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的「中國路線」為何由強硬轉為溫和?專家深入解析

紐西蘭總理雅頓。(美聯社)

為期四天的太平洋島國論壇7月14日於斐濟閉幕。該論壇為了避免受到美中兩國地緣競爭的影響,婉拒兩國參與面對面的峰會,不過,中國在南太平洋高調擴張政經影響力的作為,還是受到論壇成員國的討論。其中,紐西蘭總理雅頓上週出訪澳洲時做出最新表態,呼籲區域國家「不要誇大中國威脅」,被視為一改過去的強硬姿態,對中國改採溫和路線。觀察人士說,紐西蘭的經濟高度仰賴中國市場,導致其對中國強硬的空間有限,因此,與各方保持良好關係才能保障紐西蘭的最大利益。

早在太平洋島國論壇召開前,紐西蘭總理雅頓(Jacinda Ardern)7月7日於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演講時表示,隨著印太地區衝突升溫,區域各國應將外交視為最有力的工具,而非繼續孤立那些仍有往來的國家。她說,即使中國變得更獨斷,威靈頓和北京在某些領域仍保有合作關係,因此,她呼籲各國不要誇大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所謂「威脅」。

部分分析人士解讀,雅頓的最新表態,代表她的中國路線已由強硬轉為溫和。

在此之前,因為中國在南太平洋高調擴張影響力,彷彿企圖劃定勢力範圍,不僅引起美國、澳洲的反制,就連過去與「五眼聯盟」的抗中路線保持一定距離的紐西蘭,也一展強硬態度。

例如,雅頓6月底出席北約峰會時,公開斥責中國「越發咄咄逼人,更恣意挑戰國際規則和規範。」7月初,她在倫敦「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演說時,再度對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野心表達擔憂,不過,中國駐紐西蘭大使館以「不實指控」駁斥雅頓後,她的態度似乎又放軟。

雅頓時而批評中國,時而為中國緩頰,立場搖擺不定。對此,觀察人士認為,在日益緊張的區域情勢下,紐西蘭不能讓西方盟友失望,也不願觸怒中國,只能在進退間維持平衡。

他們說,索羅門群島4月與中國簽下安全協議,未來可能允許中國派遣武裝部隊和停靠軍艦,這對美國、澳洲、紐西蘭來說無疑投下一枚震撼彈。相較於美、澳,紐西蘭對華政策溫和,一向避免激怒中國,但是中索兩國簽署的安全協議衝擊到區域戰略平衡,已觸及紐西蘭底線,因此雅頓罕見地擺出強硬姿態。

中索安全協議被指背離太平洋島國論壇精神

位於紐西蘭的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紐西蘭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楊杰生(Jason Young)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大國崛起時,都會試圖將軍事力量投射到攸關自身利益的區域,雖然言之過早,一旦中國的軍力出現在南太平洋,必然引來紐西蘭的關注,並將其視為危及區域穩定的一股力量。

楊杰生說:「紐西蘭人非常關注中國的舉動,因為我們不想看到東北亞的剛硬平衡(hard balancing)出現在南太平洋。」 (相關報導: 拜登忽略了美中「大國競爭」盲點!專家:新冷戰加劇美國民主衰落,反而幫習近平一把 更多文章

紐西蘭奧塔戈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政治系副教授柯胡(Nicholas Khoo)7月6日也於《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撰文指出,澳洲、紐西蘭、索羅門群島等18個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早於2000年發表《比克塔瓦宣言》(Biketawa Declaration)時,就已建構出共同應對安全危機的框架,並強調成員國間合作應對威脅的重要性。但中索兩國的安全協議不僅違背《比克塔瓦宣言》精神,也引來雅頓公開質疑,索羅門群島為何要指望中國這個區域外大國來解決其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