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場兵棋推演歷經三小時,當最後一步棋下完,有如地圖的棋盤顯示美軍落敗,這是五角大廈所核定的兵棋推演史上的第一次。往後幾年,五角大廈又進行了二十次類似的兵棋推演....每次只要中方祭出殺手鐧,中國就能反敗為勝。從這些模擬演練得到的教訓,是歐巴馬政府採取「亞洲再平衡」戰略的主要因素。
前美國國防部顧問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
美國海軍四星上將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今年卸下印太司令部指揮官的重任前,曾在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表示,台灣海峽未來十年將面對中國併吞台灣的艱鉅挑戰,他甚至認為,未來六年解放軍很可能就會發兵攻打台灣。《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去年八月也曾警告,美軍在兵棋推演中一再輸給解放軍,呼籲台灣發展自己的「A2/AD」(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別讓美國陷入「輸贏都要付出高昂代價」的困境,台灣也才能確保自身安全。
台灣真如《經濟學人》所警告的,是極可能引發中美開戰的「全球最危險之地」嗎?
2021年5月1日出版的《經濟學人》稱,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取自經濟學人臉書)
在「台灣有事」的擔憂之下,《日經Business》副總編輯森永輔近日訪問了專精兩岸事務的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暢談解放軍是否在10年內有能力攻打台灣,或者拿下台方的任何離島?此外,美軍兵推「屢戰屢敗」,對於防守台灣來說又意味著什麼?曾在日本防衛廳(今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擔任主任研究官,專精兩岸政治史、東亞國際政治、日本外交安保政策的松田康博一口論定:解放軍攻打台灣的可能性極低,因為他們未來10年都沒有這種能力。
松田康博的判斷跟美軍上將戴維森可說南轅北轍。戴維森今年3月在參院雖未詳細論述「解放軍6年內可能動手」,但他曾提到美軍馳援第一島鏈「緩不濟急」。因為從美國西岸出兵需時3周左右,就算從更近的阿拉斯加馳援,也要花上17天。廣闊的太平洋拉長了本土美軍對「東亞有變」的反應時間,他也警告即便是第二島鏈有美軍駐紮,但關島早成解放軍的潛在攻擊目標,駐日美軍、長程飛彈、以及台灣的可信防衛能力,顯然才能發揮更即時的威懾力。
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的戴維森上將致詞,講台後右邊第一面旗幟就是我國海軍陸戰隊隊旗。(取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那麼松田康博怎麼看呢?他認為中國攻打台灣當然就是為了佔領台灣,否則就算是贏了幾場戰鬥,終究算是落敗。但要佔領距離中國本土一百多公里的重武裝島嶼、組成新政府展開統治,就必須以彈道飛彈確保空中與海上優勢,並且發動登陸作戰,並且為入侵的大部隊提供補給。無論在哪個階段失敗,已登陸的部隊都會成為孤軍並且遭到殲滅。除了補給線可能遭到美軍切斷,台軍的反擊更可能將戰火蔓延到中國本土。
松田康博認為,無論中國在太空戰或網路戰的領域有多麼強大,解放軍都不可能單憑這些戰力佔領台灣。只要台灣願意抵抗,雙方就勢必會爆發大戰。對於台灣來說,只要能夠守住就能獲勝,但中國若想完全佔領這座島嶼,就必須面對極高的成本與失敗風險,這也是中國遲遲無法下定決心的關鍵。
(相關報導:
你會讀到「鬼校」嗎?過半私立高中職5都管,瀕危審議機制仍未啟動
|
更多文章
)
