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就傷人、說不出好聽話?心理師揭開「刀子嘴」背後原因,竟然和童年創傷有關

為什麼有些人講話就是尖酸刻薄,總是說不出好聽話?(示意圖/翻攝自youtube)

你一定看過雞湯文章,鼓勵每天跟人問好、說謝謝,傳遞正能量,這樣的感覺真好。你也可能在工作中、人際交往中,經常被提醒對人說好聽話,能促進人際互動。如果其實知道可以說什麼,但總是說不出口,或是先選擇說吐槽的話,那麼,你應該先讀懂自已的心,才有可能幫忙自己調整多年的習慣。

習慣戳人一下的心理分析

生活中,被吐槽跟被質疑的感覺其實不是太愉快,但為什麼較多的人會在聊天對話中,即使是不太熟的朋友,也會在聊天互動中出現吐槽或質疑對方的話語呢?

1.過往的學習經驗,被羞辱長大的孩子

近期新聞中,某老師罵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朽入、笨蛋三人組、什麼都不會……或許用的詞彙不同,但回想成長過程或多或少會從父母或師長口中,聽到「你怎麼這麼笨?」「你沒有一件事能做好」就算表現不錯,得到的還可能不是稱讚,而是一句「老師放水?」、「你作弊」、「你就只會耍點小聰明,到時候你就知道…」。或許期許孩子更優秀與完美的話語,在開始就劃了一道深深的傷痕。

或許曾經這樣的片段,也留存在你的記憶中,就算不是來自父母,也可能來自老師、同學朋友,這樣的傷,雖然事過境遷,但很多人的反應是,總會在心情不好、內心脆弱的時候回想到,即使沒有清晰的記憶,卻總有個清晰的聲音或印象,記得自己不夠好…。有些人會選擇自卑、安靜地面對生活,即使有人稱讚,都會覺得只是安慰,打從心裡否定了獲得的肯定或讚美。

2.挑惕、不尊重、甚至霸凌別人,其實只是想要擺脫負面的自己

有些人心中也有傷,或許沒那麼嚴重,也可能個性或生活不允許自己用自卑的樣子生活,因此,時不時在生活中,想要確認『其實我是不錯的』、『我是厲害的』,但生活又不是每天都有光榮時刻可以讓自己引以為傲,所以,比某人好、比某人厲害,或許就可以彌補一下內心的不確定感。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帶著滿滿的傷成長的,即使不是為了掩蓋自卑,有時候吐槽的互動經驗,也會形成自己挺厲害的自我感覺良好感受,自顧自的自我膨脹。

3.不擅長的自以為幽默

有些人因為從小看電視綜藝節目,有時會看到藝人間彼此吐槽,很有綜藝娛樂效果,或許也有這樣的明星式朋友,總能在談笑間獲取大家的注意力。或許因此,你也開始在朋友間嘗試練習,成為一種反應的習慣,甚至表現不錯,自然讓你以為這樣的互動是幽默好玩的。

但是,這樣的互動放在陌生的新朋友,或是不喜歡被開玩笑的朋友身上,常常會讓對方不舒服,第一時間,你不會質疑這樣的幽默有問題,你可能會繼續嘲笑對方開不起玩笑,卻忽略覺察對方的狀態。

以上,可能都是朋友之間遇到自我感覺良好者的內心感受,不僅無法獲得他人的尊重與重視,反而呈現莫名的自大。有可能你並不這樣認為,但是這樣的言行表現,卻很容易讓別人對你產生這樣的印象。 (相關報導: 情侶經常為小事吵架,就代表三觀不合?心理師一席話突破盲點:用錯思維只會吵不停 更多文章

不想說好聽話的心理分析

即使知道人際互動應該要說好話來維繫人際關係,但對有些人來說,只要沒有自我提醒,或是工作要求,好像就會回到最自在的自己。但為什麼說好話就不是做自己?為什麼說好聽話這麼難?可能有下列幾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