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今(21)日召開第三季理監事聯席會議,全體理事一致同意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同時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下修至1.46%,明年則為3.08%;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核心CPI年增率預測值分別為2.22%、2.44%,明年分別降至1.83%、1.73%。
美國聯準會(Fed)最新決議政策利率不變,將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5.25%~5.5%,但為持續對抗通膨,多數官員預期今年還會升息1碼;台灣央行緊隨其後,決議按兵不動。
央行指出,綜合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考量國內通膨緩步回降趨勢,明年通膨率可望降至2%以下。此外,今年國內經濟成長不如預期,預估本、明兩年產出缺口皆為負值,央行理事會認為本次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將有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
根據最新決議,央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1.875%、2.25%及4.125%。
央行說明,鑒於全球景氣下行風險及通膨壓力仍存,央行將持續關注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變化、地緣政治風險、極端氣候等對國內經濟金融情勢的影響,適時調整貨幣政策,以達成維持物價穩定與金融穩定,並於上述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發展的法定職責。
央行指出,自從2020年12月以來五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有助銀行控管不動產授信風險,避免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
此外,央行自去年3月以來升息及調升存款準備率,也有助強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今年以來,全體銀行建築貸款與購置住宅貸款餘額成長走緩,不動產貸款之逾放比率維持低檔,信用品質尚屬良好。
央行表示,隨著政府相關部會落實「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持續完善相關制度與措施,今年以來房市交易減緩,房價漲勢漸緩,預期效果將持續發酵。
央行強調,未來仍將持續檢視不動產貸款情形與房地產市場發展情勢,以及管制措施的執行成效,適時調整相關措施內容,以促進金融穩定及健全銀行業務。
至於新台幣匯率,央行表示原則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但若有不規則因素(如短期資金大量進出)與季節因素,導致匯率過度波動或失序變動,而有不利於經濟金融穩定之虞時,央行將本於職責維持外匯市場秩序。
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1.46% 低於6月預測的1.72%
針對國內經濟金融情勢,央行表示,年中以來,全球終端需求持續不振,但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推升資通訊產品出貨動能,加上傳產貨品外銷減幅縮小,以致台灣整體出口減幅趨緩。
內需方面,近月資本設備進口續呈雙位數負成長,廠商投資意願仍保守,惟疫後國人餐飲、旅遊需求活絡,民間消費穩健成長。在去年下半年基期較低下,央行預測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率回升為3.81%,全年為1.46%,低於6月預測值的1.72%。
展望明年,全球商品貿易成長升溫,而且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台灣出口及民間投資動能可望回溫,加上基本工資與軍公教薪資調升,預期民間消費續增;惟因基期墊高,年成長率將低於今年,央行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08%。
明年國內通膨率將低於今年
物價方面,今年6月以來CPI年增率隨著蔬果及油價變動呈現先降後升,不含蔬果及能源的核心CPI年增率則緩步回降;1至8月平均CPI年增率為2.29%,核心CPI年增率則為2.66%。
央行預估今年下半年通膨率略低於上半年,全年CPI與核心CPI年增率預測值分別為2.22%、2.44%,低於去年的2.95%、2.61%。
央行說明,今年國內通膨率緩步回降,主要是進口物價及生產者物價趨跌,商品類價格雖然漸趨平穩,但疫後娛樂服務需求仍殷,服務類價格漲幅居高所致。
展望明年,國際機構預期國際油價將較今年小幅回升,但國內服務類價格漲幅可望趨緩,國內通膨率將低於今年,央行預測明年台灣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降為1.83%、1.73%。
央行提醒,國際大宗商品與國內服務類價格走勢,以及天候因素,可能影響未來國內通膨發展。 (相關報導: AI股價直直落,說好的應用爆發呢?原來投資人「高估」和「低估」這些因素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