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阿長,那一床的家屬好兇,我剛才不知道該怎麼辦?」「阿伯,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你一個人住院,下床一定要小心,不然又要跌倒了啦,怎麼講都講不聽。」「你態度怎麼這麼差。」「我是關心你耶,你幹嘛誤會我的意思,我就沒有那個意思!」「你還說,你就是那個意思!」
臨床溝通常常「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不僅容易造成雙方誤解,也可能衍生醫療糾紛。根據統計,醫院病人滿意度最低的就是「態度不良」,探究其根源多是因為溝通誤會所發生,「一切都沒有那個意思!」
馬偕紀念醫院護理部主任蔡榮美表示,為解決臨床護理師可能面臨的溝通情境困難與障礙,建立醫病溝通良好的基礎是醫療環節的助力,透過擬真的情境式互動實務演練,建構有效的溝通與訓練應對技巧,目前引進的AI虛擬人訓練計畫,就是著眼於照護過程中情境,藉由預先演練,熟能生巧的訓練方式,增加護理師更多實務經驗。
蔡榮美說,護理工作不論是專業技能或應對技巧,都非常重視傳承,傳統是學姐帶著學妹,但訓練結果無法具體有效評估成效,且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非常難以制式化去解析應對結果;拜科技之賜,AI虛擬人訓練可以透過情境式動學習,生成「溝通技巧、傾聽與理解、同理心表達、情緒管理、專業態度、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七大面向,以分數及分析產生報告。而這張「成績單」除了可以幫助學習者瞭解與AI虛擬人互動過程時的問題點,亦能提升個人自我成長與成為團隊間彼此學習改進的參考。
AI虛擬人訓練計畫 16種情境訓練護理人員強化溝通
護理部督導李玉霞表示,護理部VR(虛擬實境)教案主題及情境設計為臨床常見之溝通困境,教案設計者可設定學習目標、提供資訊、設定虛擬人的情緒或對話條件,對話生成內容則由HTC預設,就可即時讓虛擬人對學習者做出合適的回應。目前AI虛擬人訓練計畫包括安撫病人情緒、器捐家屬會談、化解病人拒絕合作困境、疾病治療說明等有16個情境主題,可以選擇任何一個主題,進行與AI虛擬人互動,不論是用說的回應,還是文字回覆,均可以產生下一次對話練習。協助護理人員在無風險環境中反覆練習,強化抗壓應對與團隊協作溝通力,打造更具韌性的醫療職場文化。
實際進行過AI虛擬人訓練計畫的王姓護理師說,到職10年看到形形色色的病人及家屬,第一次嚐試這項訓練計畫,評估結果專業態度達到80%,但傾聽與理解、同理心只拿到40%,足見自己還有更大的改進空間。
馬偕紀念醫院醫學教育部主任李朝雄表示,此次合作訓練教案設計導入 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CBME)核心理念,並透過AI即時分析與回饋評量學員訓練表現。護理師的工作必須有非常好的溝通技巧,過往的訓練方式較缺乏系統性,透過AI虛擬人訓練計畫,可以幫助護理師快速進入臨床工作狀態,且不限於新進或資深護理師;當然,虛擬人有時候真的會出「難題」,回答時可能要更懂得情緒的控制與技巧的拿捏,一切都只是希望能夠讓演練更多元化,不僅護理師適用,一般臨床工作者均可以透過這項訓練計畫多一點經驗值。 (相關報導: 美元避險屬性回不去了?阮慕驊曝3原因「功能盡失」:不信,去問川普 | 更多文章 )
李朝雄表示,有些護理師在實際面對病人時會較為靦腆,或因為處於不熟悉的情境而未能即時回應,可以藉由AI虛擬人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演練,未來期許能做更多職類與專業領域的推廣,達到醫病溝通無障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