近日,正在東南沿海駐訓的第73集團軍某兩棲重型合成旅組織兩棲重型合成裝甲部隊,展開越海奪島體系聯合登陸演練。(央視軍事視頻截圖)
由於美國媒體經常提及「美軍在兵推中屢屢落敗」,森永輔也質疑松田是否對台灣過於樂觀?松田康博指出,美軍之所以要進行兵推,是為了找出自己的弱點所在,並且加以改進。是故,在中美大戰的兵棋推演中,美方總是設想中方能夠發揮最大限度的戰力,並且攻擊台軍與美軍的弱點。無論兵推成敗,美軍要做的就是將其結果轉化為改進策略與預算要求,這才是兵推的主要目的。
松田康博認為,除非中國動用核武,否則中美開打,會淪為戰場的勢必是中國本土。而且要侵略台灣,等於是正面挑戰美國利益,美國勢必會考慮「讓中國短期內都無法再站起來」,像是擊沉中方航母、摧毀飛彈基地、空軍基地、軍事工業據點等等。要是中國忍不住誘惑想要動用核武,美軍更會毫不猶豫地進行先發制人的核打擊。
在美軍陸戰隊大學的課堂兵推中,可以清楚看到解放軍在台中一帶登陸。
換言之,想要武統台灣很容易讓戰事快速升級,因為只要中美開打,這將是一場雙方都極度不願落入敗部的戰爭。中國要是在佔領台灣的過程中失敗,最糟的情況將是升級為可能毀滅人類的核武大戰,松田康博認為中國不太可能做出此等不理性的選擇,除非北京領導人做出逸出常軌的錯誤推算。由於台海戰事關乎國家命運,中國不可能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開戰,一旦台灣、日本、美國察覺異狀,勢必加強防禦,更提高中國完全佔領台灣的難度。
雖然松田康博不認為中國會在沒有勝算的情況下輕啟戰端,但森田輔繼續追問,解放軍是否會攻佔台灣的離島、或者說「有限度地使用武力」(相對於「完全佔領台灣」)?松田康博對此表示,除非中國發生極端的誤算,或者受到台灣或美國超出忍耐限度的挑釁,否則中國也不太可能對台灣的離島採取軍事行動。
(一)南海諸島
松田康博將解放軍對台動武的目標區分為四種,包括(一)南海離島、(二)福建離島、(三)澎湖群島、(四)台灣本島。其中「南海離島」主要是指東沙群島與南沙群島中的太平島,松田康博也認為解放軍確實展現出動武意圖,加上這些島嶼距離台灣遙遠,即便台軍出動機艦加以防禦,也必須在中國擁有海空優勢的情況下(畢竟南海距離中國更近)逆勢作戰,中國獲勝並非難事。
由於南海諸島對於台灣來說並不具有歷史意義,美國也沒有責任進行干預,這些島嶼更不屬於《台灣關係法》的適用範圍。綜上所述,中國似乎有能力發動一場完美戰爭,完全佔領這些偏遠的的島嶼。不過松田康博卻認為,中國要是真的佔領台灣的南海離島,反倒會大幅降低「完全佔領台灣」的可能性。
東沙群島及南沙太平島自2000年後改由海巡署駐守,但為因應前線情勢,駐防兩島的海巡官兵皆由陸戰隊代訓,可說是「著海巡制服的陸戰隊員」。(取自海巡署東南沙分署)
以台灣所屬的東沙群島為例,如果解放軍決定出兵攻佔,甚至讓島上守軍傳出傷亡、被俘,這勢必會大幅提升台灣居民的「反中意識」,等於斷絕「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屆時也無法排除台灣軍方對中國本土發動報復式攻擊的可能性。
此外,中國若在南海動武、試圖改變南海諸島的主權歸屬,南海周邊國家與因為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與中國也有主權爭議的日本,都將因此感到危機、甚至強化應對措施,反對中國「九段線」主張與島礁軍事化的西方國家,也勢必升高對南海局勢的關注。松田康博認為,南海的局勢有如二戰時遭到納粹德國侵吞的波蘭,美國當然會因此進一步加強與台灣的軍事關係,升高對於中國發動下一場戰爭的威懾力。如此一來,中國的統一大夢也就更加遙不可及。
(相關報導:
你會讀到「鬼校」嗎?過半私立高中職5都管,瀕危審議機制仍未啟動
|
更多文章
)
(二)福建離島
