人、是有著最愛的老婆與女兒的幸福男人、也是一肩扛起黨外雜誌所有壓力的好老闆,他的殞落是所有人的傷痛。

外省二代、出生於1947年 「二二八事件」成為他一生牽掛

據展場資料,鄭南榕出生於1947年的台灣、外省人第二代,當他還在母親肚子裡時,台灣因國民政府長期貪污腐敗引發民怨、爆發「二二八事件」、也被迫使本省與外省籍產生對立,母親因此暫時離開原先居住的宜蘭羅東、搬到台北生下鄭南榕,這段背景也讓鄭南榕往後說到:「我出生在二二八事件那一年,那件事,帶給我終生的困擾……」

翻攝自二二八國家紀念館《100%言論自由:鄭南榕和自由時代》特展
鄭南榕與家族年輕時影像(翻攝自二二八國家紀念館《100%言論自由:鄭南榕和自由時代》特展)

因為鄭南榕會知道,他出生那一年,二二八處理委員會諸多台籍菁英遭捕槍殺或失蹤,議員王添灯、林連宗、醫師郭章垣、律師湯德章、畫家陳澄波,還有勇於批評政府的媒體人《民報》林茂生 《台灣新生報》阮朝日、《人民導報》宋斐如等。1947年3月8日國民黨軍隊登陸基隆開始「清鄉」,更是血色浩劫、無數家庭因此破碎。

鄭南榕雖是外省第二代,卻也為台灣人的苦難無比心痛,於是1987年、二二八事件過後40年,鄭南榕以外省二代身份發起台灣第一次的二二八紀念行動、替受難者發聲──雖然因此遭到警察持盾牌包圍,但他的性格就是無法不去管,他是這樣的人。

翻攝自二二八國家紀念館《100%言論自由:鄭南榕和自由時代》特展
1987年,鄭南榕發起台灣首次二二八紀念與平反行動(翻攝自二二八國家紀念館《100%言論自由:鄭南榕和自由時代》特展,原作者宋隆泉)

鄭南榕從小生活在民主作風的家庭裡、養成其性格,他以第一名成績考上宜蘭初中,就讀台北建國中學時期很喜歡在附近牯嶺街逛舊書攤──人不中二枉少年,鄭南榕也曾經有點中二地給自己取了筆名「鄭恆」、把自己的閱讀書單稱為「鄭恆書室」,後來的他雖然考上成功大學工科,發現自己最愛的仍是哲學、重考又轉學到台大哲學系。

對鄭南榕來說,哲學是明辨真偽、因果、是非、沒有曖昧矯飾、不輕易妥協、執著無畏的科學,一如鄭南榕大學畢業時因為拒絕修課「國父思想」而無法拿到畢業證書,就算拿不到畢業證書,他也不願意妥協。

鄭南榕在就讀台大哲學系期間也結識自由主義學者殷海光,殷海光的評價,似乎預言了鄭南榕一生:「他是個理想主義者……」 (相關報導: 一家忠誠國民黨員的他,為何晚年孤身入住精神病院?揭台灣埋藏半世紀「外省兵」末路 更多文章

創辦《自由時代》 為了給女兒更自由的成長環境、為台灣前進

鄭南榕雖然台大肄業,但憑著極佳英語能力從事許多外貿經商工作,他本來可以一直一直這樣穩穩賺錢下去的──但隨著1970–80年代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江南案等迫害人民的案件發生、許多台灣人開始走上街頭抗爭,鄭南榕也曾於黨外雜誌《深耕》等寫過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