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花200萬買保險,帳戶只剩12萬!專家曝5種人不適合買投資型保單,小心隱藏成本吃光你的資產

該怎麼判斷自己適不適合買投資型保單?(圖/取自Unsplash)

如果你每月只有3000、5000元閒錢,既想快一點累積財富,又想買一個基本的保險,現階段不透過投資型保單,還有其他更好的產品嗎?

對於每月可存金額較為充裕的人來說,原本就能分別輕鬆處理「理財」與「保障」這兩件事,也許就沒必要用「更高的投資成本(各項費用)」、「投資與保險不分」的投資型保單。

然而,對於薪水不高的社會新鮮人來說,根本沒有多少錢可以理財歸理財、保險歸保險。以家不住在台北的30K社會新鮮人(事實上,還有很多人連30K的薪水都不可得)為例,扣掉吃、住、水電、交通費用之外,每月能夠擠出的存款大概只有3,000∼5,000元。

姑且不論保險費用是高是低,以目前多數定期定額最低門檻來看,也都是與這個數字相差不遠。我相當鼓勵年輕人應該「及早開始投資」,而且不該把投資的錢,放在儲蓄險等低投報率的商品上。所以,如果你每月只有3,000、5,000元閒錢,既想快一點累積財富,又想買一個基本的保障,現階段不透過投資型保單,還有其他更好的商品嗎?

簡單來說,以下幾種類型的人,是比較適合購買投資型保。

第一種、沒有自制能力,無法定期定額儲蓄的人。

因為當保戶不繳保費時,保障會因此失效,所以保單具有較高(當然,這並非絕對)的「強迫儲蓄」效果。特別是投資型保單的契約附加費用率,都是集中在前面3 ∼ 5 年扣取,一旦保戶投保前幾年,不想要這張保單了,能拿回來的錢非常少,也更有動力讓保戶持續繳費下去。

假設保戶持有保單超過5年之後,所繳保費等於是全數進行投資。理論上來說,這段期間的保戶也不會輕易解約,比較符合「長期投資,靠時間複利累積財富」的目標。

第二種、收入不豐,只有一筆錢用於投資兼儲蓄的人。

由於投資型保單是一種結合「投資」與「保障」的商品,對於每個月只有一筆錢,卻想同時「投資+儲蓄」投資的人來,最為適合。

第三種、擔心購買傳統型保單,保險公司如果倒閉,可能沒有保障的人。

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帳戶與保險公司的一般帳戶分離,保戶不會因為保險公司倒閉,而拿不到這筆投資金額。

第四種、每月投資金額不多,卻想分散投資標的風險的人。

傳統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投資人每月的最低投資門檻也要3,000∼5,000元,而且也能選擇一支基金而已。但是透過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平台,同樣具有3,000∼5,000元的保戶,可以選擇最多10∼12支的各式基金。特別是想要長期投資的人來說,連結標的數目越多,具有一定的「分散風險」效果,相對就比只能投資一支基金的風險來得低。

第五種、一年內轉換投資標的大於1次,但小於4∼6次的人。

傳統投資共同基金,在進行基金轉換時,都要收取一定的轉換手續費;但是投資型保單普遍有「一年內轉換4∼6次免費」的設計。不過事實上,就算超過5次,每次所付的費用也不過是500元,對於投資金額大的人來說,手續費也會比單純投資基金要來得低。 (相關報導: 投資型保單該怎麼買?20年保險業務揭最可怕真相:怎麼買都必定虧錢 更多文章

第六種、身體健康狀況較差,無法購買到足額傳統壽險保單的人。

因為以甲型保單為例,當保單帳戶價值超過原先投保金額時,身故、全殘保險金都是來自保單帳戶價值,保險公司等於是沒有任何風險。也因為這個因素,保險公司在核保上,雖說並非絕對,但一般都會比傳統壽險要來得寬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