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大經濟系事件到「女生說不要就是要」:為什麼這些「玩笑」不能就這樣算了

那些粗製濫造的歧視性笑話,如何讓弱勢放棄發聲?(Unsplash)

在這樣的環境底下,身為一個女性、性少數或者原住民,或許你仍然擁有『說出』各種言論的自由,但如果在很大程度上,你的說出來的言論不會被人認真對待,甚至不會被人認真反駁,你又為什麼還要說呢?

上個星期,在台大經濟系系學會選舉中,兩位就讀大一的候選人提出了嚴重歧視女性、性少數和原住民的政見,遭到了廣泛的批評。隔天,兩位同學在臉書上貼出了道歉聲明,稱自己「並無惡意」,只是「玩笑尺寸(按:應指尺度)」拿捏不當。

其實,「沒有惡意」和「只是玩笑」,這兩個都是加害者最常採用的辯解之詞。主流社會聽到這兩種辯解,通常也都很買單,認為加害者如果沒有惡意或只是想開開玩笑/反諷,事情就沒有那麼嚴重,不必太過苛責他們。

但我必須指出,即使他們真的沒有惡意並且只是想開玩笑,這也不會讓整起事件變得不那麼嚴重。事實上,他們「沒有惡意」並且「只是開玩笑」這兩件事,反而更加顯示出女性、性少數和原住民在台灣社會中的艱難處境。

首先談「沒有惡意」這件事。假使兩位候選人真的沒有惡意,那麼這就意味著他們沒有傷害人的意圖。他們沒有傷人的意圖卻還是說出了那些話,那麼就顯示出在台灣社會裡,絕大多數人對歧視性的言論其實非常寬容,也絕少駁斥那些說出歧視性言論的人。

若非如此,這兩位在台灣成長的大學生,不太可能沒意識到「A罩杯以下女生國防必修2學分」、「處女強制參加舞會」、「LGBTQ與狗不得在會辦打傳說對決」等等這些話,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如果我們因為兩位候選人「沒有惡意」就淡化(downplay)事情的嚴重性,將會使得我們忽視這起事件背後的結構性問題。(延伸閱讀:只想讓你了解我受的傷,為何如此困難?台大經濟系學生政見風波

道歉聲明的另一個重點,在於聲明他們提出的政見並不是認真的,而是一個玩笑。我相信兩位候選人的政見的確不是認真的,但我們必須認真思考這類「不認真」的言論,是否會對某些人的言論自由造成傷害。

「開玩笑」風氣如何妨礙了言論自由?

作家吳曉樂在她的臉書留言近期的演講中都指出,根據她長年受邀去高中校園演講所得到的觀察,她認為在最近這一、二年裡,學生們比以前更經常使用「女生去洗碗」、「可是人家是女生欸」等等幾個固定的流行語句來調侃女同學。

我自己的觀察也是如此。經濟系兩位候選人的歧視言論蔓延之後,顯然勾起了許多人的創傷回憶。有不少女性在臉書上寫下自己遭受到性騷擾和性霸凌的經驗,希望能獲得社會大眾的正視。但很遺憾地,在這類描述女性經驗的文章底下,幾乎總是會有人貼出幾個固定用來嘲諷、貶低女性的玩笑語句,例如「洗碗機」、「盆栽要剪」等等。當然,除了這些時下流行的玩笑語句之外,更傳統的玩笑也是經常可見——我指的就是那些把女人貶低為性玩物的玩笑。

這些玩笑固然可能令人不快,但問題是,它們到底會不會對言論自由造成傷害? (相關報導: 只想讓你了解我受的傷,為何如此困難?台大經濟系學生政見風波 更多文章

哲普作家朱家安給出的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在朱家安的文章中,他指出系學會候選人在政見裡用惡搞方式提出許多「不認真」的言論,會讓人難以辨認言論市場上到底哪些話是認真的,哪些話又是嘲諷、惡搞,從而使得認真的討論和辯論變得窒礙難行,或者至少是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