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二〇二〇年二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戳破了長期以來歐美各國所深信並期待的想望,意即透過密切商業往來與全面政經社交流政策,俾進一步消弭強權國家侵略野心。在幻想破滅之餘,歐美各國因而不得不改弦易轍,藉由逐步軍援烏克蘭的模式,以阻卻俄羅斯的擴張野心。
然而在這場歷時已逾一年的戰爭中,軍援規模與質量上的權衡卻又再三地考驗歐美各國政要,唯恐一旦逾越遠距打擊武器的界線,將導致俄羅斯不惜動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與西方世界同歸於盡。即令俄方只採用有限的戰術性毀滅武器,恐仍不免使歐洲大陸深陷浩劫,尤其身處衝突之側的歐洲各國,更是唯恐這場爆發於歐陸東部的戰爭全面失控,進而波及到中西歐各地。探究歐洲各界深層恐懼之由,即是擔憂當前的歐洲大陸重現上個世紀前期的夢魘,此即本書上卷的書名:「地獄之行」,詳讀本書,絕不難想見當前歐洲各界上述憂慮之所由。
事實上,英國史學家伊恩.克蕭在這部專著中,實可謂具體而微地說明了在上個世紀前期的短短三十幾年間,歐洲大陸上所經歷過的幾近自我毀滅的歷程:慘絕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接續肆虐,使得遠從近古的大航海時代以迄近代及現代以來,對比於世界其他文明圈即已逐步取得絕對優勢地位的歐洲文明,幾乎毀於一旦。這段曾被史學家稱之為「死亡時代」的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歐洲血腥殘暴年代,究竟其內部經歷了何種變化?又因何而導致此種變化發生?何以就在十九世紀後半期仍全面主導國際政治事務、掌控全球商業金融命脈、主宰大片海外殖民地,並在文化成就上打造出「世紀末」及「美好時代」的藝文盛世之期的歐洲列強,竟在世紀之交後的轉瞬幾十年間,接二連三地展開同室操戈、血腥屠戮之舉,從而導致至二十世紀中期時,歐洲大陸幾乎化為一片瓦礫廢墟之景?
克蕭教授在其所潛心深究鑽研的這部專著中,即是將上述的種種疑問的答案鉅細靡遺地一一呈列於讀者眼前,從而解開這段猶如歐洲文明自傷自毀的迷團。克蕭教授詳細羅列了導致歐洲大陸在二十世紀初的三十年之間由璀璨而崩毀的四大要因:各個民族主義陣營間的敵對攻伐、爭奪所謂「固有疆域」或「民族聖土」而引發的領土爭端、左右翼極端勢力的崛興與奪權,以及資本主義的種種缺失。這四大因子彼此間糾結纏繞所衍生的一系列惡果,正是二十世紀前期歐洲文明幾乎墜入萬丈深淵之所由。對比過往所處理的有關近現代歐洲的各類著作,雖不乏亦會探討到這四項因子所造成的二十世紀前期的災難,然而克蕭教授的本部著作實有其獨到且深入的創見。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俄羅斯2023年動用核武的可能性有多少? | 更多文章 )

首先,他並不將一戰與二戰視為相隔二十年而先後爆發的兩場大戰,而是將一九一四至一九四九年之間視為一個連續不斷的戰爭暴力與血腥煉獄的時代,亦即這是爆發於歐洲大陸上的另一次「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時間點則在二十世紀前期。在其觀點之中,一戰與二戰之間即令表象上看似有著戰火停歇的二十年,甚至還出現了所謂一九二○年代的藝文風華歲月,然而實際上這現象僅出現在西歐與中歐之地,但在廣大的中東歐及東歐地區,此一時期仍深陷於從未曾中斷的烽火煉獄與殺戮戰場之中,包括德波邊界爭端、波蘇邊界戰爭、波羅的海三國獨立戰爭、芬蘭內戰、羅匈邊界戰爭、希土邊界戰爭,以及蘇聯內戰等等,這些延續甚久的血腥殘酷戰爭,所導致的傷亡人數其實並不亞於一戰。此外,克蕭教授尤其在本書中,進一步分析了殘殺猶太人的行動在歐陸東半部殺戮戰場上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反猶及排猶行動毫無疑問地在這一系列慘無人道的中東歐及東歐各支民族與國家的激烈廝殺中,成為一項深化敵對各方仇恨與敵對的因子,遂使衝突以極端血腥與殘暴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