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第21屆總統競選活動於5月12日正式展開,將於6月3日投票,總共7名「全男陣容」候選人陸續提出政見,卻在「性別平等政策」上普遍零星、毫無力度。《韓國時報》稱,他們幾乎忽視年輕女性的利益——而這群女性,正是在尹錫悅彈劾抗議中的關鍵力量。
根據數據機構 Global Economic 委託 HANGIL Research 13日調查的民調顯示,「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支持度一馬當先,為49.5%;「國民力量黨」的金文洙為38.2%;「改革新黨」的李俊錫為5.7%。李在明與金文洙之間的差距為11.3個百分點,超過調查誤差範圍。
為何性別政策在南韓很重要?
剛被彈劾半免下台的尹錫悅,在性別政策上的表現並不理想,南韓的「性別平等指數」(gender equality index)甚至跌至歷史最低點。該指數由南韓促進性別平等的中央行政機關「女性家族部」(여성가족부)自2010年開始發布,滿分為100分,每年都會有小幅成長;2021年達到歷史最高 75.4分。然而,在尹錫悅上任後,2022年跌至 66.2 分、2023年再跌到 65.4 分。
《韓國時報》指出,這與尹錫悅領導下造成的南韓性別平等政策受挫有關。競選期間,尹錫悅一再聲稱南韓女性沒有遭受「系統性的性別歧視」。他的政見之一,甚至是要廢除「女性家族部」。尹錫悅3月當選後,很快就宣布要暫緩這項措施,最後不了了之。
「女性家族部」(여성가족부)的英文翻譯為「性別平等及家族部」(Ministry of Gender Equality & Family),但韓語翻譯將字眼聚焦在「女性」,長期以來被誤解為「只為女性爭取權益」;但多數人忽略的是,女性主義的目標就是「追求性別平等」。
性別對立長期困擾著南韓社會。根據上屆大選後的調查,20多歲及以下的男性選民有多達58.7%投給尹錫悅,反觀同年齡層的女性選民,過半投給李在明。最終,尹錫悅僅以不到1%的差距(票差僅24萬7,077票)險勝對手,成為第20屆總統。
從上屆大選就不難看出,年輕女性的政治立場已成為關鍵。尤其在尹錫悅遭彈劾調查期間,大批20至30多歲女性走上街頭,呼籲推動性別平等改革,聲浪甚至引發國際媒體關注。然而,這些訴求到了本屆總統選舉,卻彷彿被「集體消音」。根據《韓國時報》觀察,這7位全男性候選人,在性別平等政策上缺乏系統性。
2024年12月14日,韓國國會彈劾總統尹錫悅案過關,抗議民眾在國會外知道消息後陷入狂歡。(美聯社)
李在明:模糊帶過,態度轉趨保守?
目前民調遙遙領先、最被看好的候選人「共同民主黨」李在明,在他的「十大產業承諾」中,只有細部內容偶有提及性別平等或女性。包含:工資平等制度、加強女性企業主安全措施,並承諾加強對社會暴力的懲罰與被害者保護措施,但這項措施並未具體提及女性。
《韓國時報》稱,在5月6日的記者會上,當媒體詢問李在明是否會針對女性提出具體政見時,他的回答是:「你為什麼一直把男女分開?大家都是韓國人。」共同民主黨13日對此試圖「補破網」,改口表示正在制定李在明針對女性選民的競選承諾。但截至13日,李在明的公開競選活動中,尚未出現任何以性別平等為核心的訴求。
2025年5月12日,民調領先的南韓「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在首爾的競選造勢活動,披上黨外套。(美聯社)
金文洙:「生育加分」惹議,政策回到20世紀?
