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真的知道自己的小孩喜歡什麼嗎?還是說,他們只是照著性別和刻板印象的組合把小孩分類,就跟他們把玩具分類一樣呢?
「給愛聽床邊故事的小公主⋯⋯有每個女孩都著迷的 #冰雪奇緣,還有最奇幻的 #彼得潘⋯⋯現在跟著你家小公主發揮無限想像,寫下屬於你們的童話故事吧!」
這段樂高廣告文宣令人驚訝,不但是因為現在已經是2023年,同時也是因為,就在兩年前,樂高官方才剛宣告要協助對抗性別刻板印象,讓不管是什麼性別的小孩,都能更平等和自由地玩樂和學習。
擋在女孩和樂高之間的性別偏見
讓我們回到一年多前,2021年10月13日,響應聯合國國際女童日,樂高發佈了一份關於遊玩和性別的研究結果。這份研究由樂高委託,執行單位是美國 NGO 吉娜·黛維絲媒體性別研究所(Geena Davis Institute on Gender in Media),涉及的研究對象是超過7000位、遍佈全球的家長和小孩。主要的研究結果都不超出你對這社會的理解,像是:
- 74%男孩和62%女孩認為活動有性別之分,有些活動適合男孩,有些活動適合女孩。
- 有71%男孩和42%女孩擔心自己會因為性別和玩具對不上而受人嘲笑。
- 76%家長說會鼓勵小孩玩樂高,不過這是當小孩是男生的時候。如果生的是女兒,數字就掉到24%。
你看得出來為什麼樂高在意這件事,樂高官網的文章標題也顯示樂高相當了解是什麼擋在了女孩和樂高之間:
〈女孩們準備好克服性別規範,但社會仍然持續強化偏見,阻礙了她們的創造潛力〉(Girls are ready to overcome gender norms but society continues to enforce biases that hamper their creative potential.)
在這篇文章裡,樂高宣告自己的承諾:
「確保共融(inclusive)玩樂、挑戰性別規範,這些事情都很重要。這不只是為了女孩,而是為了所有小孩。我們了解,男孩也得抵抗性別偏見,才能用更有創意的方式遊玩,或者遊玩一般被認為是「給女生的」的玩具。時至今日,依然有71%的男孩和42%的女孩擔心他們會因為自己的性別和玩具對不上而遭人取笑。
我們承諾讓樂高在遊玩上更加共融,確保孩子從現在起能夠創意玩樂、不受性別刻板印象的限制。我們知道這事不是說說就算數,所以從現在2021年開始,我們會和吉娜·黛維絲媒體性別研究所,以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密切合作,確保樂高的產品和行銷適用於所有人,並且能夠排除性別偏見和有害的刻板印象。」

「共融」可以理解成「對所有人開放」。例如若一個職場的共融性越高,代表不同性別、宗教、膚色…的人都可以在這裡得到相同的機會和接納,不會被排擠、冷落。樂高希望自己做的玩具更共融,這樣家長才不會跟妹妹說「可是樂高不是男生玩的嗎?」然後去買芭比。
就在樂高如此宣示的同時,《衛報》也報導樂高產品與營銷長 Julia Goldin 宣布樂高「已經停止以『女孩』、『男孩』替玩具分類或標籤,並且,消費者在 Lego.com 上面也不再能以性別搜尋玩具」。 (相關報導: 朱家安:白雪公主可以是黑人嗎?五種角度談迪士尼的「政治正確」 | 更多文章 )
但,樂高臺灣有做到「擁抱共融」嗎?
然而,Goldin 在2021年的說法顯然不適用於2023年的樂高臺灣臉書粉絲頁,在2023年3月,這個頁面前後發出了幾則以「女孩」為號召的系列貼文,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