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塑吐出15億天價罰金!70歲美國老船長奮戰30年,揭全球「惡鄰居」產業秘辛

「問台塑經理知不知道很多魚死掉了,他卻問:你們要吃飽飯,還是要魚?」(取自San Antonio Bay Waterkeeper@facebook)

「我們是靠漁業維生的小鎮,當時海裡有非常多魚因為污染才死掉,但他們(台塑)隔3個月才願意承認……影片裡的潛水夫後來死掉,才發現方圓1公里受到很大影響,問台塑經理知不知道很多魚死掉了,他卻問:你們要吃飽飯,還是要魚?」

「Formosa」之名在海外揚名,卻是因為成了環團口中的「台灣之恥」──30多年前,美國德州資深捕蝦船長黛安(Diane Wilson)發現漁獲量銳減、海灣的生物也不再如往昔豐富,才發現她曾經賴以維生的水域覆蓋滿滿塑膠微粒,魚吃了會死、鳥吃了會死、整片海都會死。

黛安逐步證實凶手是「Formosa Plastics」台塑,組成巡邏隊去撈起海面與土壤的塑膠微粒、作為證物狀告美國法院,最終在2019年以70歲老婦之姿爭取到司法正義,台塑恐面臨50億台幣之天價罰款(最後和解金為15億台幣)。

黛安贏了,但然後呢?在看似正義實現之前,黛安曾因抗爭台塑這筆「美國10年來最大投資」飽受折騰,被地方民代指控為隔壁州派來的間諜、漁船被弄沉、巡邏隊成員被毆打、甚至有夥伴的家門與車門被開槍。

這些恐懼並非個案,而今(2023)年5月30日台塑股東會,來自美國德州的黛安、替越南河靜省受害人站出來的越裔美國人南西(Nancy Bui),便出面指控台塑於全球造成的污染、不只一次的賠償數十億元,也在接受《新新聞》專訪時娓娓道出,追求一個乾淨的家園、想要可以安心喝的水與安心呼吸的空氣,有多難。

老捕蝦船長30年鬥台塑 卻得罪「美國10年內最大投資」、慘遭罵「隔壁州派來的間諜」

據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資料,黛安的家族世代於德州捕蝦,此地甚至曾是全美國蝦子產量最高的地區,但身為第4代漁夫的黛安40歲左右時開始發現,此地物種豐富性隨著工業開發污染排放而下降──高污染工廠將石油與天然氣副產品轉化為大量塑膠微粒、排放至墨西哥灣水域、大量塑膠微粒覆蓋著海面,不只造成環境污染,海鳥與海洋生物吞下塑膠微粒也會造成器官損傷、腸子纏繞無法進食、有毒化學物質回到人類食物與用品等狀況。

(取自San Antonio Bay Waterkeeper@facebook)
高污染工廠將石油與天然氣副產品轉化為大量塑膠微粒、排放至墨西哥灣水域、大量塑膠微粒覆蓋著海面(取自San Antonio Bay Waterkeeper@facebook)

其中之一就是台塑,今年5月30日,黛安在台塑股東會前如此說:「你們(台塑)絕對不是我們社區的『好鄰居』,當地漁獲縮減一半、學校被當工廠、地下水污染,最近美國還發現台塑是全美第2大污染排放源,在工廠下風處的畜牧業,牲口DNA也受危害了。」

德州政府監督污染工廠、但就算罰款也沒能停止污染行為,2016年黛安成立護水聯盟(San Antonio Bay Estuarine Waterkeeper),其巡邏隊以徒步和划小船的方式蒐集海灣附近的塑膠微粒與污染水體,2017對法院提起訴訟、2019年勝訴、台塑恐面臨50億元台幣天價罰款。隨後,黛安在2023年獲頒「高曼環境獎」(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被授予有綠色諾貝爾獎之稱)。

這看似小蝦米鬥贏大鯨魚的勵志故事,但黛安也沒忘記,這30年來是怎麼走的。 (相關報導: 獨家》商銀教父陳聖德卸任北富銀董座 這位重磅大咖要自己來 更多文章

憶起第一天抗爭、到市政廳要求辦公聽會與台塑會面,黛安就受到很多阻撓──有參議員來關心、經貿辦事處的職員要求抗爭的兄弟別做這種事、銀行長打問說你們是不是什麼「私刑團體」,黛安世代捕蝦的家鄉是美國一偏遠小鎮,人們從來沒聽過什麼環保團體,嚇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