保守派「國民力量黨」的金文洙,則提出了幾項以生育和育兒為重點的支援措施,包括為新婚夫婦提供住房援助、不孕症治療和撫養孩子的經濟支援。
然而,金文洙4月23日提出一項主張:提出「不分性別的兵役加分制度」,讓「服兵役者得到公正的補償」,並「藉此擴大女性職業軍人的數量,將女兵比例從11%提高到30%」。南韓在1961年就實施「兵役加分制度」,規定在錄用公務員時,對服役2年以上軍隊的人員給予5%的加分,但此舉間接排除了女性與身心障礙者等群體競爭公務員名額的機會,在1999年被南韓憲法法庭裁定違憲。
這樣的政見,像是把女性對「保障權益」的訴求,解讀成「想加分」的願望,模糊焦點、拋出過時方案,恐怕只是「已讀亂回」式的性平對策。
風波未止,據《中央日報》稱,一則金文洙與市民的簡訊對話被分享到社群媒體,再次點燃輿論。他聲稱「女性生育和服兵役都會加分」,引發女性選民憤怒:「沒生孩子的女人就不是女人嗎?」批評聲浪直指他將女性價值限縮於生育功能。
金文洙於13日在臉書發文致歉,強調國民力量黨從未將「生育加分」納入正式政見,並辭去競選總部副指揮一職,以示負責。
2025年5月12日,南韓保守派「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金文洙於首爾的菜市場拜票與一位女性握手。(美聯社)
李俊錫:主張「小政府」,提案廢除女性家族部
本屆最年輕、40歲的候選人李俊錫,來自保守派小黨「改革新黨」,他再次主張廢除「女性家族部」,並將此納入他的「小政府改革計劃」中。
根據李俊錫的政策提案,現有19個部會將精簡重組為13個部會。其中包括:廢除統一部,將其業務整併入外交部;廢除「女性家族部」,將其職能分別交由保健福祉部與行政安全部接手。
2025年5月12日,本屆最年輕、40歲、來自保守派小黨「改革新黨」的南韓總統候選人李俊錫,於首爾的造勢活動發言。(美聯社)
權英國:自稱女性主義者,唯一提出性別平等政策
進步派小黨「正義黨」的權英國,是目前唯一一位明確提出與性別平等和女性相關政策的候選人。他在13日首爾的競選造勢活動中直言:「我是一名女性主義者,夢想著一個女性安全、受尊重的國家,每個人都不受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沒有人會因性傾向受到歧視。」
權英國提出一系列具體政策,包括將「女性家族部」的地位提升為國務副總理級的「性別平等部」,這在南韓行政體系中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南韓《政府組織法》,國務副總理可由特定部委的長官兼任,但一般是主管重大政策的部門長官兼任。目前,南韓政府僅「企劃財政部」和「教育部」部長兼任副總理職務。若將性別平等部提升至副總理級,意味著性平政策將獲得內閣更全面的重視。
此外,權英國承諾推動頒布全面的「反歧視法」,並設立專責處理厭女、家暴與數位性犯罪的機構。他也提出修改《民法》,讓新生兒能依父母任一方姓氏登記,並導入性別平等工資揭露制度,要求企業公開男女薪資差距。
南韓進步派小黨「正義黨」總統候選人權英國,曾參與2024年6月1日的首爾酷兒遊行。(翻攝自正義黨Instagram)
南韓女性的訴求是什麼?
根據南韓媒體《Women News》對1000名20至39歲女性選民的調查,她們最關切的不是象徵性的口號,而是具體而迫切的制度改革:建立安全的終止妊娠醫療系統、嚴懲未經同意的性行為、並制定全面的反歧視法。
韓國婦女團體聯合會(한국여성단체연합)負責人金敏文貞(音譯,김민문정)表示,當尹錫悅下臺的「光明革命」被政客們讚頌為民主勝利時,那些真正站在廣場、撐起這場革命的群體——女性、性少數者、移民、勞工與農民——卻在選戰中被默默抹除。
「這種歧視、排斥和仇恨的政治,不應該再被接受,」金敏文貞說:「我們必須認識到,性別平等是民主的基石。」
但女性選民並未沉默,她們正以選票與行動,試圖再次讓性別平等成為政治議程的一部分。正如曾在彈劾抗議中響起的少女時代〈再次重逢的世界〉的旋律與歌詞——
「在無數未知的路途上,我追尋那微弱卻堅定的光芒。無論何時,我們將一路同行,在重逢中迎接全新的世界。」
2024年12月6日,南韓的示威者在國會大廈前遊行抗議,要求彈劾總統尹錫悅。(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