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如何衝擊時裝業,且與疫情一同改變人們的穿著方式

2022年4月18日,遭到俄羅斯與頓內次克聯軍佔領的馬里烏波爾伊利奇鋼鐵廠。(美聯社)

與往年相仿,西北歐今年的仲春乍暖還寒。不過,對比近兩年來,隨著各國疫情解禁,跨境旅行再度無聲無息地成為人們生活中想當然的事情,對很多人來說春意中似乎多了幾絲希望和溫馨。

窗外樹影、屋影和人影荏苒,兩年多來首度乘「歐洲之星」高鐵從倫敦往巴黎現場參展的丹麥時尚設計師班森(Cecile Bachman)便感觸良多。這是疫情以來她首次巴黎行,也是她首次參與有觀眾的現場走秀。

歐洲之星
乘坐歐洲之星高鐵列車往返於倫敦和巴黎之間,在後疫情時代再度成為人們生活中想當然的一部分

周日的列車車廂內空蕩蕩的。隨行的幾名模特們穿著新季衣服,湊在一起玩兒遊戲、讀書、擺造型消磨時間。看著眼前的新作,班森有些按耐不住的激動。

她對BBC中文說:「終於來巴黎了!巴黎是浪漫和手工技藝的代名詞,和我的設計完全契合。」

激動歸激動,同其他很多行業一樣,疫情和烏克蘭戰爭已經對時裝工業造成了巨大衝擊。據介紹,此次同樣來巴黎走秀的巴黎女裝品牌Coperni平時就非常依賴烏克蘭「外援」。

他們在走秀前發佈的Instagram稱,準備走秀期間向烏克蘭的工作室致敬。Coperni這樣說道:「自從我們的品牌開創以來,大部分剪裁一直是出自位於基輔的Cap Est Sarl工作室。精湛的手工技藝讓我們深深體會到現代剪裁的魅力。這次巴黎走秀獻給她們 —— 我們最棒的合作伙伴。」

班森表示,說到自己品牌目前受戰爭影響還不大,因為一直是自己研發佈料。據悉,她們先是花很長時間手繪2D的草圖,然後與在瑞士的布料生產廠合作在發展出布料。

班森
班森形容此次巴黎現場走秀是「勇敢的回歸」

烏克蘭戰爭的衝擊

話雖如此,在全球時裝業中,受到疫情和戰爭嚴重衝擊的廠商大有人在。

據統計,像Coperni一樣依靠烏克蘭專業工廠生產衣服的同行不算少數。比如,Zara、New Look和瑪莎等品牌已將大部分生產轉移到基輔、利沃夫和奧德薩的烏克蘭工廠。

回看歷史,二十世紀末期,烏克蘭一直是蘇聯最大的製衣中心之一,擁有技藝精湛的紡織匠人和歷史悠久的縫紉傳統,再加上她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宜的生產成本,讓成熟品牌動心之外,還吸引了不少新人設計師。

坐落在烏克蘭奧德薩的製衣工廠Udekasi表示,戰爭帶給他們的影響即時可見。據悉, 他們為新品牌和新設計師提供便利,不僅降低訂單起訂數量,還為設計師提供實驗性製作。可是目前到了新季生產時候,當地卻成為了戰場。

烏克蘭紡織業出口量佔全國總產量的80%-90%,與46個國家簽有19項自由貿易協議。

據路透社數據,截止到3月4日伊斯坦堡的紡織和皮革廠家,已收到來自莫斯科和基輔價值2億美金的取消訂單通知。

奧德賽
兩名老年婦女在烏克蘭奧德薩某教堂祈禱和平

Statista數據顯示,俄羅斯服裝市場的年收入達到 381.96 億美元,市場預計每年增長 2.75%(2022-2026 年復合年增長率)。其最大的細分市場是女性服裝,市場規模為 207.65 億美元。在烏克蘭,2022 年服裝市場的收入達到 502.7 萬美元,市場預計每年增長 8.09%(2022-2026 年復合年增長率)。 (相關報導: 東正教全球信徒2億6000萬人,卻因戰爭深陷分裂!烏克蘭教會領袖:普京忠於邪惡,有如希特勒 更多文章

另外,土耳其是全球紡織成衣業的重鎮,也是歐盟第二大供應來源國。據信,該國有將近六萬的紡織工廠、鞋廠和製衣工廠,每年生產650億美金的成衣和裝飾品。2021年光是出口到俄羅斯的服裝、紡織品和皮具總額達7.18億美金,出口烏克蘭的總量是3億多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