這裡所謂的「福建離島」指的就是金門、馬祖,比較特別的是,松田康博注意到這些島嶼雖然屬於台灣,但是島上居民往往反對台灣獨立、對民進黨政府更沒有什麼好感。中國要是攻打這些島嶼,對島上居民造成死傷,對北京來說其實沒有什麼好處。從過去的歷史來看,中國不會急於奪取隨時可以拿下的領土,香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加上金門、馬祖島上都有台灣駐軍,如果他們對中方攻勢採取反擊,對岸的廈門與福州可能會陷入火海。如果福州與廈門被捲入戰火,即便最後解放軍攻佔金門或馬祖,中國政府也很難對人民宣布「勝利」。松田康博指出,金門馬祖同樣非屬《台灣關係法》的適用範圍,美國對於這些離島並沒有防禦責任。但即便如此,中國依然無法看透華府意圖、無法確定美軍「100%不會介入」。畢竟當年發生八二三砲戰時,金門也不是《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適用範圍,美軍照樣出動多艘航母協防,並且派軍支援了台灣的離島防衛作戰。
(三)澎湖群島
與南海諸島或者福建離島不同,澎湖距離台灣非常近,甚至位於台灣飛彈的射程範圍之內。因此松田康博認為攻略澎湖的難度非常高,台灣也勢必會全力守住澎湖,即便一時遭到佔領,台灣也勢必組織攻勢加以奪還。由於澎湖屬於《台灣關係法》的適用範圍,美軍因為澎湖遭到攻擊加以干預的可能性非常大,換句話說,攻擊澎湖就等於攻擊台灣本島。
(四)台灣本島
解放軍對台灣「有限度使用武力」的最後一個選項,就是直接攻擊台灣本島,但不以「完全佔領」為目標。松田康博指出,中國確實隨時可以發射彈道飛彈攻擊台灣的政經中樞與軍事設施,問題是這麼做的目的在哪裡?只要台灣加以反擊,中國一旦停止飛彈攻勢,台方就可向全世界宣傳「中國的武統行動失敗了」,中國反倒會顏面盡失。松田康博也再次強調,台灣只要不被中國佔領,就會是最後的贏家。
松田康博表示,澎湖與台灣遭受攻擊,確實是美軍最有可能介入的情況。日本的自衛隊也會積極搜集情報、進行警戒監視。在這種情況下,松田康博質疑中國是否有辦法發動「有限度的攻勢」,並且真的在完全攻佔台灣前就宣告休兵。因為中國人民要是意識到「中國因為美軍介入選擇收手」,中共同樣掛不住面子。 如果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海上交通線受到兩岸戰火影響,更會徹底顛覆中國的發展戰略。因此即便是「有限度地動用武力」,對中國來說也不是一個容易實行的選項。
對於松田康博的全面分析,森永輔追問「那麼,中國完全不可能對台灣使用武力嗎」?松田康博對此表示,除了上述的得失計算,中國未來幾年不可能採取武統手段,還有一個原因是習近平企圖連任第三屆中共中央總書記。他認為在2022年的二十大敲定領導人之前,習近平政府必須確保不會發生任何錯誤,因此不可能在此刻進行一場豪賭。
不過松田康博也認為,包括台灣獨立、美國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美軍大規模進駐台灣、美國總統或國務卿訪問台灣,確實會大幅升高中共動武的可能性。這些事態發展超出了中國的忍耐限度,只要中國領導人認為「如果再不展現堅定的意志與力量,共產黨政權就要完蛋了」,那麼解放軍動武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增加。
央視日前直播解放軍的搶灘奪島軍演過程。(央視截圖)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有可能實施「有限度的武力」,進行不涉及領土變更、不會造成台灣人民傷亡的軍事行動,並且一經實施就立刻停止,不讓台灣或美國有進行反擊的機會。像是對台灣的無人山區發射彈道飛彈,警告美方「若繼續對台灣提供軍事支持,下次我們就會對有人居住的區域開火」。
(相關報導:
你會讀到「鬼校」嗎?過半私立高中職5都管,瀕危審議機制仍未啟動
|
更多文章
)
這種警告性、象徵性的使用武力,確實可能讓美方謹慎行事,中國也可「見好就收」,並且對內宣傳「我們大獲全勝,台灣與美國都因此退卻」,1974年的中越「西沙海戰」便是適例。松田康博認為,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動武的可能性確實不低,台灣與美國也都應該謹慎行事,也避免中國利用他們所劃下的紅線製造事端。