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基改作物 文章列表
#
基改作物
約 4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台美談判美豬牛、基改品恐成條件 黃揚明示警一問題讓民進黨「頭很大」
美國對等關稅風暴衝擊台灣產業,總統賴清德日前才說台灣已列入美國第一波談判名單,台美雙方亦於今(12)日進行視訊會議,針對關稅議題、非關稅貿易障礙等經貿議題進行磋商。對此,媒體人黃揚明在節目《週末大爆卦》提醒,美方所要求的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涉及基改作物、美豬、美牛標示問題,政府應將談判的可能衝擊告訴民眾,而在野黨也要嚴格監督,避免因為關稅問題犧牲國民健康權益。
蔣帆威
2025-04-13 08:10
風生活
即時
「一圈有12排」是非基改玉米,為了健康千萬別吃?事實查核中心說話了
近期在長輩社群群組中再度瘋傳一張「辨別基改玉米」的圖片,聲稱只要玉米一圈有12排玉米粒就是「非基因改造玉米」,超過12排者則為「基改」,並呼籲民眾「為了健康不要亂吃」。然而,這項說法早在2020年即遭專家打臉,事實查核中心提醒,玉米排數與是否為基因改造無關,切勿再轉傳錯誤資訊。
王宇薇
2025-03-21 16:31
新聞
國際
反疫苗政客卻掌管公衛體系?小羅勃甘迺迪要「讓美國再次健康」,恐有大量企業反撲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Trump)新內閣名單,讓外界再一次大感震驚,他決定提名、知名「反疫苗人士」小羅勃甘迺迪(RobertF.KennedyJr.),擔任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部長,負責整個美國的公共衛生體系,包含藥物審核、食品安全、疾病監測與醫療保險補助計畫的運作,假如甘迺迪真的獲得聯邦參議院批准,這將代表美國未來四年,公衛體系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衝擊,但可以確定的是,他本人勢必將在參院審核階段,先面臨嚴峻考驗。
李靖棠
2024-11-15 17:54
評論
國內
專欄
林基興觀點:趨嚴氣候變遷的農業對策
應付氣候變遷,人人有責。最近,有些農業人士提倡有機農業以緩解氣候變遷,因農業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目前全球的四分之一,機械與農化物摧毀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對策是轉成有機農業耕作。
林基興
2024-08-16 06:30
評論
國際
國內
專欄
姜保真觀點:歐洲農民吵鬧什麼?-台灣怎麼借鏡
過去半年歐洲農民駕拖拉機堵路抗議。這新聞事件雖是持續性的,卻被歐洲及中東兩場戰火掩沒了焦點。在遙遠的台灣可能只有得到浮泛的表面印象:「歐洲農民好可憐、他們政府不照顧農民」。不過我們心頭難免納悶:歐洲農民還會喊窮叫苦?
姜保真
2024-04-18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英國《衛報》解析中國備戰:為防食品、能源遭禁運,習近平下令確保供應穩定
去年10月13日,抗議清零封鎖的活動人士彭立發,在北京四通橋掛上鮮紅的反政府標語「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鎖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3天後,習近平在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這兩人儘管立場相反,但都一致指出中國的弱點在於擔心缺糧。
蔡娪嫣
2023-05-30 03:10
評論
國際
政治
財經
專欄
經濟
陳為廷專欄:小心台美貿易倡議成總統大選前未爆彈
離開台灣一段時間了,有時候我想關心一些朋友最近都在幹嘛,就會點進立法院公報系統,看看逐字稿,關心他們最近都在質詢什麼。
陳為廷
2023-02-01 13:50
新聞
國際
烏克蘭戰爭催生「歐盟大團結」!《經濟學人》:如何克服內部分歧、維持長期團結是關鍵
俄羅斯2月24日揮兵入侵烏克蘭以來,歐盟各國比預期更迅速、更團結地宣佈對俄羅斯祭出一系列制裁,其中包含對俄國航空司關閉領空、史無前例地援助烏克蘭武器與款項、將數家俄國銀行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然而,當烏克蘭戰爭罕見地促使歐盟大團結之際,《經濟學人》則指出歐盟接下來該如何維持這份團結,將是烏俄衝突發展及歐盟未來走向的關鍵。
陳艾伶
2022-03-22 04:00
新聞
政治
反萊豬公投若通過 朱敬一:美國協防台灣積極度恐降低
四大公投將於下周登場,中研院士朱敬一表示,若反萊豬公投通過或禁止福島食品進口,將會使美國、日本「不太爽」,也許他們協防台灣的積極度就會降低,中國武力犯台的機率可能增加。
羅立邦
2021-12-10 20:32
地方新聞
品味生活
台北
「基改食品原料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權」潘子明教授專業解析基改食品
基因改造作物問世至今已20多年,而在這20多年間,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潘子明名譽教授參與台灣所有的基改食品原料案件審查,為台灣人的食品安全把關。本文專訪潘子明教授,藉由教授的專業見解,我們將更能透徹了解基改食品原料的市場價值與未來趨勢。
陳逸群
2021-09-27 11:10
地方新聞
品味生活
台北
地方頭條
基改食品安全嗎?專家道出的真相,令人出乎意料!
