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國家深受飢荒威脅,光在東非地區就有多達2800萬人仰賴人道救援,世界展望會的數據更指出,2017年年底前,約有100萬名孩童將死於嚴重營養不良,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糧食問題,非洲2間豆子「基因銀行」已經育成「超級豆子」,該種豆子可以在乾旱條件下生長,為非洲的糧荒問題帶來一絲曙光。
超級豆子生長快、產量高、耐乾旱
這種所謂的「超級豆子」(super bean)不僅成熟時間短、產量也高,近來受到烏干達政府與農業專家的大力推廣。烏干達農民歐琵歐(Richard Opio)表示,他們以前只能收成2袋一般豆子,現在則能收成6袋「超級豆」,足夠餵飽一家人。

除了高產量之外,「超級豆子」還可以抵抗乾旱。非營利組織「國際熱帶農業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opical Agriculture,CIAT)表示,非洲地區的乾旱問題嚴重,不僅導致適耕農地逐漸消失,更是饑荒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這些以傳統方式培育而成的豆子可以抵禦乾旱,能夠成為較穩定的食物來源。
Story of a "super" bean in @NewYorkTimesGHS: "The beans have been bred by conventional means to resist the drought conditions that can lead to starvation as arable land disappears." https://t.co/dISc0TMD6S @chippy @CGIAR @cgiarclimate @_PABRA @ajarviscali @CtMugisha @CMwonger pic.twitter.com/D93fWrPllK
— CIAT_Africa (@CIAT_Africa) 2017年12月4日
分發超級豆子種子 讓100萬難民自給自足
非洲目前有2間「基因銀行」,歐琵歐種植的超級豆子「NABE15」,便是由CIAT經營的基因銀行所培育而成,且是最受歡迎的品種。這間基因銀行位在烏干達首都康培拉(Kampala)近郊,儲存大約4千種豆子,包括鄰國盧安達的多種豆子;盧安達在1994年爆發種族屠殺危機時,不僅造成80萬人死亡,多種豆子也都一併消失。另一間「基因銀行」則位於非洲南部的馬拉威。這兩間銀行會將收藏的豆子送往30個遍佈非洲大陸的合作國家,針對不同的氣候、環境條件, 進一步培育。
烏干達不僅向國內農民推廣超級豆子,更希望藉此解決該國龐大難民的糧食需求。烏干達是非洲最大的難民收容國,約有1百萬人為了躲避南蘇丹的戰亂,受困在烏干達北方。儘管聯合國已經提供烏干達數十億美元的救助金,救援難民的糧食存量仍然遠遠不足。為了減輕烏干達的負荷量,聯合國農糧組織(FAO)近來已與1家大型供應商簽約,預計將發放21噸超級豆子給難民耕種,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自給自足,而非全然依靠外界救援。

FAO在烏干達的資深專案經理奧凱洛(Beatrice Okello)表示,50公斤的超級豆子種子,就可以長成2千公斤的豆子,「為了讓糧食配給系統更加完善,開發新的食物來源非常重要。」目前超級豆子的種植範圍,主要在烏干達北部,透過邊界的貿易行為,超級豆子的受益者開始擴散到饑荒嚴重的南蘇丹,可望解決更多難民的糧食需求。

超級豆子非100%完美 可能吸引蟲子散播疾病
雖然被稱為是解救非洲糧食問題的新希望,但超級豆子並非完美無缺。非洲豆子研究聯盟(Pan-African Bean Research Alliance)執行長布魯查拉(Robin Buruchara)表示,超級豆子的亮紅色外皮,加上味道比一般豆子甜,很可能會吸引較多的害蟲,進而散播疾病 。 (相關報導: 南蘇丹百萬難民困在烏干達 聯合國難民署警告:援助糧食已經見底! | 更多文章 )
CIAT非洲分部負責人阿拉巴(Debisi Araba)則說:「要讓一個品種兼具生長速度快、抗乾旱、抗害蟲、高營養等所有優良特質,非常困難。如果成功的話,他就是『超超級豆子』了。我們正在努力朝這個目標邁進,之後我們也會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試著開發超超級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