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公布的11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惡性腫瘤)已連續40年成為第一名,去年更奪走台灣人5萬餘條生命。癌症雖已不算絕症,但在過程中需面臨的治療時間與其併發症,仍舊是重要的健康課題。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在謝哲青、路怡珍主持的《下班經濟學》中,揭開防癌的飲食習慣,一起來看看!
10種症狀恐是癌症前兆
劉博仁表示,常見的罹癌前兆包含:
1.體重莫名減輕。2.耳朵莫名痛不停。3.一直食慾不振,噁心想吐。4.身體長出不明原因的腫塊。5.聲音突變沙啞。6.傷口久不癒合。7.大小便不正常出血。8.皮膚發癢找不出原因。9.痣發生明顯變化。10.更年期後陰道出血。
劉博仁分析,當自己發現體重莫名減輕時,先別高興得太早,「因為身體可能出問題。」他說,變瘦並非完全是癌症的前兆,但高機率有些內臟的疾病。劉博仁分享,之前有個案例是,一病患變瘦時稱自己容易倦怠、食慾不振,懷疑是不是營養不良,「兩個月內瘦了7、8公斤」,後來一照超音波才發現胰臟有異物,且CA19-9(人類大腸癌細胞株中發現的一種抗原,大腸癌或胰臟癌、膽管癌均會高度表現CA19-9)不斷往上跑,劉博仁驚覺不妙,安排該病患至大醫院做斷層,「結果發現胰臟癌,而且居然肝臟也轉移。」
劉博仁指出,像這種內臟的腫瘤來講,會導致我們吃得不是很好、吸收不好、體重下降等,所以需特別小心。他也說,若莫名的感覺自己胃口不好,高機率是消化系統出問題,包含食道、胃、大腸,乃至肝、膽與胰臟等;而針對「體重莫名減輕」有何標準,劉博仁提及,三個月內若體重減輕原來體重的5%,就要當心了。
此外,「聲音沙啞」也是大眾常見的毛病之一,劉博仁解釋,聲帶為兩個肌肉,而聲帶可能因為唱歌或吸菸、酗酒、胃酸逆流等導致磨損。「如果我的聲帶運動,有一邊聲帶不動,會造成聲音較特殊的沙啞,這種沙啞類似氣音,就要注意可能是甲狀腺癌或肺腺癌。」不過,劉博仁也說,不是沙啞就是癌症,還是要請醫生檢查確認。
針對「皮膚發癢找不出原因」,劉博仁表示,若是全身性的皮膚發癢,就要注意一下,而這種發癢不像蕁麻疹一塊一塊的「風疹塊」,而是慢性的癢、東抓西抓的,很可能是肝臟或膽囊出問題,比如膽汁排泄出狀況,所以膽紅素會偏高,進而刺激皮膚發癢;若皮膚異常發癢合併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現象,就要立即就醫。
吃什麼癌細胞會消失?醫公開5大防癌聖品
1.十字花科蔬菜
劉博仁醫師表示,曾有一位罹患子宮內膜癌早期年約30歲的病患,有醫師建議該位女患者要拿掉子宮。劉博仁醫師和該為病患說,按照西醫的理論應該是要拿掉子宮,不過該位未婚的患者覺得不行拿掉,因此劉醫師建議他改善生活習慣,像是不熬夜、多運動、多喝水、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再加上醫師搭配抗癌營養素的治療,過了半年後該位女患者的切片報告結果已沒有癌細胞。
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每位患者的情況不一定相同,應與醫師討論治療對策,並改善飲食與作息,才能找到更適合每位患者的治療方式。
2.大蒜或薑黃
劉博仁分享,大蒜裡面的大蒜素與大蒜烯,它們除了能抗菌,也對於細胞中DNA的保護、預防細胞DNA鏈結的斷裂是有好處的,「所以以前有研究稱常吃大蒜的人,大腸內的息肉比較少,大腸癌發生的機率會降低很多;甚至有研究認為,大蒜對於幽門桿菌的抑制是有某種程度的效果。」
3.菇類
近來有研究發現,常吃菇的女生,可以降低60%至70%的乳癌。劉博仁表示,菇內含多醣體,多醣體是一種葡萄糖聚合物,可以促進人體腸子旁邊的所有淋巴結活化,去幫你抗癌;另菇裡面還有維生素D2,稱麥角固醇,在身體裡會轉換成人體需要的維生素D。