基因改造(基改)食品到底安不安全?許多對基改食品的刻板印象,若以科學實證的基礎仔細檢視,真相令人出乎意料!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林奐妤博士,以生物技術專業的觀點出發,和讀者分享正確的基改食品知識。
陳逸群
2021-09-24 11:10
品味生活
Green MondayxCalifia Farms 植物奶強勢登台 展現植感美學
以人工智慧技術AI為根基的飲食趨勢預測平台「Tastewise」指出,2027年植物性食品市場將達到742億美元。除了健康意識抬頭外,更大的原因是蔬食有助於地球永續發展,而提倡綠色飲食的GreenMonday暨OmniPork新豬肉在亞洲蔬食界掀起熱潮後,又再次給台灣蔬食者帶來好消息!引進美國植物奶大廠CalifiaFarms植物奶系列強勢登台!
唐可欣
2020-10-06 22:46
新聞
國際
風書房
藝文
【Gene思書齋】「我們不僅無知,也從不單獨思考」 《知識的假象》揭露科技加劇無知現象
我們每天都會用馬桶吧?也會拉拉鍊幾十次吧?那麼請問,用了馬桶後沖水或拉錬的運作原理是啥?
黃貞祥
2019-09-29 13:00
品味生活
健康兩大刺客—「自由基」與「糖」 三種食物齊對抗
近年來,國人日益注重預防醫學的觀念,大約在十年前開始,「自由基」這個名詞就已經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自由基是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自然產生的物質,陽光裡的紫外線、手機電器產生的電磁波、輻射、抽煙或吸入二手煙等也會產生大量自由基;而現代人普遍熬夜工作、壓力、憂鬱煩躁也都會增加體內自由基的形成。
Amada
2019-03-26 17:50
風影音
國際
風書房
藝文
【Gene思書齋】說好的尊重專業呢?凡事問臉書、谷歌大神、鄉民懶人包 美國也面臨「專業之死」
當你生活遇上問題,是找本相關領域的書來研讀,還是用谷歌大神搜尋?是想要問專家,還是去PTT裡看看鄉民怎麼說?
黃貞祥
2018-12-16 19:00
新聞
國際
地球越來越熱,糧食作物還種得活嗎?「廢棄高速公路隧道」成解方,南韓打造直立型智慧溫室
今年北半球熱浪警報頻傳,高溫連帶影響作物生長,促使各國政府加緊腳步因應糧食生產危機。今年8月南韓也飆出攝氏41度高溫,不過南韓當局去年早有先見之明,協同企業率先試驗,將廢棄高速公路隧道改造為全球首座直立型智慧溫室。溫室內透過電腦自動調節環境條件,提高作物生長速度。穩定作物生產率後,下一步南韓當局將與企業、民間攜手,搶佔高單價作物市場。
陳鈺臻
2018-08-31 16:3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推動前瞻技術 科技部將推基因改造、無人駕駛實驗條例
科技部今(7)日舉行年終記者會,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為了推動無人機、自駕車、基因治療等前瞻技術,科技部將在下個立法院會期,推動《無人駕駛實驗條例》、《基因改造實驗條例》,另外,為了讓新創產業能夠進駐科學園區,達到軟硬體整合的綜效,科技部也將推動《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讓軟體、數據中心等大數據運用產業,能夠進駐科學園區。
林上祚
2018-02-07 14:10
新聞
政治
農地綠色給付全面上路 每公頃一年補償2.5萬元 有機友善耕種加碼
經過一年半的試辦,農委會副主委今天陳吉仲今天正式宣佈,今年起全面實施「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每公頃一年補償2.5萬元左右,對於進口替代、水旱輪種與有機、友善耕種,另外提供加碼補助,農委會表示,上述政策除了適用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劃定35萬公頃「農地農用」基期年土地外,另外還有30幾公頃「非基期年農地」,未來配合全國「國土計畫實施」,劃設為農業發展區,政府為落實「農地農用」原則,也將給予對地綠色給付,每年預算將因此增加75億元。
林上祚
2018-01-09 16:50
新聞
國際
小小一顆卻是非洲糧荒救星!基改作物「超級豆」生長快、耐乾旱、產量高
非洲國家深受飢荒威脅,光在東非地區就有多達2800萬人仰賴人道救援,世界展望會的數據更指出,2017年年底前,約有100萬名孩童將死於嚴重營養不良,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糧食問題,非洲2間豆子「基因銀行」已經育成「超級豆子」,該種豆子可以在乾旱條件下生長,為非洲的糧荒問題帶來一絲曙光。
楊舒晴
2017-12-05 08:40
新聞
國際
歷史
專訪綠色和平執行長》巴黎協定幕後推手、奮戰25年的環保鬥士珍妮佛・摩根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行動船「彩虹勇士號」12月第四度來到台灣,5日從基隆港出發航向台南安平港,綠色和平全球執行長摩根也跟著彩虹勇士號首度來台,一同推廣塑膠減量,拯救海洋。摩根表示,全球每年約有1270萬噸塑膠垃圾流進海洋,人類近10年製造的塑膠產品已超過過去100年的生產總量,海洋廢棄物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環境污染,只意識到污染問題是不夠的,唯有實際改變使用塑膠製品的習慣,才能真正減少污染。
魏嘉瑀
2017-12-05 07:16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