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紐約觀察》二戰「民主兵工廠」,美國如今能否出兵保護台灣?

3架美軍F-35A戰機在佛州進行飛行訓練。(翻攝自美國空軍)

這是每一位美國總統的夢魘。中國軍方在福建省集結部隊,並且在台灣海峽的近海集結龐大的艦隊。美國的情報表明這項集結不是佯攻,北京正在為戰爭做好準備。白宮必須突然回答它長期擱置的問題:它會動用武力保衛台灣嗎?

這並非荒誕的假設。習近平主席已經明確表示:收復台灣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北京迅速擴充它的軍事實力。這也只是華盛頓捲入戰爭的情景之一。美國軍隊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但它還沒有為這樣的衝突做好準備。它的武器非常先進。它的士兵也是首屈一指的。然而,美國的彈藥儲備不足,它的船舶和飛機比中國的老舊,它的工業基礎缺乏更新這些資產的能力。例如,在高強度衝突中,美國供應的精確打擊飛彈只能維持幾個星期,而更換則需數年期間。在模擬台海軍事演習中,華盛頓的關鍵彈藥在數周內就耗盡了。

俄烏戰爭暴露華盛頓的軍備儲備有多麼匱乏

美國官員意識到了物資短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會和國防部已經簽訂合約,擴大現有的國防生產線,在某些情況下,還重啟舊的生產線。然而,最近的這些努力,不足以彌補30多年來的自滿和萎縮。華盛頓已經將國防開支提高到8,250億美元,創下名義水準的紀錄。但這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不到3%,是本世紀的最低水準,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低水準之一。在這8,250億美元中,只有21%用於採購新的彈藥和設備。

為了解決這一失敗,華盛頓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必須與國會合作,採取6項緊急舉措:對現有資產進行現代化改造,擴大國防能力,擴大庫存和彈藥製造能力,增加競爭和減少供應商的脆弱性,改變五角大樓的業務方式,增加資金水準和資金的連續性。為了取得成效,這些舉措必須一起實施,零敲碎打的方法是不夠的。

從1989年至1999年,美國削減了近3分之1的國防預算。冷戰結束了,美國官員不再認為需要龐大的軍隊。國會繼續在主要國防平台上投入資金,例如F-22飛機和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但它大幅削減了彈藥和小型武器的預算。國防工業基礎合併,其在產能和勞動力方面的投資減少了。供應商專注於最低生產率,即時庫存管理和削減成本。

大多數美國戰略家並不擔心這些。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在6天內,以極少數傷亡擊敗了第六大軍隊,分析人士認為,未來的戰爭可能會很短暫,不需要大量儲備基本彈藥和物資。軍事規劃人員認為,未來可以透過技術優勢快速取得勝利。 (相關報導: 張鈞凱專欄:印巴交火,台海預演? 更多文章

2024年11月13日,俄羅斯軍隊的多管火箭炮Solntsepyok正在攻擊庫斯克邊境地區的烏克蘭陣地。(美聯社)
2024年11月13日,俄羅斯軍隊的多管火箭炮Solntsepyok正在攻擊庫斯克邊境地區的烏克蘭陣地。(美聯社)

30年來,這種推理基本成立。從2001年至2022年,美國迫使塔利班流亡,並在2003年開始的第二次海灣戰爭中迅速擊敗了伊拉克軍隊。但隨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發生的長期叛亂證明,這種快速勝利的願景是一種謬論。相反,不對稱的能力和持續的政治意願幫助叛亂分子比美國軍隊堅持得更久。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進一步證明局勢已經改變。烏克蘭人出乎國防分析家的預料,成功壓制了更富有、裝備更精良的俄羅斯軍隊,使雙方陷入了一場消耗戰,造成數千人死亡,數百萬彈藥損失。現在各國軍隊正在重新學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教訓:重大衝突仍然可能演變成混戰,而工業產能起著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