4.中小型的海魚
劉博仁指出,中小型海魚內含的EPA(二十碳五烯酸)與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對人體來說可抗發炎與抗腫瘤,「尤其是EPA,對腫瘤預防是有根據的。」至於該怎麼「挑魚」?劉博仁說,國內有醫學中心做過研究,若長期吃大型魚(旗魚、鮪魚、鯊魚、圓鱈等),容易汞中毒;此外,劉博仁提及,有一種小型魚叫馬頭魚,它的mercury汞很高,在美國FDA是blue,就是警告孕婦不要吃。
劉博仁說,相較大型魚,鮭魚、鯖魚、秋刀魚與竹筴魚等中小型的海魚,是比較安全的;「淡水魚來講,它EPA與DHA比較少,所以多食用對抗癌也有幫助。」
5.好油脂
目前對人體最健康的為Omega3與Omega9,劉博仁進一步解釋,像是苦茶油、橄欖油、酪梨油或所有玄米油這一類的裡面皆富含Omega9這種油酸,苦茶油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抗癌的部分,Omega3脂肪酸(就是EPA與DHA),魚的話就補充點魚油,「吃素的人也可選擇偏素食的Omega3,像是紫蘇油、亞麻仁籽油等,稱做ALA,效果雖不像魚的EPA與DHA來得好,但多少補充的話,它還是會轉變到EPA及DHA,具有某種程度抗發炎的功能。」此外,若要選出真正的「好油」,來避免肺癌,需注意以下三點:「暗色玻璃瓶裝」、「冷壓榨取完整保留營養素」以及「注意發煙點」。
多吃水果、蔬菜汁可以防癌抗癌嗎?
三大癌症迷思中,第一個為「水果、蔬菜汁可以防癌抗癌?」劉博仁直言,需打上問號。以蔬菜為例,裡面纖維質非常高,效果極佳,水果也不錯但缺點為糖度太高,「多蔬少果」就是希望避開糖。若把水果打成汁,它的升糖指數會變高,增加肥胖與心臟疾病的風險。所以飲用水果汁、蔬菜汁並不能說可以防癌抗癌,但是對身體有幫助,且要謹記一原則「儘量吃原型的食物」;蔬菜的部分,煮熟的蔬菜一碗約兩份,一天三餐至少六份。
第二個迷思為「少吃飯能餓死癌細胞?」劉博仁表示,少吃飯可以減重,但完全無法餓死癌細胞,他說,有一種飲食法為生酮飲食,就是把碳水從原來的50%到60%,降到5%,屬非常嚴格的生酮,逼著你的細胞不去利用葡萄糖,是用油脂,那相對餓死癌細胞「可以說得通」;但若不吃飯,可是我一樣吃水果,這樣碳水加起來還是超過很多,所以並不能說少吃飯就能餓死癌細胞,但少吃飯少吃澱粉確實可以變瘦,「且它會讓人體內胰島素阻抗下降,這就是所謂的減糖飲食。」
至於最後一個迷思「抗發炎吃藥比吃食物有效?」劉博仁指出,從抗發炎的食物來吃一定對身體比較好。
抗癌必備3類食材
1.好的蛋白質
劉博仁說明,白肉蛋白與植物蛋白都是好的蛋白質,對抗癌有幫助。
2.好油
如上述所言,人體內約70%由水分組成,而剩下的30%有一半是由油所構成,所以吃好油很重要,Omega9與Omega3皆屬好油,「但你如果常常外食吃太多,外面店家多半是使用調和油或沙拉油,這都Omega6很強的,非常容易促進發炎。」
3.營養素補充
劉博仁推薦,益生菌是一定要吃的,因為其已被證明功能不光只是抗過敏,甚至對化療、放療及做標靶藥物等皆有輔助的效果,所以益生菌從腸道的黏膜調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魚油、鋅、維生素C與維生素D3都有抗癌的幫助,而「硒」這個元素是在肝臟一個解毒酵素稱「谷胱肝肽」裡是一個重要因子,它對於像乳癌以及甲狀腺癌、大腸癌的預防都有幫助,而該元素在大蒜、堅果裡有很多。
(相關報導:
比柳丁、橘子更厲害!7種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不只可以抗發炎,還能改善便祕、抗癌症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